楊琴 姚娟
摘 要:電子商務創新性人才培養是促進電子商務發展的原動力,協同創新符合人才培養規律,不僅有助于增強高校的科研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從分析協同創新的內涵入手,結合電子商務人才培養的內在需求,提出了基于協同創新的電子商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包括聯合培養機制、多學科協同創新平臺、實踐實習平臺以及個性化培養。
關鍵詞:協同創新;電子商務;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251-03
隨著近年來電子商務的快速發展,電子商務行業對專業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創新性人才是電子商務獲得持續發展動力的源泉,探索電子商務創新人才的培養思路,為社會培養創新性電子商務人才已經成為電子商務教育的迫切任務。協同創新的提出為電子商務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一、協同創新的內涵
協同創新(CollaborativeInnovation)由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斯隆中心的研究員PeterGloor最早給出定義,即“由自我激勵的人員所組成的網絡小組形成集體愿景,借助網絡交流思路、信息及工作狀況,合作實現共同的目標”[1]。為了促進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教育部適時啟動了“2011”協同創新工程,其目標指向是“引導高校圍繞國家急需的戰略性問題、科學技術尖端領域的前瞻性問題和涉及國計民生的重大公益性問題,集聚一流的創新團隊,形成一流的創新氛圍,鞏固一流的創新成果,培養一流的創新人才,在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的同時,逐步形成‘中國特色,世界一流的辦學新模式,加速建立能夠沖擊世界一流的新優勢和新實力”。
長期以來,我國的科技資源呈現出較大的分散性,這種分散性主要表現在國家科技資源配置以及科技創新主體和活動分散重復,導致的后果就是封閉的科技生產、自主創新缺乏動力。協同創新的提出就是要打破科技資源分散以及科技創新實體封閉的局面,充分調動企業、大學、科研機構等各類科研創新主體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強跨學科、跨部門、跨行業的深度合作和開發創新,以加快不同領域、不同行業以及創新鏈各環節之間的技術融合與擴散。協同創新的本質是企業、政府、大學、研究機構、中介機構和用戶等為了實現重大科技創新而形成的多元主體協同互動的網絡創新模式,在這種網絡創新模式中,大學、企業、研究機構為核心主體,政府、金融機構、中介組織、創新平臺、非營利性組織等為輔助主體,各個主體優勢互補,通過主體間的深入合作和資源整合,產生系統疊加的非線性效用,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過程,提高轉化率,其本質屬性是一種重要的管理創新[2]。
二、基于協同創新培養電子商務人才的必要性
1.創新性人才培養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需求
近年來電子商務得到了快速發展,已經成為一種重要的商業模式,然而缺乏創新是我國電子商務發展面臨的重要問題之一,不僅國內抄國外的,而且國內企業之間也互相抄襲,趨向同質性發展,商業模式互相模仿,網站建設依葫蘆畫瓢,營銷策略也缺乏創新,導致價格戰之類的惡性競爭不斷上演。惡性競爭不僅損害了電商企業的利益,而且損害了電商企業背后眾多經濟實體的利益,最終將不利于電商行業的健康發展。電子商務無論是商業模式還是營銷策略甚至技術手段都需要創新,然而創新的根源在于創新性人才,因此,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是電子商務發展的內在需求。
2.協同創新是高校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必由之路
長期以來,高校、科研院所與企業缺乏溝通和互動,高校和科研機構缺乏深入理解產業實際需求的能動性,而企業也缺乏利用公共科技成果的動力,導致我國創新效率低下。開放、合作、共享的創新模式被實踐證明是有效提高創新效率的重要途徑,協同創新有助于打破科研體系封閉的局面,作為技術創新主體,企業不僅能為高校提供資金支持,也能將市場需求注入高校的科研活動,將學科鏈和企業的產業鏈有機銜接起來,實現創新主體、創新要素、創新環境的有機結合。因此,協同創新是高校提高科研創新能力的重要途徑[1]。
3.協同創新有助于增強高校培養創新性人才的能力
“2011”協同創新工程不僅僅體現了高校科研體制改革的想法,而且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人才培養模式和科技創新體制的突破。協同創新工程的最終目標是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的人才,實現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因此,創新人才的培養是協同創新工程的一項重要任務。高校現有的人才培養方式大多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總體來說還很薄弱,教學的目的還是以傳授知識為主要目的,不利于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通過產學研的科研項目,不僅可以為教師提供高水平的實戰機會和科研創新平臺,從而加強教學過程中的科研含量與實踐內容,而且科研院所、企業人員可以參與人才培養過程,實現高校師資力量的優化組合。因此,協同創新有助于高校提高創新性人才的培養能力。
4.協同創新是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密切吻合的必由之路
在科技經濟全球化的環境下,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市場要求,導致培養的人才不僅缺乏創新能力,而且人才培養的目標與企業實際需求相背離。借助于協同創新的平臺,企業可以以合作項目為依托,為高校提供實訓場地,比如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管理下的“產業/大學合作研究中心”(I/UCRC)目前在美國共有110多個,其中包括公司700多家,研究型大學100多所,教授800多名,研究生1 000多名,本科生200多名,在I/UCRC中,學生可以在參與課題的過程中與科學家、工程師密切交流合作,獲得與產業直接相關的工作經驗,進而提高實際工作能力。
三、構建基于協同創新的電子商務創新人才培養模式
1.建立電子商務聯合培養機制
高校可以利用協同創新項目的戰略合作機會,形成團體培養的氛圍,建立高校與企業、科研院所的電子商務人才聯合培養機制。科研院所、公司企業人員具有豐富的科研閱歷和實踐經驗,他們參與高校人才培養過程,將增加教學中的科研含量與實踐成分[3]。聯合培養機制可以從如下幾個方面來進行,一是根據科學發展方向以及國家的需求,與合作單位共同制定電子商務人才培養方案、教學計劃等內容,實現課程體系和教學方法與時俱進;二是通過人員互聘等措施積極邀請戰略合作單位科學家、專家、工程師、企業家等擔任教授或講師,開展豐富多彩的專題課程和專題講座,不僅傳授實戰經驗,而且傳遞創新思維;三是建立聯合導師制,除了為學生配備高校的專業導師以外,還可以積極邀請合作單位的專家擔當學生的導師,在專業知識、實戰能力以及職業發展等方面為學生提供指導;四是與合作單位聯合開展廣泛的學術性和非學術性課題,提供相應的經費支持,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職業發展規劃來選擇課題進行研究,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和創新能力。
2.建立電子商務多學科協同創新平臺
學科的交叉融合、平臺的開放共享、創新的學術氛圍,能夠不斷提高學校科研創新能力[4],許多成果都是交叉學科研究的產物。電子商務本身是一門很典型的交叉學科,集商務、信息和管理多學科知識于一體,這就要求高校通過建立多學科交叉的協同創新平臺實現多渠道、多學科融合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機制,一是打破傳統的單一教學體系,打破學科之間的知識壁壘,建立多維復合的電子商務課程體系,為創新人才構建綜合的知識結構體系;二是搭建跨學科教育平臺,大力推進選課制,尤其是跨學科專業的選課制;三是積極建立適應跨學科發展的管理體制和保障體系,整合校內各種資源,形成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各部門的協同管理;四是淡化學科界限,推動跨學科科研建設,鼓勵院系之間成立跨組織、跨學科領域的研究機構、研究中心、教學中心,鼓勵跨學科的學術創新和科研項目,可以通過設立專項基金對跨學科的科研項目和學術創新予以資助[5]。
3.共建共享電子商務實踐實習平臺
借助協同創新的機會,與合作單位聯合建設電子商務實習實踐平臺,為學生提供參與科研實踐的機會,突出實踐型教學,為學生從事創新性研究和創業、創新實踐提供有利的條件,使學生不僅能夠在參與科研實踐活動的過程中感悟和理解所學到的知識,激發創新的主動性,而且有助于學生接觸學科前沿,提高學習積極性。利用與企業合作的機會,鼓勵學生走出封閉的實驗室,與企業科研人員積極溝通交流,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把握學科發展動向,構建共同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互動式實踐平臺,從而有利于學生參與企業科技攻關與技術革新活動,得到高水平的科研創新活動的實踐訓練,實現創新主體、創新資源和創新能力的有效集成[3]。同時,高校可以開展創業競賽、創新實踐項目,鼓勵學生積極參與,不僅鍛煉學生的創新意識,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能力。
4.重視個性化培養
創新教育是變被動適應為主動創新的教育,而創新能力與個性化是緊密聯系的,個性化是創新能力的前提,創新能力是個性化的體現并有助于個性化的實現,表現為個人立足于自身的經驗和能力去創造,讓自我潛能得以充分的展現。因此,電子商務專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除了應該注重學生實踐訓練以外,還應該注重學生個性的發展,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彈性平臺。在電子商務專業基礎課、核心課的基礎上,建立個性化培養機制,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特長和興趣愛好自主制定學習方案,自主選擇學習方式、學習內容,建立個性化的培養方案。通過“個性化”培養方案激發學生的熱情和學習主動性,因材施教,使得學生能夠在擅長的領域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最終實現創新。
四、結束語
協同創新是完善國家創新體系、增強高校創新能力的重要舉措,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指出了新的方向。在電子商務創新性人才培養的過程中,通過協同創新,整合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多方面的資源,實現知識傳授向創新培養的根本轉變,培養創新性人才。
參考文獻:
[1]葉仕滿.協同創新:高校提升創新能力的戰略選擇[J].中國高校科技,2012,(3):16-19.
[2]陳勁,陽銀娟.協同創新的理論基礎與內涵[J].科學研究,2012,30(2):161-164.
[3]陳昌貴,曾小軍.通過協同創新提升學生創新能力[J].江蘇高教,2013,(1):16-19.
[4]王海建.基于協同創新思想的創新型人才培養[J].揚州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12,16(5):38-41.
[5]侯建國.科教結合協同創新不斷提高科學研究水平與人才培養質量[J].中國高等教育,2012,(11):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