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幼
新課程標準以全新的理念影響著教師和學生,強調以學生為本,要求師生互動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初中數學已順利完成了兩輪的新課程實驗教學,在新課程標準下,很多數學教師已經形成共識:只有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時刻關注學生,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
以往我們也提關注學生,但現實中往往因為考慮到教學任務的完成,考慮到一堂課的結構完整,考慮到一堂課的容量,往往較多地注意了那些思維活躍、發言積極的學生,而對那些性格內向。不善言談的學生往往無暇顧及,再加上在學習數學的過程中,往往重視的是學習的結果(即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的養成。所以,以往的關注充其量只能是片面的關注。
新課程標準下,究竟要關注學生的哪些方面呢?下面僅就數學復習階段的教學談點粗淺的看法,希望與同行一起進步。
一、關注學生的興奮點
對于初三學生來說,中考前的一段時間是最難熬的。這不僅體現在學生的心理壓力上,也體現在復習內容的深度和廣度上,更體現在季節上。四五月份的天氣,白天氣溫高,晚上有蚊蟲叮咬,學習是相當艱難的。而大多數學生為了能夠考上一所理想的學校,每天都在拿“革命的本錢”作賭注,養成了晚睡早起的習慣,睡眠嚴重不足,形成了“本末倒置”的惡性循環,以至于課堂上總是昏昏沉沉,無精打采。讓學生興奮起來,無疑是提高復習效果的重要途徑。如何讓學生興奮起來呢?1.用高歌一曲的方法刺激學生的興奮中樞。具體做法是:上課伊始,學生起立進行,可以是學生獨唱,也可以全班大合唱,優美動聽的流行音樂,既迎合了學生的口味,又調劑了枯燥的復習,鏗鏘有力的革命歌曲,既激發了學生的斗志,又樹立了學生的信心。2.培養學生良好的聽課習慣,可以使學生精神集中,時刻處于興奮狀態。具體做法是:數學課上,課桌上只準擺放與數學有關的學習用品,雙手必須放在桌面上,這樣做既可以避免學生在下面做小動作,又可以防止學生做其他作業或打瞌睡(復習過程中,許多學生常借助課桌上擺放過高的書籍遮擋教師的視線)。3.選用新的內容、新的觀點、新的教具、新的板書等來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促使學生各種感官處于最活躍的狀態,以最佳的心理狀態投入到復習課中。
中學生意志力較差,情緒不穩定,注意力易分散、松懈懶散,教師要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有的放矢喚起學生的學習興奮點,營造和諧、愉快的課堂氣氛,激發學生強烈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學習潛能。
二、關注學生的興趣
很多教師認為復習課不是新課的教學,對學生的“興趣”毫不關注。其實不然,興趣是一個人傾向于注意認識某種事物和研究某種事物的一種心理活動,是學生學習積極性中最現實、最活躍的心理因素。所以在復習課教學中我們尤其要關注學生的興趣,因為在復習課中,新的東西少,舊的知識多,即所謂的“燙剩飯”,所以學生聽課效果十分差。如何激發學生的興趣呢?我時常采取的方法有兩種:1.教師不時穿插些數學故事、謎語,以及數學名題、游戲等,一個個知識性、娛樂性的問題,使學生對復習好數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2.教師適當介紹數學與傳統學科如物理、化學的聯系,介紹數學在經濟學、管理學、工業建筑、醫學等方面的應用及數學與計算機的關系,還可以介紹利用數學知識揭露一些街頭的騙人把戲,如猜“姓”的游戲、電腦算命等等,使學生了解到數學是多么的有用,多么的神奇,既樹立了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又調動了學生復習的積極性。
新課程標準強調以人為本,不是死讀書,讀死書,學生需要了解一些新成果、新科技的問題,所以教師的知識面要寬,平時要做個有心人,多讀科普書刊、多看報、看新聞,積累生活中與數學有關的知識,以防“書到用時方恨少”。
三、關注學生的課堂參與
一堂復習課總有一些學生情緒不高,總有一些學生難以進入角色,此時我們的教師要關注這些參與主動性不足的學生,要關注他們課堂上的參與狀態、思維狀態、情緒狀態、交往狀態,進而反思自己的復習教學設計,及時調整或補充復習思路,想辦法激發全體學生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熱情,使他們投入到活躍的復習活動中來。新課程標準強調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強調學生的參與性,這也就是說,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新課教學中,很多教師能較好地做到這一點,保證學生的參與性,但在復習教學中尤其是中考前的復習,許多教師面對時間緊、任務重,都不肯、也不舍得讓學生真正地參與,恨不得將學生的“天靈蓋”打開,直接將知識灌輸進去。其實,復習過程中,教師不能怕浪費時間,還是應當保證學生的參與性,給學生適當的時間,讓其自由發展,充分馳騁,這樣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的。我在復習過程中,采取了多樣化的復習方式,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對函數的復習,教師由正比例函數引入,而后由學生自由組合,相互討論、歸納,最后通過小組匯報形式,完成對函數這一知識點的梳理;再如對試卷和作業的處理,很多老師都有相同的感覺:課外做的作業一塌糊涂,學生純粹是應付、抄襲,但絕大部分教師是不肯放棄讓學生課外做作業的時間的,總感到課外做一點,總比不做要好,殊不知起到的是適得其反的作用。我反其道而行之,經常是利用課堂上的時間讓學生完成作業。很多教師會有疑問,課堂上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能夠做多少題目呢?事實上,成績的提高并不在于題目的數量,而是取決于學生做題目的質量,大部分練習在課堂上完成,保證了學生作業的獨立性和真實性,可謂以一當十,極少或幾乎沒有課外作業,拉近了與學生的感情,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何樂而不為呢?對于練習的評講,我摒棄原來“一言堂”的做法,大膽讓學生來講,讓學生來評,哪怕是中考前時間最緊張的時刻,也沒有放棄這一做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將關注學生落到實處,我們的數學復習教學定會結出豐碩的果實,我們廣大數學教學工作者要認真對待,努力把這個法則發揚光大。
(作者單位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