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曉陽
(揭陽市高級技工學校,廣東 揭陽 522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計算機的應用越來越普及,成為人們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工具,同時,當今社會對計算機相關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因此,在高校尤其是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主的技工院校,計算機已經成為了一門必修課,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
近年來,技工院校的計算機教學幅度和深度不斷加強,為社會培養了許多優秀計算機應用型人才,但是其教學方面還存在著不少問題。本文首先闡述技工院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的特點和目標,其次,對我國技工院校目前的計算機教學現狀進行了詳細分析,給出了技工院校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筆者自身從事計算機教學的經驗,提出了技工計算機專業教學的方法和改革措施。
計算機基礎課程具有理論和實踐緊密結合的特點,主要教學目標是使學生掌握計算機基礎知識和基本操作,讓學生能夠利用計算機去解決日常問題,甚至是專業領域中的問題。其教學內容主要有:計算機基本常識、Office辦公軟件、操作系統和網絡搜索引擎的應用等,教學內容的安排既有連貫性,又有相對獨立性[1]。
作為我國高職院校,培養目標應充分體現在“以就業為導向,以技能為本位”,在學生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強調實踐操作和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高職計算機基礎能力的培養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2]:一方面,是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例如,文字處理、Office辦公軟件的熟練使用、數據庫系統的建立和維護管理、掌握瀏覽和搜索信息、收發電子郵件的方法等。另一方面,是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要能夠認識計算機設備的各部分及其結構特點,具有計算機系統安裝、配置和調試能力,能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比如系統的安裝與備份、常見故障的檢測和排除等[3]。
面對現代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技工院校教育中應當更注重對學生應用能力的培養。因此近十年來,技工院校的教育迎來了全新的課程改革,在改革的大潮中,計算機專業教學也由原來的重視理論、忽視能力培養的模式,逐漸向以學生為主體的“工學一體化”教學模式過渡,并取得一定的實際效果,然而技工院校在計算機專業教學方面仍存在不少問題。
目前,在一些技工院校教育教學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重理論輕實踐”、“理論實踐各自獨立”甚至“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仍然存在,嚴重限制了實踐性較強課程的教學,尤其是類似計算機專業課程的教學。例如,仍有很多技工院校由于缺乏硬件設施,計算機教學大多數是依靠教師的課堂講解,學生很少有實踐操作的機會[4]。當前技工學校的很多計算機教學還是延續著陳舊的理論課和實操課程分開來上,理論和實操有些脫節。
技工教學要跟企業人才需求進行無縫接軌。計算機是發展非常快的專業,如果還是傳統的理論為主的教學,嚴重的影響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雖然能從一定程度上幫助學生獲得一些計算機相關等級證書,但到企業根本就是書呆子。傳統的“師傅帶徒弟”的教學方式雖然直觀,但是對學生的自我提高產生很大的阻力,特別是從事計算機專業的工作,要求不斷學習新的技術。企業現在對人才的需求不斷在提高,不僅對簡單的辦公軟件的應用,還要會對計算機日常一些應用軟硬件進行維護和管理,要求能力的自我提升。
教材內容不恰當、課程結構不合理,缺乏當前技工院校進行改革的一體化教學所需的教學內容,是當今國內技工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理論上說,教材是對已成熟計算機技術的總結,這就要求學校在選教材時盡量考慮到該學科的發展狀況及對學生能力的培養。面對當今社會企業的需求,如果還是理論一本和實操一本各自為戰,甚至只局限計算機理論知識為主的教材,計算機課程就不能達到培養市場所需求的合格人才的目標。
另外,計算機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版本不斷更新,而我國各院校的計算機課程結構過于僵化,相應的教材內容相對滯后,同時忽視學科與學科的結合、學科與社會需求的結合[5]。例如,當今企業面臨的競爭非常激烈,所以他們所渴望的企業員工是能為他們沖鋒陷陣的。現在的網頁制作要求對網頁的內核技術非常注重安全性、速度、易找,所以以前的以表格布局的簡單HTML已經遠遠不夠了,而是需要市場比較有競爭力的云技術、AJAX、css等。一方面,學生認為教材內容跟不上時代,比較落后,從而失去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另一方面,也與當今社會對新型人才的需求脫離,相對而言,新技術的的應用對當前信息網絡高度發達起重要作用。
計算機課程同時具有理論性和實踐性的特征,這就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合,應該讓學生在做中學到相關的知識,也就是現在技工院校提倡的“一體化”教學模式。但是在很多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的模式仍是“教師講授為主,學生被動地聽”,仍處于填鴨式教學的狀態,同時,給學生做大量的練習題目,忽視學生學習興趣和自信心的培養。這樣的教學模式過于抽象單一,缺乏對學生能力的訓練與培養。同時計算機知識比較抽象性,如果學生沒有機會參加計算機實踐活動,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會影響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6]。
很多技工院校由于老師對習慣了傳統教學方法一時要改變整個模式就感覺不是很習慣,嫌麻煩,不愿意采用一體化教學模式。同時教學資源的限制,硬件設施比較落后,有的計算機教學仍然采用黑板板書的方式,學生甚至沒有或很少有機會進行實際操作,這樣往往導致教學質量很低。學生花了很多時間,卻難于掌握所學知識。
計算機課程的特點決定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既應掌握一定的理論知識,也應該親自動手操作,以提高動手操作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迅速發展,許多高職院校已經更新了計算機基礎設備,基本能滿足學生上機操作要求。然而,由于學生上機過程中,對電腦的使用不當,可能導致電腦產生一系列問題,例如,系統損壞開不機、電腦中存在許多病毒和漏洞、顯示器損壞等等,這些問題如不及時解決,久而久之,將會累積出現更多更嚴重的問題,而很多高職院校對于計算機設備的管理力度不夠,他們只管“電腦實物”在實驗室,而不對電腦是否能正常使用進行及時清查。
近年來,隨著電化教學的發展,許多技工院校的教學硬件設施得到了改進,采用了投影、PPT等教學手段,但這些對于計算機教學的效果還不夠理想。主要因為多媒體或PPT課件仍是靜止,無法實時給學生展示操作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獨立,不利于信息交流互動。其實,很多老師忽視了當今網絡上有很多針對類似計算機課程教學的專業軟件,專門用來輔助教學,以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而大多院校很少重視和利用這些資源。
技工院校應根據社會的需求,在計算機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和自我提升能力的培養,使學生能夠成為適應社會發展的技術型和應用型人才。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轉變陳舊的教學觀念,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導作用及學生的主體作用。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注重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實踐一體化教學模式,注重學生做中學的教學方式。只有在做中學才能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提高學習的興趣。另一方面,注重學生學習新技術習慣,讓學生學會獨立地發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對于計算機課程來說,不應當再將通過計算機相關證書考試作為其教學目標,而應當更注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古語有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教材是教學的主要工具,只有選好工具才能事半功倍,提高教學效率。因此,對于技工院校而言,計算機教材要結合學校硬件設施水平,選擇內容循序漸進,有較強的實踐操作性和清晰明確的例題步驟。筆者認為工業機械出版社的《計算機網絡一體化課程》比較適合技工院校計算機網絡教學,它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7]:
1)面向工作的需要精選豐富的實例,培養目標性比較強;
2)以任務書的方式引導學生在做中學;
3)融工和學一體,突出了實踐性、實用性和崗位性;
4)提供了豐富的訓練和拓展素材,利于開拓學生的思維視野。
合理課程標準的制定也是非常重要的。《計算機網絡一體化課程》是以就業為導向。從計算機網絡的實際情況出發,以崗位技能要求為中心,組成多個教學項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注意學生崗位能力的培養而不僅僅是技能。每個以項目、任務為中心的教學單元都結合實際,目的明確。教學過程的實施采用“工學一體”的模式。理論知識遵循“夠用為度”的原則,將考證和職業能力所必需的理論知識點有機地融入各教學單元中。邊講邊學、邊學邊做,做中學、學中做,使學生提高了學習興趣,加深了對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加強了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
教無定法,在以一體化教學模式為基礎的同時,根據實際靈活調整和嘗試,例如計算機基礎理論知識比較簡單枯燥,很多學生對這些內容缺乏興趣,因此,教師應該改革陳舊的教學模式,多嘗試一些創新和新穎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只有在提高學生的興趣的前提下,才能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
筆者在計算機教學中曾嘗試過許多教學手段和方法,下面介紹幾種效果不錯的方法:
1)演示與實踐法。借助機房中多媒體投影儀等設備,教師可以很方便地采用演示和實踐法。進行分組每組代表的學生可以利用本節課的知識來當老師給其他同學上課,這樣主動性成分就更大了,更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2)比賽激勵法。比如講授Word軟件時,教師可以設置一個比賽游戲,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設置自己的簡歷表,由教師和學生一起評比,評出最佳設計獎、最佳個性獎和最具創意獎等。盡量讓絕大部分學生都得到獎勵,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又不致傷害學生信心。
3)比喻法和實物法。有些教學內容比較抽象,學生比較難理解的接受,教師應采用“化繁為簡”的方法,將深奧的理論簡易通俗化,也可結合實物進行講解,這樣可以加強學生的記憶和理解。同時,教師應當鼓勵學生多參加學校內的報刊和宣傳海報的設計等,將課堂上所學習的知識真正運用到實踐和生活中,通過參加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學生的自信和對計算機學習的興趣,還為將來的工作積累了寶貴的經驗。
另外,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基礎水平、學習能力和主動性,進行分層次的教學和管理,因人施教。這樣既能使能力強、基礎好的學生學到更多知識,又不致使基礎差的學生失去信心和學習興趣。
在充分利用電化教學設備的基礎上,教師應該增加先進教學軟件對計算機教學的輔助。目前有很多為計算機教育設計的軟件,如“傳奇2”軟件,教師可以利用它遠程控制學生正在使用的計算機,看到學生的操作過程,同時學生在自己的計算機上可以實時看到老師的操作演示過程。在上課時,學生有問題可以發送“即時消息”,教師便可通過“即時消息”的方式實時地解決學生的問題。它的好處在于:優化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教學、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習,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網絡的普及,網絡上的教育資源越來越豐富,而且已經逐漸公開化、共享化,大大解除了計算機教學的時空限制。在網絡上,教師和學生能搜索到電子教案或者視頻教學錄像、試題庫和實驗工具軟件等,在課余時間內,學生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進一步深化學習。
技工院校的計算機教學是以培養企業計算機崗位人才為主,尤其要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教師應該在實際教學中不斷積累和總結經驗,優化教學內容、引進項目教學方法、注重工實一體,讓學生在完成給定任務的同時學到相關的知識,增強崗位實際操作能力,提高自學能力,適應不斷發展變化的社會對人才的需要。
[1]金希萍.淺析中職《計算機應用基礎》教學[J].現代閱讀,2011(6):29.
[2]沈穎.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問題的研究[J].重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6,15(1):120-121.
[3]王睛.論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特色[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62-65.
[4]鄭瑩.高職院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探究[J].科技創新導報,2011(15):181.
[5]沙晶晶.計算機教學中的問題與解決方法[J].全國商情:理論研究,2010(10):82.
[6]王睛.論高職計算機教學的特色[J].南通航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4(3):62-65.
[7]李文華,徐凱.新編計算機文化基礎[M].6 版.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2010.
[8]黃景容.技能教育的理論與實踐[M].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