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等堂
(甘肅省鎮原縣彭陽初中)
加強對學困生的轉化,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職業道德的要求,也是對廣大教師能力水平的檢驗,是初中教育實踐中的一個重要課題。這幾年,在農村中學,學困生更加普遍,而且人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這是嚴重制約農村教育質量的主要因素,必須引起學校和社會的重視。如何做好學困生的轉化,是推進素質教育,體現新課改理念的重要內容。
首先,掌握學困生的心理,建立良好的師生感情。教育心理學家告訴我們,學困生同樣具有進取心、自尊心,渴望進步。因此,只要教師對每一個學生都充滿信心、獻出愛心、付出努力,就能達到教學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教師切忌只看重學習好的學生,而冷淡學習困難學生。當學困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和挫折時,教師要及時深入到學生當中進行交流,了解他們的思想動態,對學生的進步及時給予表揚和鼓勵,使學生體會到教師的真誠和親切。師生之間只有形成一種和諧、融洽的關系,才能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當學困生出現問題時,教師不要挖苦諷刺和輕易下結論,而要尊重他們的人格,讓他們感到教師對他們的信任。只有這樣,學困生才有可能沿著教師期望的方向發展。
其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學困生由于學習成績差,往往對學習失去信心。作為教師,就要培養學困生的自信心,讓他們感受到成功的喜悅。在成功中培養自信。具體到實踐中,就是多賞識鼓勵學生,注意挖掘其閃光點。善于用賞識性評語,增強學困生的自信。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有句名言:“人性最深刻的原則就是希望別人對自己加以賞識。”人人都希望得到鼓勵,比起一般的學生,學困生更加渴望表揚與鼓勵,學困生雖然有很多不足之處,但即使再差的學生也總有某方面的特長或優勢。要善于發現他們身上的閃光點,,音樂、美術、體育等方面,或是一次助人為樂的好事、一次積極主動的勞動等,都要及時給以充分的肯定。當我們鼓勵的眼神落在他們的優點上時,他們會欣喜不已;當這份欣喜化為學習的動力時,他們會在學習之路上不斷地收獲,會慢慢地遠離學困生這個群體。
再次,巧設目標,分層教學。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在學困生身上要花更多的時間與心思,在課堂上,講課速度與深度都要照顧到他們。學困生的接受能力較差,反應速度較慢,要給他們留出一定的時間和空間;在備課時要給學困生準備適合他們能力的習題;在批改作業時寫一些鼓勵性的話語,來幫助他們樹立起學習的信心。根據學困生的不同情況,依據因材施教的原則,教師一定要摸清他們在學習方面存在的具體困難,包括學習基礎、學習能力以及學習需要、動機、興趣等情況,把他們的學習分為一定的層次。備課時,在整體的教學目標中,應有一定的梯度性。上課時,可將全班分為幾個小組,在分組時要把他們分配到每一個小組中去,以優帶差,以優助差。同時應設置一些簡單的問題讓他們回答,提出稍難的問題讓他們思考,讓每個成員都動手動腦,積極參與討論,為本組的成功盡最大的努力。這樣既給了他們學習的機會和權利,同時也賦予了他們責任和義務,并能激發起他們表達的欲望,產生內驅力。這樣做可以使課堂教學氣氛更活躍,也達到了分層教學幫助他們的目的。
最后,關愛寬容學困生,溫暖他們心靈。現在,農村學困生大多是留守兒或者家庭關系比較復雜的,由于在家里得不到溫暖,在學校里受到歧視,大多存有逆反心理,不信任或反感施教者,在行動上表現為混天度日、態度上是滿不在乎。為使他們解除思想顧慮,擺脫消極的態度,教師要用深情換真情、厚愛暖心靈,真心實意地關心和愛護學困生,尊重信任他們。比如,經常找機會和他們談心,主動幫助他們。當教師得到學困生的信任后,他會把你當做知心朋友和最可親近和信賴的人,并且能將教師的要求變為自己的具體行動。“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學困生雖然在學習上的表現不怎么樣,但是在其他方面有時甚至超過了學習優秀的學生,他們除了好玩外,還好奇、好勝、好強、好問……他們也有很強的自尊心,但這些往往被教師所忽略。要想轉變學困生,光靠平時的說教絕對不行。如果把“上進”變成他們的自我要求,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那可就大不一樣。尊重學困生的人格,關愛他們,寬容他們,喚醒他們的學習意識——這是轉變學困生的最佳途徑。親其師,信其道。對此,我首先努力成為他們心目中值得信賴的老師,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讓他們既佩服我又喜歡我。同時我還在生活方面關心照顧他們,與他們建立起朋友關系,了解他們的喜好,進而激活他們的上進心。
總而言之,作為一名教師,要教育好學生,就要付出艱辛的勞動,就要堅持不懈,始終如一,不斷地探索適合學生的新方法。教師要把更多的愛心獻給他們,把更多鍛煉機會留給他們,把期待的目光投向他們,把贊許的語言講給他們。使學困生感受到老師愛他們,使他們產生不斷進步的勇氣,這樣就能使學困生都能沿著正確的軌道轉變,從而成為全面發展的學生。
[1]余中華.借競爭激勵轉化農村學困生.江西教育,2012-6-5.
[2]劉運華.教師期望效應在學困生轉化中的應用.現代就與科學2007-12-20.
[3]張艷霞.學困生轉化之我見.考試周刊,2012-6-1.
[4]余文輝.讓學困生的天空閃亮起來.科技信息,2012-7-25.
[5]李霞,秦蘭山.賞識教育——學困生轉化的催化劑.學周刊,2012-8-5.
[6]孫金寶.淺談學困生轉化與德育教育.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