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花
(四川音樂學院體育教研室 四川成都 610021)
隨著我國高等藝術教育的不斷完善和發展,把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整體素質放在重要位置上,這也是未來教育發展的一大趨勢。高等音樂院校培養出來的藝術人才,不僅要有藝術創造力,還要成為一專多能的復合型藝術人才,更要具有社會責任感。而大學體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培養學生綜合能力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和重要的作用。體育教學在高等音樂院校學生思想、科學文化素質、審美和創新思維能力、身體素質、心理素質、社會適應與社交能力等方面的培養過程中起到了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們很有必要研究高等音樂院校體育教學對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影響。
大學生的道德情操和思想品德主要指大學生的政治方向,包括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等。這些都必須有利于人類文明的進步和現代化社會發展的要求,符合本國社會的道德規范、行動準則及倫理觀念。在進行體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從學生如何做人和做事、對社會心存感恩、樹立自強不息的精神、培養學生善良正直的品格等方面不斷的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培養學生的思想品德素質。
大學是培養高層次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是知識創新、科學創新、技術創新的重要基地。知識創新構成大學核心競爭力。為了適應現代社會發展的需要,現代大學生必須具有創造性和思維能力,要敢于標新立異,要善于獨辟蹊徑,開拓新的領域。體育教學能培養學生的求知好學精神,培養學生的創造性等。體育教學對學生文化素質有很大的提高。
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等都對大學發展尤其是對音樂院校的創新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和任務。而音樂院校學生對審美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的需求更加迫切。審美素質既是學生成長過程必備的素質之一,也是實現學生個性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既是審美的主體,也是審美活動的對象;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意識的對學生進行創新思維能力的鍛煉和塑造。體育教學給學生提供了廣闊的室外環境,通過體育教學開發音樂院校學生的創造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加強對創新精神,意識和才能的培養,使音樂院校學生具有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現代社會的高信息負荷和快節奏生活對人們身體健康的要求越來越高,現代社會所需人才,不僅要有強健的體魄,還要有頑強的意志、樂觀、自信、自我調節等良好的心理素質。體育教學,不僅能強健體魄,提高身體的活動機能,還能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衛生習慣,并促進身體健康正常地發育。培養出學生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最佳綜合狀態,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因此,要充分利用體育教學這一獨特的教育形式,加強對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及終身體育習慣的養成。
當今社會生產飛速發展,科技日新月異,伴隨的各種新思潮、新信息等不斷涌現。于是人們之間的聯系,交流與合作顯得尤為重要。任何一個社會成員要想充分發揮自身的作用,都必須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廣泛的社交才能。高等院校的培養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具有一定專業知識和獨立工作能力的科技人才,因此,高等音樂院校的體育教育應創造條件,為學生充分鍛煉自己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交能力提供機會。
素質教育是我國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德、智、體全面發展的教育。因此,音樂院校在選擇體育教學內容、方法和手段以及確定體育教學評價標準等方面都應遵從音樂院校學生個性強等特點來全面育人。教師的一言一行直接影響著學生,因此,教師要提高自身素質及人格魅力,提升動作講解時的語言美及動作示范時的示范美。體育活動內容豐富多彩,根據音樂院校學生大多數是獨自成長起來的,學生的集體觀念淡薄、缺乏合作精神,注重表現自我等特點,合理安排各種不同運動項目,全面實現對學生的思想品德和個性的培養。教育學生在課堂上幫助有困難的同學解決問題及為他人服務的意愿和行為;培養尊師敬長、文明禮貌、做事公正、熱愛集體的作風;培養學生對失敗挫折的承受力以及克服困難的堅強意志;教會學生終身體育觀及自我教育的能力等,最終讓學生實現自我發展、自我完善的目的。
體育是一門綜合性學科,它包含著多種文化內涵。通過體育教學,能使學生掌握體育理論知識及鍛煉身體的方法。參加體育鍛煉,能激活腦細胞的功能,促進大腦神經中樞的發達,提高大腦皮層的反應能力,進而改善和提高大腦皮層的工作能力。比如:體操和健美操能培養學生的協調性、時空感及運動感;籃球的投籃動作能鍛煉學生的準確能力;100m的起跑練習能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因此,通過體育教學學生的智力水平能不斷得到提高,而且這也是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品德。
要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情趣,體育教師的一言一行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動力。體育教學對學生的審美觀有著重要的影響,也是塑造學生形體美的重要途徑,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學生能夠更好的體會人性美、身體美、意志美和協作美。它在促進學生身心發展的同時,能夠塑造學生完整的個性和優秀的意志品質,養成健康的人格素質,并對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的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要重視對學生智力的開發,而體育活動就能促進人腦的生長發育。教師要運用生動活潑的多種教學方法,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理論知識的基礎上,充分發揮自身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要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鼓勵學生求異創新,還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來培養學生主動思考問題的習慣。在體育教學中,讓學生自編徒手操、準備活動、游戲等內容,這些都能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對于音樂院校的學生,發展他們的個性與提高他們的心理素質對專業是非常有幫助的,對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思維能力也有重要意義。
體育教學能夠使學生掌握基本的運動知識、運動技能和方法,培養了學生的運動能力,養成了良好的運動習慣。學生在接受體育教育的過程中,既增強了體質又學會了鍛煉的理論與方法。通過組織體育比賽、游戲、運動會、考試、達標等活動,培養學生良好的心理調控能力、心理穩定性和心理適應性,并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
人際交往能力是大學生成才的必備素質之一,它也是大學生增強社會適應能力的重要基礎。音樂院校通過開展體育運動能夠縮短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更能增進人們之間的接觸與交往。在課余生活中,不同學校之間,同一學校而不同的年級、班級、寢室之間進行不同水平的體育交流,通過這個交流,能夠使學生學會與不同人交往的能力,還能學會怎樣與別人建立各種各樣的關系。在不同的體育活動中,學生的角色經常發生變化,今天可能是裁判,明天也可能是比賽隊員;今天可能是對手,明天可能又是隊友,這樣使學生不停地變換角色,不停地適應新的角色。這樣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人際關系和廣泛的社交能力,培養學生不斷自我學習的本領和適應社會的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院校的學生除了應該掌握專業技能以外,還應該具有較強的綜合素質。在音樂院校體育教學實施的過程中,體育教師要更新觀念,進一步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不斷的緊跟時代步伐,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為具有高度的愛國主義精神,吃苦精神、競爭精神、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腳踏實地的實踐精神等。通過體育教學和各種體育活動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崇高的思想品德,讓學生全面掌握現代化科學知識,加強對學生審美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的培養,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強健的體魄,具有較強的社會適應能力和社會交往能力的全面發展的藝術人才。
[1]徐冬根.大學體育教學中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研究[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3,37(4):97.
[2]吳永平.試論藝術院校體育教學對學生專業素質的提升[J].體育研究,2012(4):329.
[3]馬寶國.藝術類院校的體育教學[J].遼寧體育科技,2009,31(3):96.
[4]符強.高等院校體育教學中滲透人文素質教育的可行性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28(5):59-60.
[5]周遵琴.高等院校體育教學與學生素質教育研究[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9,24(3):38-39.
[6]杜伯武,張素霞.在體育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探討[J].赤峰學院學報,2009,25(3):60.
[7]于莉,汪敏.體育教育實施學生綜合能力培養的意義[J].體育與學,2000,21(124):58-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