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俊芬
摘 要: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學生就能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更好地走進文本,對話文本,感悟文本。避免“滿堂問”的現象,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會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閱讀教學;提問
適時有效的課堂提問是重要的教學手段,教師只有充分利用這一手段,才能牢牢控制課堂教學的節奏和方向,突出授課的重點、難點和關鍵,從而確立自己的主導地位,學生就有目的地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課堂上來,從而更好地走進文本,對話文本,感悟文本。教學中,我們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小學閱讀教學的有效提問:
一、抓題眼提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課堂導入,是貫穿課堂教學始終的有機組成部分,比其他部分更能穩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的情感,導課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問題的導入最能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我們可以利用語文課堂的有效資源,抓住文章的題眼巧設問題。如,《鳥的天堂》,可以讓學生質疑“什么叫天堂?”“鳥的天堂”是什么意思?由于問題來源于學生,在學習文本的時候,他們就會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整堂課就會在輕松愉悅的氣氛中進行,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抓關鍵詞句、段落提問,引導學生主動參與
語文教學的趣味就在于關鍵詞句、關鍵段落里,在于理解了這些之后的有感情的朗讀之中,詞語是一篇課文的基本單位。因此我們就要善于抓住課文里邊的關鍵詞語進行分析拓展,從小處著手,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再循序漸進地理解句子,感悟精美的段落,從而使學生對文本的解讀更為透徹。
比如,《景陽岡》這一課的教學,老師就要善于抓住大蟲的“一撲”“一掀”“一剪”以及武松的“閃”來理解武松的武藝超群,動作敏捷,進而感知武松的英雄形象。
三、抓主要線索提問,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就是要求學生學會自主學習,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老師應引導學生對文本自主感知,感受,感悟并心領神會,達到充分解讀文本的目的。許多課文脈絡清晰、條理清楚,在教學時就要抓住線索教學,往往是牽一發而動全身,更好地引導學生深入文本,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
比如,《索溪峪的野》就要善于抓住一個“野”字,這個“野”字也就是文章的題眼,同時又是貫穿全文的線索,沿著這條主線,老師就可以提問:讀了課文,索溪峪給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導學生找到主體印象——“野”,相機提問:索溪峪的“野”主要表現在哪些方面?學生就可以通過合作的學習方式理解,“山野”“水野”“動物野”“人野”,提問:索溪峪的山怎么“野”,要求學生自主閱讀,畫出相關的句子,體會山的“野”;之后的幾個問題就可以以此類推,要求學生運用學到的方法理解索溪峪水的“野”,動物的“野”,人的“野”,如此有效地抓住主要線索,如層層剝筍一般,很輕松地讓學生理解課文,達到共鳴。
總之,有效課堂提問能起到提綱挈領的作用,整堂課就會避免“滿堂問”的現象,學生也學得輕松,關鍵是能學到分析課文的方法,因此,語文教師要善于總結,善于進行有效的課堂提問,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宋玉霞.識字寫教學之我見.貴州教育科研,2012(1):57.
(作者單位 貴州省織金縣金龍鄉宏達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