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燕
摘 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學生與教師都會提出反饋,也會收到反饋。課堂反饋是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是教師了解學生學習情況,調節教學進程的重要途徑。學生需要得到針對他們學習和表現的、持續的、及時的反饋。提供有效的反饋有助于保證學生的需求得以滿足,有助于保證他們能夠開展高質量的學習。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有效反饋
一、問題提出
課堂反饋指一課或一段時間學生的課堂反應、參與學習的意識、學習中的合作情況、知識掌握的情況、出現的情感變化等;學生在教師講過知識以后,做相關練習,學生的正確率與掌握程度。然而,教師在實際課堂中對于反饋的認識和實際應用還有不盡如人意的地方,主要存在這些問題:1.對課堂反饋缺乏系統的認識,造成教師反饋內容單一,反饋形式刻板,反饋時機不合理。2.課堂反饋不能緊扣教學目標,甚至反饋往往游離在課堂目標之外。3.課堂反饋不符合英語課的本質特點,沒有對語言進行有效反饋。4.反饋缺乏“人情味”,也就是反饋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需要。5.反饋面不夠廣泛,往往忽視后進生的反饋,使反饋成為優秀生的舞臺。由此,我們必須去研究有效的課堂反饋,使教學處于最佳狀態,以提高課堂效率。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通常根據學生的目光、聲響、問答等反饋的各種信息進行有效的控制,以便取得最佳教學效果。
二、反饋原理
圍繞教學設計進行研究,反思英語課堂教學反饋。教學活動是一種師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是一個人際交往的過程。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教學的組織者,教師正確的語音、語調、親切自然的教態、準確生動的表達、靈活敏捷的反應,均對學生的學習有著十分重要的影響。而且,教師在課堂上傳播知識,進行技能訓練時,總是伴隨著一種影響學生情緒的感情交流。調節學生情緒,把握課堂節奏,溝通師生感情都離不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反饋。敏銳適度的反饋,將更有助于學生積極投入到課堂實踐活動,從而提高課堂40分鐘的教學質量。
1.反饋要有及時性
心理學家羅斯等的實驗證明,及時反饋比遠時反饋效應大得多。他們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為三組,每天學習后進行測驗,對第一組每天告知其學習結果,對第二組每周告知其學習結果,對第三組不告知其學習結果。如此進行八周后,學習成績明顯不同:第一組最好,第二組中等,第三組最差。八周后改變方法,第一、三組對換,第二組照舊,即第一組不再告知其學習結果,第三組每天告知其學習結果。這樣再進行八周,結果學習成績也隨之改變,第一組由最好變成最差,第三組由最差變成最好。這一實驗,不僅表明反饋在學習上的顯著效果,更表明了及時反饋的顯著效果。
及時反饋,主要是指對學生的反饋給予及時的評價。學生及時了解學習的結果,包括看到自己所學知識在實驗中應用的成效,解答問題時的正確與錯誤,以及學習成績的好壞,均可激發起學生進一步努力學習的動機。布克與諾維爾的實驗表明:及時了解學習結果的學生,比不了解者的學習動機要強,學習積極性高,進步較快,因為學習結果的反饋具有信息作用。通過結果反饋,能看到自己的進步,從而使學習的態度和手段得到加強,激起進一步學好的愿望;同時通過反饋又能看到自己的缺點,激起上進心,樹立克服缺點的決心,繼續前進。
2.反饋要有激勵性
第斯多惠有句名言:“教學藝術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鼓舞。”眾所周知,兒童有“好表揚”的天性,喜歡教師的鼓勵。對差生及缺乏自信心的學生更應做到這一點。學生一時做不出練習時,教師要充滿信心地給予鼓勵,當學生因不自信而讀的聲音不清楚時,我總是微笑地對他說:“Take it easy,I know you can,please try it again.”學生再次讀完時,我總是不失時機地加以鼓勵:“(Youre better now)這次你讀的好多了。”對于學生的點滴進步,教師都應及時鼓勵和表揚,我常用“Good”“Excellent”“Wonderful”“Great”或伸出大拇指來鼓勵和表揚孩子。對于課堂練習冊的一些練習題(有一定難度),教師更要充滿信心地給予鼓勵,如說:“Im sure you can do this.” “Dont be nervous,think it over.”當學生有錯誤時,我常在肯定的基礎上,指出不足。如說:“You did well,but you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這樣及時幫助學生消除緊張情緒,使其以良好的心態繼續參加后面的課堂
活動。
3.反饋要有針對性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針對學生的特點與個性做出反饋。對學困生則要更多地為其提供語言實踐的機會,提問的內容要做到難易適度,特別是對于那些在英語學習中有畏難心態的學生,哪怕他們有一點點的進步都要及時表揚,教師在課堂上要善于發現這類學生的閃光點。如我帶的班上有兩個女學生,平時說話的聲音就很小,更不用說上臺表演了,每當學生們在風風火火地開展你問我答的練習時,她們兩人則是趴在桌上,靜悄悄地觀看別人。為此我從讀單詞入手,經常讓她們兩人齊聲說單詞,只要有一點進步,就在全班提出表揚,還打電話與她們的家長聯系,讓家長也要多多地鼓勵她們。經過一段時間的共同努力,她們開始有了明顯的進步,可以跟其他學生一起活動了。對成績好的學生我向他們提一些較難的問題,讓他們積極思考,向知識的深度、廣度探索。對于成績中等的學生,課堂上的反饋也不能忽視,有時候我們常常是關注了“兩頭”,而忽略了“中間”,表揚鼓勵沒有他們的份,所以我設置了一些能讓他們“跳起來摘桃子”的練習,體驗用英語交際成功后的喜悅與滿足。只要能達到要求,每個學生就同樣可以得到教師的表揚或獎勵。
4.反饋要有啟發性
教師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將新舊知識結合起來重視,用已知啟發未知。一些稍微有些難度的新問題,教師采取迂回啟發的形式讓孩子們思考,從而理解,這往往比表面上的膚淺的解釋來得更自然,更貼切。這實質上也是對學生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比如,在教學“grandfather”這一單詞時,當學生們在掌握讀音之后,我沒有像以往一樣馬上告訴這個單詞的漢語意思,而是用孩子們熟悉的“father”(父親)這個詞,啟發孩子們聯想“grandfather”(祖父)的意思,我用的是“fathers father”(父親的父親)。這種邏輯啟迪方式,不失為啟發的一種方法。要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巧妙點撥,使學生積極思考,逐步認識到知識的掌握重在能力,進而思考更深刻,學習更鉆研,從而對自己提出高標準的要求,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三、教學實踐中常用的反饋方法
課堂反饋的方法應是靈活多樣的,應適應初中生求新求變的心理特點,容知識性、趣味性、激烈性、競爭性于一身。
1.利用游戲進行反饋,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
談到游戲,很多人會認為游戲只是玩玩樂樂,是課外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而我所指的游戲,它完全是作為一種重要的教學組織形式運用到課堂上來。游戲需要學生參與,學生是活動的主體。游戲中有說有笑、有比賽、有競爭。可以使學生在有趣味的語言環境中進行語言實踐。學生在游戲中始終處于興奮狀態,思維反應靈敏。對于活潑好動的初中生來說,做游戲比生硬死板的課堂提問、卷面考試具有更強的吸引力。一個目的性強的外語課堂游戲對于教師得到反饋結果效果是很明顯的。
(1)進行知識點反饋可以用A、B組競爭法
在講解知識點后,可以讓學生做一個競爭游戲。比如教師在對“形容詞原級、比較級、最高級”這一知識進行反饋時,可以將全班學生分成A、B兩組,A組先出三名學生,B組學生用英語講出他們的特征。B組出三名學生,A組用英語講出這三名學生的特征。所說句數不限,正確講出一句便得一分,講錯一句不給分,最后算出總分決定勝負。比如A組站出三名高矮不同的學生,B組學生可以說:
Tom is tall.
Peter is taller than Tom.
Jack is taller than Peter.
Who is the tallest?
Jack is the tallest.
...
這一游戲不僅可以使教師了解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還可以提高學生運用語言的能力及競爭意識。這種方式比照黑板或書上的句子進行練習顯得生動而有效。
(2)串聯接龍游戲可作為時態、句型等反饋方法
教師在對所教時態或句型短語進行反饋時,可以運用接龍游戲檢查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比如講完一般將來時后,讓學生想一想,這周日要去做什么,然后問:“What will you do this Sunday?”學生A回答:“I will go to the Great Wall.”然后A再問學生B:“What are you going to do?”B回答完再問C,提問可以用特殊疑問句,也可以用一般疑問句,說對便得一分,回答問題不能重復別人的答案,否則不給分。這個游戲不僅可以訓練學生的快速思維能力,還復習了動詞詞組。學生在快速的問答中操練了句型,掌握了知識,思維和反映能力也會大大加強。
(3)易混淆的知識點可用辯論法
當遇到難以掌握和容易混淆的知識點時,可以讓具有不同觀點的學生展開辯論,其他學生也參與其中。如果同意A觀點,就坐到A方后面,同意B方觀點的學生坐到B方后面,并幫助主辯盡力說服對方,也可查閱資料闡明觀點,最后由教師評判輸贏。利用辯論法可以通過雙方辯論找出學生理解錯誤的原因,也可以使出錯的學生更深刻地掌握知識。
運用游戲的方法進行反饋時,教師在設計時要有目的性,要寓知識于游戲之中,要直接為教學內容服務。
2.表演法可以使教師更好地了解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只有語言知識而沒有言語行為,知識無法向能力轉化,只有使基礎知識轉化為言語技能,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多的信心和樂趣。
所以教師在設計教學反饋時可以讓學生將所學知識通過劇目表演出來。這能系統地訓練學生看、聽、說、動相結合的能力。在初中英語教材中有很多生活性的內容,教師可以把學生分成若干組,讓學生將短文或對話編成短句進行表演。學生非常喜歡這種形式,他們在編劇目時會投入極大的精力和熱情,精心策劃每一個動作和語言,并根據自己對知識的理解表現課文內容。學生在編劇、演劇時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內容,并且在一遍一遍地觀看其他組的演出中不斷地鞏固和加深了所學知識。教師也可以通過學生的表演,觀察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掌握情況。這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言語交際能力,使教與學、學與用成為一種樂趣,學生積極參與,心情愉快地鞏固了所學知識,而且在表演中學生會有一種掌握知識后的喜悅。
3.利用畫圖畫的方法進行反饋
初中生容易接受生動形象的事物,動手能力也很強。在講完一篇短文或知識點后,讓學生畫一幅畫,然后講出所畫內容。對于游戲和表演都不容易表現的知識時,這一方法會起到良好的效果。我在所教的兩個班進行了一次實驗。在講完初中英語第三冊第一課Part2的短文后,我留的作業是讓成績較差的一個班根據自己對文章的理解畫一幅畫,注明人物名稱,并講述畫的內容。另一個班的作業是朗讀、翻譯短文并復述。結果畫畫班能夠完整復述內容的學生有38人,而另一個班只有24人。實驗班中即使較差的學生也能根據自己所畫圖中人物的動作和表情復述出文章的內容。可見讓學生動起來的效果是相當明顯的。
4.卡片法可以快速即時地獲得反饋信息
教師想快速即時地獲得反饋信息時,可以用卡片法。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制作寫有A、B、C、D字母的卡片,學生選擇哪個答案就舉起哪張卡片,這就可以及時得到反饋信息。學生也避免了回答問題出錯時的尷尬情況,從而能夠以平和的心態繼續學習。
5.反饋與評價掛鉤
(1)通過評價,可以使學生在英語課程的學習過程中不斷體驗進步與成功,進而建立自信。兒童學習英語有它自身的特點:富有熱情和想象力,學起來比較容易和自然,但是很容易受到失敗的打擊和成功的鼓舞。他們的自尊心和對成功的渴望很容易受到傷害。針對這一特點,采取及時并良好的評價策略,將成為鼓勵學生學習的動機和源泉。當他們在正確的評價中體驗到成功時,就會逐步形成克服萬難的自信。
(2)通過評價,可以使學生重新認識自我,從而及時反思和調控自己的學習過程,最終促進學生綜合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
(3)通過評價,可以使教師獲得教學反饋,從而對自己的教學行為進行反思和適當調整,及時發現問題,改進教學。
評價應適時、適度的滲透,不能影響教學的正常程序。另外,還應注重評價的實際效果,不能為評價而評價或以評價為目標進行教學。要在學生評議的過程中進行自我矯正。由此我又認識到,在課堂中教師不能怕學生“犯錯”,要敢于利用錯誤,把錯誤當作可以利用的資源。如果學生說錯了不要急著打斷他的話,可以問他:你是怎么想的?讓學生充分暴露自己的思維過程,一是讓他自己在表述中認識到錯誤所在,也能讓其他學生明白他錯在什么地方。教師也可以站在協助者的立場上,與學生共同攻克難關。通過以上多種反饋矯正手段進行課堂教學,大大提高了教學過程的可控性,減少了課堂上的無效勞動,較好地提高了教學效率。
6.書寫反饋
每一位學生都有表現自我的欲望,都希望得到教師的稱贊和表揚。學生寫的課堂反饋,不管正確與否,能否實現,教師都應認真地看,及時給予總結和鼓勵,稱贊他們的參與精神,贊許他們的大膽思索,并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反饋實施和改進。這樣,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便體驗到了尊重、信任、友好、寬容與關愛,同時受到激勵、感化、指導和建議,會使學生形成積極豐富的情感態度,體驗到學習的樂趣,從而調動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就個體反饋而言,可以從學生思維的速度和正確率中捕捉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從群體的量化統計中,也可以捕捉整體對知識內容掌握的程度與存在的問題,并且可以發現個體之間的差異,從而及時調整教學進度與教學設計。所以反饋的信息需要教師去認真分析,找出問題加以解決。其實,作為教師都有這樣的經驗,課堂的錯誤反饋往往出現在后進生中。他們往往是教師忽視的群體,怎樣辦?缺乏對于后進生的學情的反饋,其實是一種較為失敗的課堂反饋。所以,我們針對后進生要尋求一些有效的反饋策略。
首先要注意整體反饋,齊聲朗讀、在答題板上的對于標準題的答案選擇、對于練習題的學生間互相批閱等反饋形式,可
以了解全體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其次是抽樣反饋,這是一種個別化的反饋策略,針對某一個較難問題,請后進生回答,如果他能回答出來,也意味著班中的大部分學生也能答出來。總之,我們要細心回收學生課堂教學活動中的各種各樣的反饋信息,處理得適度、合理、及時,增大或誘發內因,靠學生內部狀態的優化,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達到掌握知識、形成能力、提高思維品質的目的。在課堂反饋中,應把學生作為主體,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關注差異,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習負擔。這樣的課堂反饋才真正有效。
在我們的英語教學中,一定要不斷探索學生心理,找到切入點。學生的潛力是無窮的,我們多給他們表達見解的機會,恰當糾錯,課堂就會成為學生展示自己的舞臺。
綜上所述,教師在課堂反饋中,應把學生作為主體,利用靈活多樣的形式讓學生積極地參與,主動地學習,把要我學轉化為我要學,真正提高教學效果,減輕學生負擔,使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得到最大限度發揮,為培養出高素質人才作出自己的貢獻。
參考文獻:
[1]陳玉鳳.提高大學英語寫作的有效方法:成果教學法與過程教學法的結合使用[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2010(1).
[2]程靜英.英語寫作教學分析[J].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2):17.
[3]鄧鸝鳴,劉紅.過程寫作法的系統研究及其對大學英語寫作教學改革的啟示[J].外語教學,2003(6):58-62.
[4]胡壯麟,劉潤清,李延福.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5]姜炳生.英語寫作教學中的“過程寫作法”再研究[J].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10(4):13-16.
(作者單位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黨山鎮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