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云娟
摘 要:順應時代和教學的需要,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都需要充滿生活化。將生活問題融入科學教學中,用科學問題解決生活問題,通過創設生活情境,從而激發學習欲望。在科學教學課堂中,巧妙地運用生活經驗,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領悟科學的無窮奧秘,煥發課堂的活力,有效地提高初中科學教學能力。
關鍵詞:初中科學;科學教學;生活化
豐富科學教學課堂,是當前初中科學教學的重點,培養學生對科學的興趣,讓科學生活化,是老師應當解決的問題。因此,老師應當在“新”上下工夫,轉變教學觀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改變教學方式,讓教學課堂“活”起來,從而適應新課標的要求,更好地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
一、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生自信心
愛因斯坦曾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做每一件事,只有在產生濃厚興趣的前提下,才有可能產生想要將事情干好的沖動與想法,所以,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才是提高教學能力的前提。有了興趣做基礎,在教學中就會變得十分輕松,那么,教師應如何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呢?這就要針對初中生的心理狀況對癥下藥,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入手,努力改善和提高自己的教學能力。
1.了解學生心理,善于發現、激發學生的興趣所在
教師應當多與學生溝通交流,觀察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興趣所在,從而引導學生沿著自己的興趣去發現與認識更多的事物,
從不同的角度去將這些素材轉化為學習內容,這樣也能讓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形式更加多樣,同時獲得學生接受的方式,使得教學事半功倍。
2.鼓勵學生觀察與了解生活,在生活中激發興趣
學習和思想的靈感與素材應當是源于生活的,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當大力鼓勵學生與生活進行互動,用自己的眼睛、心靈去觀察和感受生活。只有生活閱歷越豐富,思想才會越豐富。同時,教師也可以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外互動中,讓學生在互動活動中講述自己的經歷,所見、所聞、所想,這樣不僅可以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更能讓他們的思維調理清晰,情感真實。
3.教師要給予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同樣是教學中一項不可忽視的環節,在教學中,老師應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因為鼓勵學生能夠讓他小小的心靈得到滿足,從而對事情的熱愛度與喜愛度大大提升。
二、改善教育教學方法,多元化將生活與科學教學相結合
科學教學方法歷來是多種多樣的,只有教師善于靈活地運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激發興趣,點燃學生自信,是將學生領進奇妙的科學世界的基礎,但要進一步幫助學生提高學習,還應開拓更新的教學方法。
1.與教材緊密結合,積極開發課堂資源
科學來源于生活。我們所學的科學知識,都是直接或間接地為實際服務的。課堂上的教學資源往往是有限的,這就要求老師應積極開發課堂資源,運用多樣教學策略,將教學與生活緊密相連,能夠培養學生豐富的聯想力和合理的想象力。學生學習中所犯的錯誤,學生最樸實的思想經驗最真實的暴露,所以應該允許、包容、接納學生的錯誤,并耐心地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然而就錯誤產生過程而言,不過是學生在科學學習過程中所做的某種嘗試,基于某種片面認識所做出的認定,其中包含著有價值的思維方法,因此,錯誤也是一種教學資源。教師要充分利用錯誤資源,啟迪學生的智慧,拓展學生的思維,從中突破教學難點。
2.把科學教學與日常生活相結合,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創新能力
科學的素材來源往往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應僅僅教授書本上的知識,更應當引導學生積極留心生活中的事情,了解事物、觀察生活。引導學生觀察,不僅是用眼睛,更應當用心,用心去聽、去看、去想,并有所收獲。
3.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激發學習興趣
在課堂上,教師要善于觀察學生的情緒狀態、注意狀態、思維狀態和生生交往、師生交往狀態。重視學生是否精神飽滿,注意力集中;是否思維活躍,樂于互動。及時調動氣氛,靈活處理教學預設和生成。不僅如此,在教材中常常有些實驗裝置繁瑣、不直觀或有缺陷,有的實驗現象不明顯,這時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演示實驗裝置或實驗內容做適當的改進,激發學生探索科學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總之,老師要想更好地進行科學教學,就應從自身和學生身上著手。寓教于生活,培養學生的科學欲望和興趣,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善于從生活中找經驗,讓思想隨著新鮮的事物“活躍”起來,讓學生真正用“心”去學習。讓學生改掉對科學的“苦”和“煩”,讓學生“樂”起來,我認為這就是科學教學最好的開端。有了這些,再加上老師的有效方法,科學教學一定能夠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唐斌.淺談科技活動中學生創造力的培養[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
[2]沈國旭.初中科學教學“生活化”的策略[J].當代教育科學,2006.
(作者單位 浙江省瑞安市梅嶼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