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飛
摘 要:展示交流是一個動態、多元、互動的過程,是一個預設與生成的過程,是將學與教有機融合的過程,是在師生有效點撥,擇機指導下的思維提升,是高效課堂教學“看點”或“亮點”呈現的重要過程。
關鍵詞:展示交流;現狀分析;有效性;預見性;多樣性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化,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課堂教學中得到全面滲透,課堂教學模式可謂是百花齊放。無論哪種模式,展示交流都是其課堂教學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下面我就這一環節教學的有效性談談自己的思考和做法。
一、課堂現狀分析
1.展示交流的語言不規范
主要表現在:一是聲音不響亮,發言時沒底氣、膽怯、缺乏自信,害怕出錯后遭到其他同學的嘲笑與攻擊;二是起始語言不規范,教師對學生的發言缺乏有效的指導;三是表述語言模糊、混淆、邏輯不清,不能做到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甚至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干著急;四是質疑、評價時不能客觀公正地評價,一味地用批評的語言指責別人的不是,忽視了別人值得肯定的地方。
2.展示交流習慣的不規范
主要表現在:一是組內交流時形式比較隨意,沒有起立坐下的習慣,教師就得不到開始結束的信號反饋,加上組與組之間的噪音干擾造成聽不清成員之間的意見;二是展示交流平臺形成了個人發言平臺,表述更多的是自己本人的想法與見解,而不是組內的共識與分歧;三是發言機會老師總是傾向于局部的少數同
學,絕大多數學生得不到發言機會,從而得不到鍛煉發展;四是發言時老師是聽眾,學生成為看客,缺乏傾聽、思考、質疑的習慣。
3.展示交流內容的含金量不高
在很多隨堂課甚至是有的賽課中,教學設計是為了體現課堂模式的完整性,為了環節的需要而展示。這樣匯報展示的含金量,學生得到了膽量、口才的鍛煉,得不到思維、判斷、辨析能力的提升。
4.展示交流調控的措施不力
展示交流時,匯報小組唱獨角戲,其他小組當看客,展示結束,不能形成答疑、質疑、補充、爭論的氛圍,加上老師適時的點撥、引導、追問不到位,整個課堂思維處于“冷凍”狀態,不得不草草收場。
5.展示交流評價的機制不完善
主要表現在:一是科任教師不了解班級小組學習的評價機
制,導致各門學科在量化評價時不統一;二是師生評價加分時隨意性較大,分值不能較好地反映展示質量;三是對展示中暴露出問題或錯誤的小組缺乏正確的引導與評價機制,要知道錯誤也是學生掌握真理的有效學習資源,四是忽略了對質疑、補充、爭論、辯論成員的量化評價。
二、提高展示交流有效性的策略
展示交流是一個動態、多元、互動的過程,針對當前課堂教學中表現出的一些低效或無效現象,我認為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
著手:
1.形成全方位培訓的長效性
首先,教師必須采取恰當的方式對全體學生進行全員培訓,使學生人人都能做到言之有聲。其次,對發言代表的專項培訓。最后,班主任對任課教師的培訓,使每個教師都清楚本班的學習評價激勵機制,掌握統一的評價方法,以便班級統計評比優秀學習小組。
2.推崇小組展示的全員性與優先性
由于組建學習小組時,我們都滲透了組內異質、組間同質的理念,所以便造成組內成員的差異性較大,于是展示就很容易成為優等生的舞臺。而那些羞于表達,沒有自信,比較懶惰、成績落后的成員就不能參與進來,久而久之,一種惰性讓這部分學生把展示交流拒之千里,漠不關心,直接影響展示交流的深度和廣度。
3.把握小組展示的針對性
展示交流的內容和時機要有針對性即展示要有含金量。展示交流可以分為兩個層次:組內展示和組間展示。同時要堅持幾個原則:已會的內容不展示,與課堂內容無關的不展示,交叉重復的不展示,沒有深度的不展示。
4.調控小組展示的互動性
在進行展示交流時,一方面教師要引導展示小組通過一定的形式與其他小組進行互動,形成質疑、答疑,你問我答的局面。另一方面教師要根據展示交流情況適時點撥、引導、調整、追問,真正體現課堂的動態性、多元性與互動性。
5.做好小組展示的預見性
課堂教學是一a突出。通過展示交流,隨時可能生成新的課程資源,暴露出不同的學情,而有的情況是我們備課時完全沒想到的。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一定要有預見性,不僅從自身情況出發全面思考,還得站在學生立場考慮可能出現的方法和問題,才
能保證有效地點撥和指導。
6.加強小組展示的多樣性
展示交流要根據學科特點,發揮學習小組的特長,采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展示,使其做到生動有趣,全員參與,并把肢體語言與思維語言有機結合,從而呈現出多元化、立體化、生動化的高效
課堂。
當然,以上現狀僅是我校當前課改表現出來的一些現象,有
些問題不一定具有代表性,策略也是本人的一些不太成熟的看法和探究。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讓更多的老師在實踐中、從細微處深入探討,使我們的課堂更加高效。
參考文獻:
[1]馬德志.“345”優質高效課堂設計與評估.中國石油大學出版社,2009-12.
[2]趙美紅.淺談初中數學課堂高效性教學策略.新課程:教育學術,2012(2).
(作者單位 重慶豐都縣濱江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