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尚強(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淺析網球一發在單打比賽中的技術運用①
王尚強(聊城大學體育學院 山東聊城 252000)
網球運動作為一項優美而激烈的競技項目,越來越受到大家的青睞。網球運動激烈而且動作組合繁多,其中發球技術是重中之重。每一個發球是自己進攻的開始,而且發球是對攻中唯一由自己完全掌握不受對手影響的環節。通過對優秀運動員的發球動作分析,我們可以得到最優秀的發球動作,從而提高自己的發球技術。網球發球技術作為網球運動中唯一一項由進攻者獨立控制的技術,越來越受到眾多教練員、運動員和網球科研工作者的重視。因此練好發球掌握主動權是贏得比賽的關鍵。
網球發球 發球類型 對手特點 統計分析
網球運動中所有技術錯綜復雜,而發球是網球運動中較難掌握的技術之一。發球的動作速度、用力協調性、動作節奏是發球的關鍵技術環節。每一個細微的動作都影響著發出球的旋轉、軌跡及落點。一發作為得分利器,掌握好的一發技術,從發球就控制對手,是優秀運動員必備的技術,同時是克敵制勝的法寶。
網球一發的基本類型有平擊球、切削發球、上旋發球三種。平擊發球是球速最快的發球法,也叫炮彈式發球。它是一種只帶少許上旋的大力發球,球速快、力量大、落點深,往往給對方造成很大威脅,甚至能直接得分,但命中率較低,一般用于第一發球。如果身材高大就可以借助高點擊球的空中優勢直接進攻對方,如身材矮小或女同學就不宜使用平擊發球。切削發球最易控制球的落點旋轉及方向,而且球的軌跡有一定的弧度,發球成功率很高。上旋發球的飛行弧度大,落地反彈高,是對手回球難度加大。
在平擊發球過程中,主要包括握拍法、準備姿勢與站位、拋球與后擺動作、揮拍擊球、隨揮跟進等技術。目前常見的握拍法有:東方式正、反手、西方式、大陸式、反手雙手等五種。發球一般采用大陸式或東方式反手握拍方法,但對于一些初學者可以用東方式正手握拍法發球可能會更自然舒適,當發球達到一定水平后,再用大陸式或東方式反手發球。
準備姿勢與站位:單打發球的站位,在右區發球時,站立的位置要靠近中點,左腳與端線成45°角,兩腳間距與肩同寬,右腳與端線近乎平行,左手持球輕托球拍頸在腰部,拍面垂直地面指向前方。身體重心在前腳掌上,身體放松,呼吸均勻,精神集中。在左區發球時,要站在離中點約1.5m處,左腳與端線的交角略小于右區站位,為40°左右。
拋球與后擺動作:兩手臂同時先向下運動至左前腳膝部后同時向上運動。左手持球向身體前上方抬起,左持拍手掌心向下經右膝邊向后上方運動。持球手手臂保持伸直狀態,走勢與地面垂直,掌心向上,以拇指、食指和中指將球平穩托起。拋球時整個手臂向著身體的前右上方抬起,利用手臂向上慣性使球平穩地離開手指,盡可能讓球垂直向上,拋球應偏向右前方,測量拋球的位置是否正確的方法是:拋球后下落在右斜前方離端線30cm處,拋球高度應是握拍的手臂充分伸展時球拍的頂部,并在球上升到最高點將要下降的一瞬間擊球。
揮拍擊球及隨揮跟進:揮拍時,越放松,動作就越協調完整。右肘伸直高抬拍頭指向天上,當球落到擊球點瞬間,迅速擊球后上部,手臂與身體充分伸展,眼睛盯住球,此時,身體重心前移,身體面對球網。球發出后,身體向場內傾斜,保持連續的完整的向前上方伸展的隨揮動作。球拍揮至身體的左下方,右腳跨過端線進入場區,重心移向前方,做到完全自然地跟進并保持身體平衡。
切削發球的握拍、準備姿勢、站位與平擊發球相同,不同點在于拋球與后擺。切削發球因為要發出更加旋轉的球,所以拋球時球的最高點比平擊球稍偏身體站位左方,在后擺中要注意切削的方向,切削發球的后擺更注重走弧線。控制球的落點:切削發球因為球飛行速度較慢,飛行軌跡呈弧線,過網幾率大,所以切削發球的控球及控制落點也最好。
上旋發球是一種以上旋為主,側旋為輔的發球法。上旋發球與平擊發球不同,發上旋球時,球在運動著,并且在身體的稍后面。當球拋起時,屈膝,并將盆骨向前。這有助于身體重心分布,保持平衡,使得能伸出手去擊球,而不是后仰去擊球。身體彈起擊球時,保持頭部和肘部向上。發球時必須全力伸展開身體,向上,已得到力量去發球。向上猛登的動作是完全伸直后背,伸展身體向上的關鍵所在。在拍頭垂下以后擊球手的肘部至少要在肩部高度。保持頭部向上,拋球手上舉。要是頭部向下,或者拋球手收的太快,你的身體也會跟著向下了。保持頭部向上,拋球手上舉,完全伸直腿部,這使得你獲得好的位置,使得球拍甩出,到達擊球區域。
由于每個人身高、體重、力量、速度、反應及技術不同,所以對于每一個不同的的對手,要采用不同的一發策略。
右手發球對右手接球:在一區一發時內角是對手反手,是對手最薄弱的環節,所以首選應是平擊發對手內角。外角處于對手反手,而且利用旋轉更大程度的扯開角度,這樣的發球會讓對手重點注意反手的防守,這時內角的平擊及中路的追身往往能發揮最大的效果,出其不意,打亂對手的防守節奏。
右手選手對左手選手:在一區一發時內角是對手的正手,要盡量減少內角的發球,可以在幾次外角發球中突然發一次內角,轉移對手對反手的重點防守。外角發球才是發球的重點。在二區的一發,由于對手是左手選手外角是他的正手,所以站位會偏向于反手以保護反手區域。因此內角發球占主要地位,外交的發球要以平擊為主,外交處于對手正手而且回球角度大,所以要最大程度的減少對手的反應時間,平擊外角。
左手選手對右手選手:左手選手在一區發外交球要盡量側旋到場外,或平擊拉開較大的角度,防止對手的大力回擊斜線。而在二區左手選手最適合的是追身平擊及側旋到場外。在外角為重點的發球下,偷襲內角也是非常正確的選擇。
左手選手對左手選手:左手選手的發球是以外角為重點,而左手的接球選手外角正好是最薄弱環節,所以這就是最強的矛遇上最弱的盾。在以大力平擊外角為重點的發球中,側旋把對手調動到場外,和偷襲內角都將大大增加得分機率。
優秀的運動員在發球方面都有自己獨特的方面。其具體動作如下。
準備動作:采用右手持拍,左手持球,將球置于拍頭低部,在握拍時拇指與食指輕輕鉤住拍柄,其他三個指頭卻全部松開,這種握拍方式有利于手臂的放松,而手臂放松對于產生拍頭速度至關重要。站位時,采用兩腳平行球網,雙肩指向網柱,兩腳前后站立略寬與肩,左腳相對右腳稍微靠前,兩腿稍微彎曲,重心一直保持在兩腿之間。一系列準備動作為高質量的發球打好基礎。
拋球動作:從上向下的順序來看,拋球開始后頭部隨著網球逐漸上升,其目光一直隨球,當球到達最高點時,頭部姿態一直保持向上且穩定,這樣除了保持平衡,還能保證動作的連貫性和穩定性。通過錄像解析,發現他拋球的位置位于身體偏右前方處,相當于時鐘12:30~1:00之間的位置,拋球的軌位于揮拍擊球的動作軌跡上,接下來是其手臂動作,左手在拋球的結束后呈下移趨勢,同時將肘關節保持在與右肩同一水平線上的位置。
擊球動作:在擊球時雙腿稍彎曲,以腿部的力量為基礎,帶動髖部肩部逆時針轉動,充分利用腿部的力量進行擊球。
隨球揮動動作:據統計目前大概95%以上的現役選手都是采用發球后跳進場地的動作,其目的是為了快速進入場地,提高接回球準備時間和動作銜接質量。這種隨揮動作有利于采用上網戰術打法運動員的技術運用。
隨著運動員身體素質及技術越來越好,發球的速度也越來越快,旋轉也越來越強。大多數世界優秀運動員掌握著很好的發球技術,運用發球為自己創造上網截擊機會或直接得分。一發的好壞不僅影響發球局的得分,而且可以增強自己的信心,削弱對手士氣。在發球局一發的質量決定了這局的輸贏。發球是一場對攻的開始,好的發球可以使自己一開始就處于優勢甚至直接結束這一分。因此掌握發球技術并良好運用一發所帶來的優勢,是成為一個優秀運動員所必備的素質。
[1]王希升,劉占捷.體育運動入門叢書——網球[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2](日)日本棒球雜志社編.網球技術圖解[M].何陽,譯.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1997.
[3]陶志翔.跟專家練網球[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1998,8.
[4]章朝暉.網球學練問答[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3,8.
G845
A
2095-2813(2013)04(a)-0037-02
王尚強,聊城大學體育學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為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