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玲
【摘要】存貨,是指在企業的日常經濟業務活動中持有的庫存商品(商業企業)或者產成品(工業企業),或者企業購進的原料、半成品、修理用備件等材料,在生產過程中的在產品,等待進入下一個生產經營環節。在會計核算中,常常會出現企業存貨價值虛增或虛減的情形,本人就存貨價值確認的問題,作一簡要分析。
【關鍵詞】存貨;價值;原材料;非正常損失
企業取得的存貨,可以有許多種方式,企業可以通過外購的方式取得存貨,可以通過加工的方式取得存貨,還可以通過投資者投入的方式取得存貨,捐贈者捐贈的方式取得存貨等等,不同的取得方式,存貨的初始成本的計量的會計核算處理不同,因此,企業財務人員應該把握各種存貨取得方式的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規定,同時,在進行稅務處理的時候,也要注意要符合相關的財稅政策的規定。
外購存貨的成本,包括企業從采購到入庫的過程中發生的全部支出,其中有買價、如果取得的是增值稅專用發票,那么就是專用發票上單價與數量相乘的金額,如果是普通發票,那么買價中就包含著不能進行抵扣的增值稅額,相應的就加大了企業的購買成本,因此,如果作為一般納稅人,企業在購買的時候,要盡可能的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以便進行增值稅進項稅額的抵扣;購買過程中的相關稅費,例如進口的關稅,消費稅等,運輸費,裝卸費,保險費以及其他可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的相關支出。在這里,企業需要注意,按照現行財稅政策規定,企業負擔的運輸費,無論是購進還是銷售,只要是企業承擔的部分,取得按照規定開具的貨運發票,在發票中明確了運輸費和其他雜費,那么就可以進行費用7%的進項稅額的抵扣,所以,企業在支付運輸費時,一定要明確區分運輸費和其他雜費,如果不能區分,則不能享受抵扣的政策,就會加大企業存貨購進的成本,損失了一種價值。企業在銷售產成品或者庫存商品時,如果是代墊運費,不進行銷售收入的確認,但是必須符合代墊的條件,否則稅務機關進行納稅檢查時,就有可能存在涉稅風險,要求企業作為價外費用進行處理。
如果是投資者投入的存貨,投資方如果開具了增值稅專用發票,企業就可以進行進項稅額的處理抵扣,增加實收資本的同時,增加企業的資產存貨,確認增值稅進項稅額,留待進行抵扣。企業在進行對外投資時,按照財稅的規定,即使沒有貨幣形式的收入,也要視同銷售,確認收入,同時確認增值稅銷項稅額,結轉成本。企業如果是以投資者的投入的方式取得的存貨,取得增值稅專用發票,也可以進行進項稅額抵扣的處理,所以,增值稅專用發票的取得,對于企業來說,是非常關鍵的。企業如果進行對外捐贈存貨,和對外投資一樣,即使沒有貨幣資金的形式的收入,但是稅法上要求企業要確認收入,結轉成本,就會涉及到增值稅銷項稅額以及企業所得稅的計算繳納問題。這些,在稅務處理上,要求財務人員要把握好國家的稅收政策,避免造成稅務風險。而且在進行捐贈的營業外支出的稅前扣除上,稅法規定,只有公益性捐贈,才可以進行在會計利潤的12%的部分進行稅前扣除,非公益性捐贈,是不能享受稅前扣除的政策規定的。
企業在進行生產經營過程中,領用材料時,按照規定,可以采用實際成本法或者計劃成本法進行發出存貨成本的計量,實際成本法包括先進先出法,移動加權平均法,月末加權平均法和個別計價法。企業應當根據各類存貨的實物流轉方式,企業管理的要求,存貨的性質等實際情況,合理地選擇存貨的發出的計算方法,以合理確定當期發出存貨的實際成本。不同的計價方法,隨著市場通貨膨脹的發展變化,會直接影響企業存貨成本的高低,這樣就會存在利用存貨來操縱利潤,調節生產成本以及銷售成本進而來調節利潤,所以會計相關法律等規定,企業一旦選擇了一種存貨計價方法,不得隨意變更。
存貨在期末進行價值計量時,要求在資產負債表日,按照存貨的成本與可變現凈值孰低的原則進行計量。當存貨的估計售價減去至完工時將要發生是成本、估計的銷售費用以及相關稅費后的金額和存貨的成本相比較,如果低于成本,說明存貨已經發生了減值,就要進行計提減值準備了,在確定企業存貨可變現凈值的過程中,需要考慮持有存貨的目的,存貨在資產負債表日后的事項等確鑿的證據的影響。計提的存貨減值準備,計入利潤表中的資產減值損失,但是財務人員應當注意的是,會計準則要求企業不能虛增資產的價值,夯實企業資產,但是稅法上是不允許進行減值準備的稅前扣除的,只有在企業真正發生了損失,按照清單申報或者專項申報的要求,才可以進行企業所得稅前扣除損失。
按照企業會計準則和制度的要求,企業一定期間要進行財產清查,當發現企業存貨存在溢余或盤虧時,要進行相應的會計處理,如果屬于計量收發差錯和管理不善的原因造成的存貨短缺,應在扣除殘料價值,保險賠款和相關責任人的賠償后,將凈損失計入管理費用,如果是由于非常原因造成的損失,管理不善造成的毀損、滅失或被盜,在進行會計處理時,已經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是需要進項稅額轉出的,這部分損失的存貨的進項稅額不能抵扣,但是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可以進行稅前扣除,這樣就要求企業在財產清查時注意此處的會計處理和稅務處理的問題,避免產生涉稅風險。
企業采購用于廣告營銷活動的特定商品,向客戶預付貨款未取得商品時,應作為預付賬款進行會計處理,待取得相關商品時計入當期損益(銷售費用)。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是非正常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及制造費用,應當計入當期損益,不得計入存貨成本。
由于存貨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要求企業要把握國家有關存貨的相關法規和政策,在會計核算過程中,嚴格按照規定進行賬務處理,減少企業的稅收風險,而且在會計核算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國家的稅收優惠政策,以避免造成企業不必要的損失,這就要求我們財務人員要隨時掌握國家的最新的政策規定,不斷的更新知識結構和層次,以適應不斷的變化。
參考文獻
1、《企業會計準則第1號-存貨》;
2、2013年注冊會計師全國統一考試輔導教材-會計;
3、國家稅務總局公告2011年25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