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孝忠
摘 要:化學演示實驗教學包含著極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僅從演示實驗的演示目標、演示策略、教師指導等方面對演示實驗的教學設計做一些簡單的探討。
關鍵詞:實驗演示;演示策略;能力培養
現階段,在中學化學實驗教學過程中,不少教師對演示實驗教學不夠重視。主要表現為:備課不充分,往往重結論過程和對結論的設問;在演示中常出現一些離散的、不規范的現象等等。這在無形中背離了教材和設置這些演示實驗的初衷,降低了實驗教學效果。筆者認為有必要對演示實驗的演示目標、演示策略、演示過程中的教師指導用語、實驗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力的培養等方面進行科學化、規范化的設計,使演示實驗教學成為一項系統化、程序化的活動。
一、演示目標的確定
演示目標是演示實驗準備、實施的根本依據,演示程序的設計、演示方法的選擇都為達到“目標”服務。因此,確定針對性較強的演示目標是為了取得較好演示效果的先決條件。確定好每個實驗的演示目標是化學教師進行演示實驗教學的基本要求。
1.鉆研教材、了解學生是準確確定演示目標的基礎
確定實驗的認知、操作目標,教師必須認真鉆研教材,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正確領會教材中設置這一實驗的目的,挖掘實驗與知識間的聯系以及所蘊含的化學方法,把握要領的形成、知識的傳授、技能的形成。
2.確定演示實驗目標的原則
確定能力、情感、思想教育方面的目標,則需要弄清“培養什么能力,可以對學生進行什么樣的思想教育”。演示目標的闡明應力求明確、具體,并且便于觀察和測量。
二、演示策略的制訂
演示策略是達成演示目標而采用的演示程序、方式、方法和媒體等因素的總體考慮,它受教學內容、學生的學習水平以及學校設備、老師個人經歷與特長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因而,沒有任何單一的策略能夠適用于所有情況,最好的演示策略就是在一定情況下達到特定目標的最有效的方法體系。
1.要使學生做好學習準備,即做好預習工作
演示前要加強檢查,這有利于演示目標的實現,避免把演示實驗變為“玩魔術”。
2.教師的演示應嚴格按程序操作進行,做好示范
教師在演示過程中應表現出良好的實驗習慣和嚴謹的工作作風,如:實驗用品整潔干燥,在臺面上旋轉井然,實驗裝置合理,操作規范、準確,使學生學到正確的操作技術,養成良好的實驗習慣。要求教師要反復試驗,不斷總結,找出實驗失敗的關鍵,準確控制反應的條件和時間,起到示范效果。
3.注意改進演示方式、方法
一些演示實驗,照課本中介紹的方法現象不明顯或較麻煩,應進行一些改進,以使實驗便于操作、直觀明顯。
4.結合教學內容改革實驗教學,培養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
結合教學內容,改驗證型實驗為探索實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并隨著學習程序的提高,其含量可逐漸提高。
5.改進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
可以打破演示實驗“老師做、學生看,教師設計、學生聽”的教學模式,以學生為中心來安排演示實驗教學,充分利用學生心理讓他們參與實驗,最大限度地開發智力、培養能力。
三、教師指導用語的設計
教師指導用語是指在演示實驗過程中教師指導學生如何觀察,并從觀察中引起思考的設問語句。
1.教師指導用語要有啟發性
教師指導語要具有啟發性、揭示要點,誘發學生產生一種解決問題的愿望,讓學生去發現“為什么”,從探求中得到答案。
2.教師指導用語的設問還應有一定的梯度
此梯度設計要與學生學習發展水平相當,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經過努力,克服障礙就能達到目標,從而激發學生自身的內在動力,實現自我發展。
四、實驗教學中學生能力的培養
1.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
在實驗時,要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要指導學生學會觀察,在實驗時,首先向學生講清本節實驗的目的是什么?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應從哪些方面觀察?指出觀察的目標和途徑,以及觀察的順序。即:先看什么?后看什么。
2.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
實際上,在觀察到實驗現象后,學生必然會產生疑問:“為什么會這樣?所有物質都會這樣嗎?”教師應把握這個時機,積極引導學生根據已掌握的規律,對實驗現象進行分析,對知識進行歸納和總結。
3.在實驗中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
實驗的目的是經過直觀的現象,使學生對書本的理論知識產生更深的印象,更加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對實驗現象的表達和分析,實驗結果的總結和推論,必須用語言準確地表達出來,而這正是培養學生表達能力具有確切、簡練、完整,具有條理性、準確性、邏輯性和科學性的機會。
總之,化學演示實驗教學包含了極為豐富的教學內容,化學教師應更新觀念,精心設計富有啟發性、實效性的最優實驗教學方案,并把它有機地融入課堂教學整體設計中去,挖掘演示實驗所蘊含的教育教學功能,力爭達到認知、技能、能力、素質等全方位的目標與效果。
參考文獻:
[1]俞遠光.中學化學演示實驗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0.
[2]王小炳.兩個化學演示實驗的改進.[J]江蘇教育,1982.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海倫市第二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