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瀏 王雁 謝晴宇 李琪 邱桂榮
摘 要:師生關系作為一種最基本的社會關系,在學生的成長成才過程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隨著社會的發展,師生關系在悄然地發生著轉變,傳統耳提面命式的教育模式顯然不能適用于當前90后大學生,不能適應當今的社會現狀。在網絡及新媒體視野下,重新審視師生關系,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人才培養工作有著重要的意義。以易班平臺為契機,在這一真實、輕松、平等的交流環境以及擁有強大的服務管理功能的網絡社區中,探究新型的師生關系模式及新的教育管理思路。
關鍵詞:易班;師生關系;高校
中圖分類號:G45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2-2589(2013)27-0263-02
前言
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尤其是網絡技術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動力推動著整個社會包括教育教學的改革和前進,也使得師生關系在悄然地發生著轉變。眾所周知,師生關系是教育教學過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人際關系[1]。師生關系的性質和好壞程度直接影響甚至決定著教學活動的效果。傳統教育模式下的師生關系更多的是以老師為中心的權威的單向性的關系模式,它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教育的發展。面對性格、行為都相對獨立并且上網時間相對較長的90后大學生,輔導員老師需要以全新的理念來開創網絡環境下合作型的師生關系。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學生融入一體,知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急。
一、易班概述
易班是E-class的中文名稱,是一個專門為當代的青年學生研發的集學習、生活、娛樂于一體的一個實名制網絡交互平臺。“易班”是大學生網絡互動社區,是Web2.0的典型應用,是高校開展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舉措,也是網絡時代凝聚學生、服務學生、教育學生的新探索[2]。它讓學生不但能掌握自己學校的知識和信息資源,更能了解到其他學校的相關經驗和訊息,為當代大學生的交流、互動和教育提供了便利。相較于其他的社區平臺,它的特點也十分顯著,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名制
實名制是易班網絡互動社區最大的特點。它保證了注冊用戶全部都是在校大學生,從源頭上把控了整個網站的純潔,為真實社區環境的打造提供了有力的保證。使得同學之間、師生之間的交流更具有真實性,可以有效地抵消網絡帶給人們的虛擬感。其次,實名制的使用極大地加強了師生的責任感,可以有效地凈化網絡環境。
(二)開放式的交流平臺,加強交流有效性
網絡已經成為大學生學習、生活、娛樂的重要工具和日常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造就了當代大學生數字化的生存方式[3]。易班結合了論壇,博客,娛樂平臺等功能。它的存在,老師不再只是單純地知識傳授者,而且也是學生心靈的解惑者。師生能夠自由地在社區寵物中購買寵物,對不同的博客進行贊賞,送鮮花;對不好的博客砸雞蛋。打破了傳統師生間的距離感。易班中,話題,日程表的應用,加強了老師對學生的了解,深入到學生的內心世界。
易班交流打破了傳統師生面對面的交流,減輕了學生面對老師時的緊張感,壓迫感。易班在線交流,學生可以暢所欲言,更自由地說出內心真實想法。老師更能準確地抓住其內心波動,達到交流的目的。
易班將各所高校聯系起來,老師課件資源共享。讓學生不僅能夠掌握本校的教學內容,還能夠了解其他高校的教學內容,有助于學生為考研做準備。而且通過相互關注,各所高校的師生還能交流互動,與其建立友誼,了解不同高校的文化,風貌,同時也擴大了交際圈。另外學生可以通過易班向老師傳遞對教學的不同看法,老師即可針對學生的要求對教學內容有所改善。教學生所想,授學生所愿,使大學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三)服務與管理的統一
易班上,老師在與學生交流之余,輔導員能夠通過相互關注了解學生的思想動態。輔導員還能夠在易班中發布事物通知、討論班務、開展活動等,可以更好地實現了班級事務的公開透明管理,便于廣大師生的監督。將服務學生與管理學生有機的統一起來,更有利于整個學生工作的開展。
二、傳統師生關系的表現特點
(一)老師的權威性和等級性
高校師生之間的關系首先是教與學的關系,這一角色定位使師生在交往過程中老師處于強勢與主導地位,學生處于弱勢與被動地位,常常造成教學信息傳遞呈現單向性,很多信息只有發出與接收,沒有反應與回饋,造成信息斷流,交往互動難以為繼,關系難以發展。對學生來講,學生則會因為當初所選的專業并非自己所愛,學習上沒有積極性,對老師的話題不感興趣而不回應,致使無法互動;會因為考試成績、獎學金評比、論文選題與指導等問題主動與老師交流,以獲得幫助,此類交流的目的性很強,功利心很重,問題解決與否都意味著關系難以持續。
(二)老師的中心性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老師是師生交往的中心,學生處于交往的邊緣。即:形成了較為明顯的主從關系。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就是客觀知識標準的掌握者,老師的責任是向學生傳遞客觀知識,學生最終應從所傳遞的知識中獲得相同的理解。因而老師在知識的傳遞過程中應該處于中心地位,學生喪失了其主動性和積極性,成為掌握知識的容器。
(三)師生關系的工具性
我國傳統教育基本的價值取向是以社會為本位,這就使師生關系淹沒在國家的需要之中,認為教育就是老師對學生的訓練、管理與控制,老師的社會角色,本質上是由國家意志和社會公共利益決定的。北京理工大學楊東平教授在《中國面向未來的教育理想、教育哲學》一文中指出,傳統教育所固有的國家功利主義價值,在新的社會發展和歷史境遇中被極大地激發和強化了。近代興新學的主張,主要是重視富國強兵的技藝之學,教育被視為主要是一種人力資源的開發,被賦予了強烈的技術主義、國家功利主義價值,個人成為實現國家目標的被動工具。
三、易班平臺中師生關系的表現特點
(一)易班中師生關系平等性的建立
易班最重要的一個特征就是使得知識、信息可以超越時空的限制,毫無障礙地傳播。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可以通過易班社區獲取他想要的任何信息。在傳統條件下,師生離開了課堂,就失去了原本維系師生關系最有力的紐帶,因而也就幾乎隔絕了師生之間的交流。而在易班網絡社區中,師生關系從現實世界一直延續到網絡世界、從課堂一直保持延續到課外,呈現出一種良好的發展態勢。易班充當了老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交流工具。輔導員老師把教育思想、教學要求、班級通知及生活瑣事、思想感情記錄在易班上,學生則把對于班級的建議、對學習、生活的態度,以及情緒變化等通過易班進行表露。這樣,師生就在這一平臺上進行交流,通過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與信任。這就完全消解了傳統教學模式中老師高高在上,學生遠遠觀望的姿態,有助于師生之間平等對話、交流信息。輔導員也可以及時地把握學生的學習狀態、思想狀況等,以及時有效地為學生解決學習、生活上的困難,成為學生心目中的真正的良師益友。
(二)易班中豐富的知識和內容對老師的權威性提出挑戰
傳統教學中老師的權威是建立在對信息源的壟斷和教育主導者的角色功能基礎之上的。伴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老師的信息源地位與權威者地位受到挑戰[3]。在易班網絡社區中,它提供的強有力的信息搜索引擎和超大容量的學習資源環境沖擊著老師的絕對知識權威。傳統師生關系片面強調老師在教學活動中的絕對權威地位,不容許學生對老師、對課本有任何懷疑,不允許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嚴重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這對學生的進步和成長極為不利。在易班平臺上,學生不僅可以將校園名師的優質課件進行下載和轉載,還可以將其他高校的優質教學資源信息轉為己用。這就促進了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大膽的思考和質疑,也無疑是對老師的權威的一大挑戰。
(三)易班中賦予學生充足的話語權
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在每個孩子心中最隱秘的一角,都有一根獨特的琴弦,撥動它就會產生特有的音響。要使孩子的心靈同我講的話發生共鳴,我自身就要同孩子的心弦對準音調。”[4]在傳統的面對面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學生或多或少都會有所保留,不會將自己最為真實的內心世界展露出來。在易班這個相對真實的網絡平臺之上,學生的言語就會更加的自然、直接,擺脫了傳統思維的束縛。
所謂“鞋合不合腳,只有自己知道”,學生作為學校的主體,他們的聲音是對老師管理的最好的反饋和評價。在易班上,各式各樣的投票及話題可以將學生心靈最深處的聲音發掘出來。他們會在上面展開激烈的討論、會為某項活動積極地獻言獻策,甚至會為某項管理缺陷大膽提議等等。擺脫了老師以往那種老生常談式的說教與灌輸,學生所有的回答都來得那么自然,那么水到渠成,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易班上,真正賦予了學生更多的話語權,使他們敢于說話,敢于說真話;也使得老師在處理問題的時候可以少走彎路,提高效率。
結語
古語有云“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老師的權威性可見一斑,但是這種權威性是建立在森嚴的社會等級制度基礎之上的。隨著時代的變遷、社會的轉型,現代社會中老師的權威更多的是建立在平等基礎之上的權威和尊重。[5]老師只有真正的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懂學生之所想、解學生之所急才能真正地受到學生的尊重和愛戴。易班的開發和使用,為我們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一個有力的平臺和工具,不斷學習、更新理念是對新時期大學老師提出的新要求。只有這樣,師生之間才能建立起良好和諧的關系。
參考文獻:
[1]劉淑俠.網絡環境下新型師生關系探[M].西安:第四軍醫大學,2006.
[2]陳華棟.“易班”:Web2.0時代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探索[J].思想理論教育2011,(13).
[3]殷際文.探討網絡環境下新型師生關系的構建[J].東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
[4]芮良君,史君仙.賦予學生更多的話語權[J].思想政治課教學,2010,(3).
[5]吳岳軍.傳統師生關系的透視及其現代轉型[J].現代教育管理,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