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瑄
春去春回,花謝花開。教育崗位多年來煩瑣的工作、艱辛的付出曾讓我后悔當初的選擇,是學生們的可愛、單純,讓我感受到為人師的幸福;是他們對我的信任和支持,讓我感受到真誠無價的甜蜜。
回憶這些年來的點點滴滴,往事一幕幕在腦海中清晰可見,但讓我印象最深的還是這么一件事:
他是一個沉默寡言、內向甚至有點自閉的男生:瘦瘦的身體,尖尖的腦袋,漠然的、仿佛目空一切的眼神。他幾乎從未引起過我的注意,更別提博得我的喜愛和關心。
一天課間,我聽到幾個老師在教室外小聲議論他的種種不是。看到我來了,順便問了我一句:“湯××差吧?”“誰?”我好像還不確定她們在說哪個孩子,朝著她們意會的方向看去,我看見了坐在角落里第一排低著頭的湯××。我想了想說:“哦,他啊,還
好吧!”
這孩子上課不隨便講話,回答問題時總是耷拉著腦袋,聲音極小。他幾乎從不抬頭,很少會和你有眼神上的交流,他的眼眸似乎不像其他孩子一樣清澈見底,目光中總是透著一份冷漠,像凄冷的秋風感覺不到青春和活力。但是他數學成績能排到班級前幾名,而且作業都能完成得很好,我在想:這孩子真的如她們所說嗎?
我開始嘗試走近他、了解他。在我的課上他中規中矩得就像溫水一樣。而從其他方面了解到:頂撞老師、不做作業、擾亂課堂,對湯××根本不是什么大事,在家面對媽媽苦口婆心的勸說時,他竟然持刀相向!
天吶,如此極端的行徑居然出現在他身上,這讓我怎么也對不上號!要不要找他談談呢?他會不會因為心理脆弱而承受不住壓力,對學習失去興趣呢?會不會因為青春期心理變化沒得到正確的引導而“看破紅塵”?不行!這樣下去,他只會越來越自閉、越來越自卑,我要引導他,不能讓他因自暴自棄毀了一生。
我把他叫到辦公室,他低著頭,像做錯了事的孩子等待著我的批評。我拿了張凳子:“來,坐下。”他驚訝得看著我,眼神里充滿疑惑和忐忑。“湯××,劉老師聽說了一些你的事情,那是真的嗎?”我話音剛落,他就哽咽著抽搐起來,眼里噙滿了淚水。看著他一副委屈又壓抑的樣子,我有種莫名的心酸,想象著如果他是我自己的孩子,壓力大得無法宣泄,我肯定無比心疼。
“怎么了?可以跟我說嗎?”聽了我的話,他號啕大哭起來,眼淚止不住地往外流,他終于爆發了:“劉老師你不知道,英語老師一直在批評我,說了我大半節課,我受不了了!她憑什么這么罵我?她罵得太過分了!”他近似號叫得哭訴著,這跟平時文弱的他簡直判若兩人。可是我沒有表現出驚訝,而是用平靜、溫柔和理解的眼神看著他,任憑他像個孩子一樣在我面前宣泄。
“湯××,你知道嗎?世界上沒有哪個父母不愛自己的孩子,也沒有哪位老師不希望看到自己的學生成人成材,只是他們各人性格不同,處理問題的方式有差別。老師批評你是希望你盡快進步起來,是怨你有如此聰明的腦袋而沒有好好利用。正是因為她如此關心你,而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讓她失望。當老師經歷希望、努力、失望,直到心灰意冷時,她也會有失落焦躁的情緒,她批評你正是因為你和她心目中的湯××相差甚遠,恨鐵不成鋼啊!”我知道過多的批評在他面前是蒼白無力的,只會引起他的抵觸情緒,他畢竟是個孩子,渴望老師的寬容和理解。
寬容是一劑良藥。我安慰和鼓勵的話語將他戒備的心理防線層層突破,讓他感覺到溫暖和自尊。他漸漸安靜下來,頭埋得低低的,眼淚還是止不住地往下流。我抽了張紙巾,輕輕地拭去他眼角的淚水:“孩子,老師知道你也很委屈,你其實想好好學,對嗎?”他點點頭:“我也不想這樣的,可是當老師批評我時,我就控制不住了。”我笑了笑:“孩子,解鈴還需系鈴人。你想好好學,要通過良好的表現讓老師知道。你不想抵觸老師,也要通過言語和表現讓老師感受到你的真誠。你愛你的父母,更要用你的實際行動去寬慰他們。老師和家長都是愛你的,如果他們批評你,肯定是你錯在先了,不要和最愛你的人較勁,好嗎?”
他終于抬起頭,從他濕潤的雙眼中我看到了后悔,也看到了真誠,更看到了希望!“好好努力,不要讓關心你的人失望。知道該怎么做了嗎?”他點點頭,自己擦干眼淚:“劉老師,謝謝你!”
他回教室去了,而我卻沉浸在他的故事中久久不能平靜,我想這是個多么懂事的孩子啊,他渴望被人肯定,但卻在老師和家長急切的教育方式下漸漸自卑、自閉,進而行為極端了。我要推倒他心里的圍墻,用寬容和理解輕敲他的心靈,用滿滿的關愛小心翼翼地呵護他成長。
如果你愿意細心觀察,就會發現一枝一葉也有情;如果你愿意用心思考,就會發現一花就是一世界。我覺得教育就像在播種,我的關愛,會在學生心中播下熱愛生命的種子;我的勤奮,會在學生心中播下渴求知識的種子;我的寬容,會在學生心中播下善待生活的種子;我的期待,會在學生心中播下孕育希望的種子!
我要在學生心中播種,并用滿滿的愛細心呵護它成長!
(作者單位 江蘇省鎮江江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