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誠
(桂林市衛生學校,廣西 桂林 541001)
筆者根據自己的經驗,結合實際條件以及目前可免費獲得的各種信息技術和資源,探討信息技術在教學使用中應注意的問題和解決策略。
目前,教學中最基本、最常見的信息技術應用的是微軟公司的Office辦公軟件,其中Power Point(PPT)和Word無疑是首選。筆者著重討論兩者尤其是PPT在使用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首先,PPT課件的內容來源于書本和教師的對于知識的提煉,具有很強的演示性和引導性,這要求PPT課件必須形象、直觀、簡潔、精練,總體上應符合人類的認知習慣和方式[1]。但現實中教師的PPT課件存在許多問題,如大多課件只是對書本知識的復制、粘貼,只是大量的文字外加幾張掃描的圖片,如同將書本上的文字放大投射在屏幕上,教師僅是照著念屏幕中的文字而已。此外,PPT課件的整體設計不夠科學,如布局混亂,字體、大小、顏色搭配不合理,圖片、動畫與教學內容無關或不夠清晰等。對學生而言,通過這樣的PPT課件掌握知識必定非常困難。因此,課件制作者需具備相關的心理學知識和將信息合理高效地表達的能力。筆者建議:在制作PPT課件時,可參考《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PPT演示之道——寫給非設計人員的幻燈片指南》和《別告訴我你懂PPT》3本書籍[2~4]。
目前,學生最常用的自學方式是對書本的閱讀,做相關的筆記,對書本知識進行整理和歸納,這種學習策略可以更好地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由于書寫速度較慢,用紙質筆記本做筆記的效率較低,一旦書寫后要添加內容很困難,同時,當做了大量筆記后,要尋找以前的筆記往往需要花較長時間。但如果運用軟件做筆記,就會大大提高學習效率。筆者推薦微軟公司專門記筆記的軟件——OneNote(如圖1),詳細的使用教程可登錄微軟公司的官方網站(http://office.microsoft.com/zh-cn/products/)查詢。此軟件可對學科知識進行提煉和有效整合,并且克服了紙質筆記書寫效率低,難以插入內容,查找困難等缺點。

圖1 微軟公司OneNote 2010軟件
此外,筆者推薦另外一款軟件,即mindjet公司的思維導圖[5]軟件mind mangager,此軟件不僅可用于做筆記,還可幫助學習者將所學知識進行整合,突出重點、層次分明,并以大腦自然的思考方式對所學知識進行記憶,從而大大提高學習效率,使學習者形成系統的學習思維和習慣,最終學會如何學習[6]。圖2為筆者制作的思維導圖。

圖2 病理學基礎“緒論”思維導圖
目前最常用的IM軟件,以騰訊公司的QQ和中國移動公司的飛信最為普遍。市面上流通的手機幾乎均可安裝手機版QQ,其已成為最常用的即時交流工具。飛信的使用須是中國移動用戶,安裝后就可以免費發送短信,其應用程度僅次于QQ。目前的中學生,包括筆者所在的桂林市衛生學校,幾乎每名學生都有手機。手機與即時通信軟件的結合,雖不能直接用于教學過程,但可以進行教學輔助活動。教師可以建立QQ群和飛信分組,收錄學生及其家長的QQ和飛信號碼,當需要臨時通知或發生突發事件時,可將信息群發給學生或家長。學生也可通過飛信或QQ及時告知教師或班主任班集體中發生的事情,班主任可在第一時間了解和處理。我校是半封閉管理學校,周末絕大部分學生離校回家,其中也有極少數學生謊稱回家來欺騙班主任。為防止此類事件的發生,班主任可將信息通過飛信發送到每位離校學生的家長手機中,讓其及時掌握子女的情況。學生在使用QQ和飛信時需注意時間和場合,禁止在課堂上使用QQ或飛信,一旦發現,須進行相應的處罰。班主任也應避免上課時間在QQ上給學生發送信息,以免干擾課堂教學。
由于學校購買學習軟件和資源的經費有限,這使得教師將獲取學習資源的途徑轉移到互聯網上。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網絡內容爆炸式的增長,互聯網上有大量免費并且無版權糾紛的學習資源供用戶下載,已成為學習資源最豐富的獲取途徑。TED(Technology、Enterta inment、Design)是“科技、娛樂、設計”的縮寫,TED會議(見圖3)的宗旨是“用思想的力量來改變世界”。TED會議每半年舉辦一次,邀請世界上的思想領袖與實干家分享各自熱衷從事的事業。演講者均有非同尋常的經歷,要么是某一領域的佼佼者,要么是某一新興領域的開創人。隨著不斷發展,TED會議已經成為最新技術、最新思想理念的播散地。每段演講都被翻譯成多種語言,供用戶在線觀看和免費下載,登陸其官方網站(www.ted.com)即可查看相關內容。

圖3 TED會議官方網站頁面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知識的傳播變得愈發容易和便捷,作為教育最發達國家的美國,其各大高校的課程資源變得越來越開放,只要不是為了買賣、出版等牟利目的,大多數網上教育資源都可以免費使用,目的是為了讓全世界更多的人共享資源。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耶魯大學、斯坦福大學等高校均推出了大量的開放課程(見圖4),其目的之一就是希望打破知識私有化這個桎梏,讓知識和教育具有更好的可獲得性。各校官方網站及其他網站均提供開放課程的下載,雖為英語授課,但國內的志愿者自發進行翻譯,對大量的開放課程配上了中文字幕。這些免費的開放課程無疑會對目前信息技術教育資源緊缺,大多數人無法獲得相關資源的問題起到有效補充的作用。

圖4 耶魯大學開放課程(左),耶魯大學心理學教授Paul Bloom(右),主講課程:心理學導論
目前大部分學校均建有自己的校園網絡,其最主要的應用在于辦公事務方面,例如教師提交教學計劃、教案等各種文檔至上級主管部門,郵件發送等,真正用于教學的并不多見。因此,應將校園網絡進行系統整合,除上述一般性辦公事務之外,可以學科為模塊在校園網絡中發布各學科教學計劃、教學大綱、課件以供學生自主學習,并在校園網絡上布置作業與答疑,建立基于網絡的練習和考試,以及成績查詢系統,供學生查詢等。此外,還可搭建教師間交流、共享教學資源的平臺,幫助、促進和鼓勵教師分享自己的教學資源,優化學校整體教學資源的配置。
首先,必須樹立正確的理念。信息技術對于各學科教學而言,最終的本質仍是工具,是教學的手段與方法,不能將其作為最終的目的,所有的教學手段都應以學生為中心。其次,信息技術必須與學科教學有機整合,才能使信息技術優化教學過程,促進教學效果、效率、效益的最大化[7]。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強調利用信息技術營造信息化的教學環境,該環境應支持情境創設、啟發思考、信息獲取、資源共享、多重交互、自主探究、協作學習等多方面要求的教學方式與學習方式,即實現一種既能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又能充分體現學生主體地位,以“自主、探究、合作”為特征的教與學方式[8]。
總之,對于信息技術,如何利用其巨大的優勢和克服其相關負面作用,讓其服務于教育,幫助學生高效地學習和生活,一直都是難以解決的問題。無論從教師對信息技術合理的認識與理解,軟、硬件的投入,還是及時的監督反饋與修正,以及最后的效果評價等,均缺一不可。因此,需要系統化、結構化的解決方案,其中各個元素需有機結合才能將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運用于教育。
[1]Medina J.Brain Rules:12 Principles for Surviving and Thriving at Work,Home,and School[M].Chicago:Pear Press,2009.
[2]張志.說服力:讓你的PPT會說話[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10.
[3]孫小小.PPT演示之道——寫給非設計人員的幻燈片指南[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10.
[4]李治.別告訴我你懂PPT[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0.
[5]Buzan T,Buzan B,葉剛.思維導圖[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9.
[6]Hyerle D,Alper L,Curtis S.Student successes with thinking maps:School-based research,results,and models for achievement using visual tools[M].Oaks:Corwin Pr,2004.
[7]Roblyer M,Edwards J,Havriluk M.Integrating technology into teaching.Columbus,OH:Merrill[R].Upper Sad River:Prentice Hall,2003.
[8]何克抗.對美國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理論的分析思考和新整合理論的構建[J].中國電化教育,2008(7):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