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明
摘 要:蘇霍姆林斯基曾經指出:“人的個性是一種由體力、智力、思想、情感、意志、情緒等煉成的最復雜的合金,不了解這一切就談不上教育。”《義務教育思想品德課程標準》(2011年版)提出:學生是獨特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性。教育教學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全面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人格,發展學生的個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作為中學思想品德教師的任務之一就是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良好的條件。
關鍵詞:個性;學習目標;問題情境
一、明確學習目標,完善學生個性
我校是一所茅山革命老區的鄉鎮中學,學生在個性差異方面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學生水平的差異對教學產生了許多負面
影響:
一是教師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難以兼顧不同層次學生的需要,而學生在學習時也難以把握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使得教與學難以合拍;
二是課堂效率低下。鑒于學生的個性差異現象嚴重,根據因材施教的原則,將分三個層次對學習目標進行設計。
第一層,代表各方面能力較差,學習上困難大或能力一般,且又消極厭學,對這一層次學生設計的目標是“打基礎,樹信心”;
第二層,學生各方面能力一般,但能勤奮學習,主動性強,或者是各方面能力較強,頭腦靈活,但不夠勤奮,對這一層次學生設計的目標是“促內化,立發展”;
第三層,各方面能力較強,有較強的自覺性和求知欲,對這一層次學生設計的目標是“抓創新,出成績”。
二、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培養學生個性
學生主動學習的精神,需要教師經常地啟發、點撥和引導,需要長期地、有計劃地進行培養。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主要從導學案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首先,通過導學案呈現分層教學目標。這樣不論是哪一層次學生的自主學習,還是探究學習,都能有的放矢。其次,通過導學案設計好自主學習提綱。自主學習的提綱不僅要重視基礎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的培養,還要注意提出值得探究、可以探究的問題。問題的設計要與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和生活實際、國內外時事相聯系,這樣才能使學生更愿意去探究。導學案重點在于導、在于引導學生學習。如何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這是導學案要解決的重要問題。首先是學習方法的指導,如通過具體的問題、資料的推薦和介紹引導學生自主學習;通過合理分組、任務分配、角色分配等方式引導學生學會有效地合作學習;通過討論、辯論、制表格、故事會、小品、繪畫、編演話劇小品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然后是學習過程的指導,不僅要引導學生自主預習,合作、交流、探究,還要引導學生展示、點評,甚至包括知識的檢測與鞏固,課外探究活動等等。最后,通過導學案引導學生自我回顧知識、自我檢測、相互檢測,實現合作學習,共同提高。總之,導學案的使用必將進一步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提高和個性的張揚。
三、巧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個性
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的提問是教學信息反饋的一個重要步驟,在教學中,教師對整個教學過程要進行匠心獨運地設計,創設問題情境,營造問題氣氛,用問題來吸引學生。問題情境的創設,可以使學生產生明顯的問題傾向和情感共鳴,產生學習的動力。如在學習九年級思想品德第八課《可持續發展戰略》一節時,針對我市資源環境問題嚴重這一實際情況,巧設問題,情境導入:
①請調查我市當前的資源環境形勢,并舉例說明。②造成資源環境形勢嚴峻的原因主要有哪些?③請你就我市面臨的嚴峻的資源環境問題向市政府提幾點合理化建議。④關于資源環境問題給我們青少年的啟示是什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看書、討論和探究,不僅不會感到枯燥無味,反而會提高學習的興趣。這樣導入新課,使學生“跳一跳也能摘到果子”,促使學生在高昂的求知欲中探求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知識的興趣,提高了學習的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也得到了升華。
四、開展活動,綻放學生個性
將學生置身于活動情境當中學習思想品德,不僅豐富了教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學習方式,而且對于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
促進學生理解、內化知識,發展思維,張揚學生個性,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等都是頗有成效的。在教學中,我總是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認知規律和已有的知識經驗設計豐富、合理的活動情境,讓學生盡可能充分地在參與到活動中去觀察、操作、思考、探究、交流,使學生在活動中積極主動、輕松愉快地學習,使每個學生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發展。如教學時,利用“小品進課堂”這一活動,開展活動情境表演,這樣可以使教學內容從靜止的紙面上動起
來,引發學生的親切感與新鮮感,調動學生大腦皮層的優勢興奮中心,使之在輕松愉快的心境下保持旺盛的學習熱情。
長期以來,應試教育抹殺了學生的個性,現在,關注學生個性全面和諧的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培養創新人才是擺在思想品德教育工作者面前的艱巨任務。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該尊重學生,培養學生的個性,讓學生絢麗的個性之花綻放在思想品德的課堂上。
參考文獻:
張長才.注重課堂教學細節,追求高效思品課堂[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12).
(作者單位 江蘇省金壇市薛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