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綜合實訓是針對學生學完全部專業課程和單項實訓課程之后的實踐環節,是將所學知識、技能的綜合運用,旨在形成學生綜合職業能力。目前,建筑工程類高職院校實訓主要局限于單技能、單課程的實訓,綜合實訓也僅限于畢業設計。本文擬針對高職教育中原有實踐教學模式的不足,以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為例,開展基于實際工作過程的綜合實訓項目的開發與優化,旨在探索新型的實踐教學模式,創新項目方案的設置、學生成績的評定和學生職業技能和能力培養方式等方面。
關鍵詞:建筑工程;實踐教學;綜合實訓;方案
作者簡介:邱耀(1974-),男,江西東鄉人,九江職業大學副教授,高級工程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建筑工程。
課題項目:2011年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省級立項課題“基于工作過程的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綜合實訓課程開發與研究”(編號:JXJG-11-31-7),主持人:邱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獻標識碼:1001-7518(2012)36-0080-02
高等職業教育培養的是有較強實際動手能力的技能型專門人才,強調應用,注重實踐,所以實踐教學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是培養學生實際能力和綜合素質的關健。但長期以來,我國高等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著實踐教學體系不夠完善、教學內容陳舊、形式單一等問題。由此,近幾年來,為改變實踐教學環節的落后局面,九江職業大學大力加強了實驗、實踐教學,推進高校實踐教學內容、方法、手段、隊伍、管理及教學模式的改革與創新。尤其該校建筑工程學院作為工科院系,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又是省級特色專業,教育部專業提升產業服務能力立項建設專業,他們針對本行業和專業的特點,對實踐教學環節進行了積極的探索與實踐。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綜合實訓是基于全部課程學完后進行的一個綜合實訓環節,是實踐教學的重中之重,其主要目的是結合施工員、造價員、監理員、安全員等建設職業崗位技能需要,組織學生進行專業綜合實訓,學生綜合運用所學專業知識在學院實訓基地按若干人分組完成擬建項目的施工組織、施工操作、工程造價、監理、質量檢測、安全管理等工作,培養學生適應行業發展和行業從業人員能力水平的要求。
一、原有實踐教學模式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原有實踐教學模式主要是由理論課教學試驗、實習、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組成。理論課教學試驗包括建筑材料試驗、材料力學試驗、土力學試驗和建筑結構試驗等; 實習包括測量實習、認識實習、生產實習、畢業實習;課程設計有房屋建筑學課程設計、混凝土樓蓋課程設計、砌體結構墻體設計、鋼結構屋架課程設計及施工組織設計等。理論課教學試驗和測量實習主要是讓學生了解試驗的原理、方法,常用儀器設備的操作和使用。認識實習、生產實習、課程設計是為進一步加深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和掌握。這些實踐環節都是針對某門課程或某一方面的能力培養,圍繞各自的課程內容服務,是對學生專業技能和認知能力方面的基本訓練,但是缺乏連續性、綜合性和創造性。現行的畢業實習、畢業設計具有一定的綜合性,但其形式相對單一、內容范圍有限。目前國內同專業實踐教學環節的改革, 基本停留在對現有實踐教學形式的拓展與深化上,對于學生綜合運用知識的能力及創新能力的培養收效不大,而綜合能力、創新能力是學生工程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有必要設計出一個綜合實訓環節來培養學生綜合能力和創新能力。要打破單一的實踐環境,實現跨學科、 多層次、多領域的實踐教學模式。
二、新型實踐教學模式
綜合實訓教學即針對整個專業知識的實訓教學,加深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培養工程觀念,鍛煉團結協作、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和人際交往能力。按照實訓教學場地的不同,綜合實訓教學有兩種主要形式:校內實訓基地開展的實訓教學或建筑工地、生產企業開展的實訓教學。
九江職業大學現采用“2+0.5+0.5”的形式,即前2個學年開展基礎課程和專業課程的教學,接著的0.5學年即第五學期開展校內綜合實訓,最后的0.5學年即第六學期安排校外頂崗實訓。為體現高等職業教育“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本質特征,根據市場對職業教育的要求,我們應貫徹“任務導向、項目教學”的實踐教學精神,強化實踐技能訓練,突出現代高職特色。
(一)實訓方案實施
本專業在確定綜合實訓方案設置與實施過程中,遵循“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通過基于工作過程的項目訓練,確定目標任務,由各小組成員負責到實際工程單位借全套圖紙,在整個實訓的過程中共同完成建筑測量放線、施工圖的繪制、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模板用量、模型制作、施工組織設計、工程預算及編寫標書與招投標文件等一系列實際工程必須的工作。教師負責組織這些學習活動,鼓勵學生在真實的工作場所中通過完成工作任務來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在綜合實訓方案中擬設置以下7項實訓項目,通過綜合實訓環節的教學,深化專業理論知識,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和動手能力。
1.測量放線實訓。通過測量實訓,掌握一般建筑的定位測量方法,掌握建筑施工抄平、放線、建筑物的沉降、變形觀測的方法,以培養建筑施工測量放線能力。
2.施工圖識圖實訓。識讀并抄繪建筑施工圖,了解建筑設計內容、特點和房屋構造;識讀并抄繪結構施工圖,了解結構設計內容和方法,通過識圖實訓,使學生將各專業課所學知識完整、系統地聯系起來,進行綜合運用,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具有進行一般結構設計的能力。
3.鋼筋下料長度計算。當通過抄繪施工圖完成深度讀圖之后,便開始了真實模擬現場施工的重要環節,學生需要熟悉框架結構、剪力墻結構的構造要求,掌握鋼筋下料長度的計算并編制鋼筋配料單。 通過帶領學生識讀施工圖,對《平法圖集》(11G101)中平法制圖規則的部分內容重點強調,在學生對施工圖完全讀懂后,能夠按照構造要求畫出構件的鋼筋抽筋圖。
4.模型制作。對于高職的學生來說,不僅要有理論知識,還要有很強的實際操作技能。選擇較為典型的如樓板、獨立基礎、樓梯等,然后通過采用鋼絲代替鋼筋的模型制作,使學生熟練掌握了建筑構造的要求。
5.建筑工程造價實訓。利用所學的基本理論和基本實踐知識,嚴格按照提供的施工圖計算工程量,并按定額套價,要求學生編制一份完整的建筑工程預算書。使學生熟悉計價文件的編制步驟,掌握工程量的計算方法、預算定額的套用方法和費用定額的使用方法,提高分析解決建筑工程造價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實訓成績評定
現場施工管理人才水平測定,僅憑卷面考試必定無法顯示,很多方面如毅力、協作能力、 創新能力、獲取信息能力等等這些考不出的能力,卻正是高職高專教育中最為重要的培養目標。如何考核這些考不出的能力,圍繞這個問題,高職高專在實踐中發揮創新能力,使考核方式呈多樣化:采用操作考核、現場觀測、提交實習報告、課程設計書等等多種考試方法。建立校企聯考的考試制度,邀請行業、知名專家和學校教授共同制定考試考核標準,制定學生素質測評體系,建立系統完善的學生素質量化考核制度,將學生社會實踐與課外活動表現等素質能力進行分解量化,綜合測評。
在每項實訓結束后都設有相應的答辯。答辯時邀請一線的行業專家和校內指導老師共同擔任答辯組成員,采用全體學生旁聽、每組推薦一名成員擔任主答辯人其余擔任副答辯人的方法,當答辯過程中主答辯人出現卡殼時允許副答辯人進行補充,拿不準的地方允許學生短暫討論后方做回答,旁聽的學生舉手后允許幫助發言,錯誤的地方由答辯專家當場指出并講授實際工程中相關經驗。這樣既對學生的努力做出了評價,又讓學生明白了自己的錯誤所在,交流了經驗,增加了見識。
最終的成績評定由實訓成果和實訓過程兩部分組成,這樣既注重學生設計的結果,又注重學生在整個設計過程中職業素養、敬業精神和團隊精神的培養。實訓成果包括學生具體完成的內容和答辯效果,實訓過程由出勤、參與情況、掌握相關知識程度及創新精神等為依據進行分階段評價,分優、良、中、及格、不及格五個等級,并規定各等級相應比例,最終按各階段成績權重給出總體評價。
(三)綜合實訓擬達到的效果
綜合實訓項目搭建了建筑工程專業綜合實踐訓練平臺,使本專業實踐教學形成了由基礎到綜合,多環節、多層次的實踐訓練體系。學生的各方面專業素質和實踐能力將會得到了全面的提升。
1.強化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與運用。綜合實訓內容涉及多門專業課程知識,如工程測量、建筑材料、工程力學、混凝土結構、建筑施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等,通過這一實踐環節加深了對各門課程內容的理解與掌握,實現了各學科知識的融合與滲透,達到了融會貫通的作用。
2.學生的結構空間概念有了明顯的增強,識圖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識讀圖紙的最終目的是要將房子從圖紙上搬至建筑場地中。通過此次實訓,學生識讀圖紙時的目標變得非常明確,將自己置身于項目施工員的角色中,學習行為由先前的被動接受轉為主動探求。潛意識中又好又快的識圖方法也就慢慢地形成了。
3.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在實訓過程中,教師主要充當召集人、組織者的角色,從根本上改變了學生被動學習狀態;實訓內容中還涉及尚未學習的知識內容,需要學生在實踐中主動地進行研究性學習,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
4.強化學生的工程意識。使學生學會從工程的角度去分析、判斷,捕捉工程中的有用信息,抓住問題的關鍵。
三、結語
在綜合實訓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訓基地,以實際工程為媒介,實現課堂教學與實訓地點一體化。教師是組織者與協調人,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在自己的“動手”實踐中,獲得專業知識,掌握職業技能。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綜合實訓使學生技能訓練與建筑企業崗位群所需能力緊密結合,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滿足崗位群的需求,能讓學生職業技能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參考文獻:
[1]周光勇,等.高等職業教育導論[M].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 2003.
[2]鄭淑平.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實訓課程開發及實施的研究[J].科技創新導報, 2009(26).
[3]許紅,等.建筑工程技術專業校內綜合實訓探索與實踐[J].河南建材, 2011(05).
[4]萬亮婷,等.專業實驗實訓教學改革與綜合職業能力培養的實踐探索[J].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04).
[5]楊建林.高職建筑工程技術專業項目綜合實訓改革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 2009(01).
[6]孫維東,等.建筑工程專業新型實踐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10(04).
責任編輯 吳學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