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鵬舉
摘 要:作文是學生認識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的體現。作文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重要指標。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重閱讀,輕寫作”的現象普遍存在,對作文教學充滿了困惑,必然導致教師對學生寫作的無效指導。而學生普遍覺得作文難,難以找到寫作素材;作文難,難以用語言來敘述。
關鍵詞:指導;情景;讀寫鏈接;閱讀
首先,教師要有意識地重視作文教學,克服學生恐懼心理,循序漸進地引導他們勤于動筆,樂于寫作。在平時作文教學中,我嘗試用各種方法、多種形式指導學生寫作,探究有效作文的教學模式。在此,我想談一些粗淺的做法。
語文教師怎樣才能使學生在寫作文時,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呢?教學中,我根據中學生的心理特征和認知規律,并從古典文學理論“意境說”中汲取營養,逐步探索出一條“感知情境——積累表象——啟發想象——描繪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學的路子。
一、精心引導學生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
人對事物的認識總是從感知開始的。要讓學生作文時能夠寫出具體的情境和氛圍,必須引導他們經歷從“感知情境”到“描繪情境”這樣一個復雜的心理過程。這里所言的情境,前一個指的是“實境”,即人、自然與社會;后一個則是“虛境”,是經過藝術的加工和感情過濾創造出的情形與境界。
描繪情境有賴于豐富的想象,而想象又是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進行的。心理學研究表明:一個人的記憶表象儲備越多,他所展開的想象內容越豐富。由此可見,要描繪情境必須從感知情境、豐富表象積累開始。
二、讀寫鏈接,提高寫作實效
語文作業練習涉及許多“照樣子寫句子”的題型,其實這也是寫作起步的訓練。如何讓學生生成更多有質量、有意義、有創新的精彩語句,教師的指導顯得尤為重要。在教學《和時間賽跑》時,第八自然段有這樣一個句子“以后我常做這樣的游戲,有時和太陽賽跑,有時和西北風比賽,有時一個暑假的作業,我十天就做完了。”要求用三個“有時”進行說話訓練。我是這樣進行:先指名說,有的學生說:“星期天,我有時看電視,有時看書,有時睡覺,有時玩游戲。”我對學生的發言,首先給予肯定,但語文教學不能停留在正確就行的目標上。精彩的語言在教師的啟發下,從課堂延伸到課外,再拓展到生活,不論是語言還是思維都有了質的飛躍。假若學生能將教材中的語言、內容內化為自己的語言,能運用自如,那么就真正掌握了祖國的語言文字。
(作者單位 河南省清豐縣第三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