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長征職業技術學院會計系 浙江杭州310023)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是會計類專業學生的必修課,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考試科目之一,也是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中唯一不能免考的科目。以教師課堂講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由于該課程知識點多且難記、相關知識點容易混淆等,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導致課程通過率較低。對于會計專業的學生來說,沒有會計從業資格證書,畢業就等于失業。因此,如何針對課程的特點,改革教學模式,提高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和考試通過率,就成為擺在高職教師面前的一個重要課題。
從近幾年我院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來看,本課程通過率較低,分析原因大概如下:一是高職學生的基礎差,主動學習能力不夠。二是本課程的特點:枯燥、難記,而考試內容較多,需要記憶的知識點多。這就需要學生多看、多記、多讀、多練,但很多學生由于缺乏毅力,不能堅持學習,導致考試失敗。三是考核方式上的變化。從2013年4月起,在浙江省范圍內全面實行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考試題庫采用 “全國會計從業資格無紙化考試題庫”。這對學生來說又是一個挑戰,無紙化考試采用計算機隨機抽題,每個知識點都有可能是考點,這就要求學生復習更全面、更深入。
針對存在的問題,我院積極進行教材改革,由多位經驗豐富的教師自編教材,教材內容依據財政部辦公廳《關于印發會計從業資格考試大綱(修訂)的通知》(財會辦[2009]10號)印發的考試大綱編寫,內容分為5章,分別是會計法律制度、支付結算法律制度、稅收法律制度、財政法規制度與會計職業道德。該教材具有如下特色:(1)真題導入,針對性強。教材在每章中引入歷年的浙江省真題,通過真題導入讓學生更能形象地明白各個知識點的考試方式與考試題型。同時附有大量習題可供學生模擬練習。(2)重點突出,歸納性強。由于本課程涉及到的法律條文比較多,內容枯燥乏味,知識點凌亂,學生較難掌握,該教材對每章節的知識點都通過表格、圖表的方式進行歸納總結,以加深學生的理解與記憶。目前,該教材已列為我院的重點教材,并已投入使用。
如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進行教學方法的改革尤為重要。筆者結合多年教學實踐,針對本課程的教學列舉以下幾種方法:
1.案例教學法。在教學中,通過生動的案例來闡述法律條文,把抽象的知識點寓于生動具體的案例之中,這樣學生更容易接受與消化,往往也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從而改善教學效果。比如在講授原始憑證時,筆者引用這樣一個案例:2010年10月10日,甲公司會計人員張某在辦理報銷工作中,收到兩張乙公司開具的2張銷貨發票均有更改現象:其中一張發票更改了數量和用途,另一張發票更改了金額。兩張發票均有乙公司的單位印章。張某全部予以報銷。問題:張某將原始憑證均予以報銷的做法是否正確?簡要說明理由。帶著任務我們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了討論,有的說張某的做法是對的,原始憑證可以更改,但是需要加蓋出具單位的公章。有的說張某的做法不對,金額錯誤的原始憑證不能更改,只能重開。這時候教師引導學生進行正確分析,得出正確結果:原始憑證記載的內容有錯誤的,應當由開具單位重開或更正,更正工作須由原始憑證出具單位進行,并在更正處加蓋出具單位印章。原始憑證金額出現錯誤的不得更正,只能由原始憑證開具單位重新開具。
對于案例的收集,筆者采取以課后作業的形式布置給學生進行收集,然后在課堂上引導學生對這些案例進行點評。通過典型案例的收集,一方面,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中來,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加深他們對知識點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通過一個個形象生動的案例的學習,告誡學生必須要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養成良好的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意識與習慣。
2.歸納法。所謂歸納法,就是對課程大量知識點進行重新整理,找出知識點之間的內在聯系,使之條理化、系統化,這不僅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記憶和掌握,達到觸類旁通的作用,而且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總結歸納能力和創新能力。如在講授增值稅納稅人時,筆者采用圖表法和對比法進行歸納 (見表1),通過歸納對比,學生能很快掌握兩者的區別,也省去了去看教材的大篇內容,既節省了時間,又達到了學習效果。
3.創設情景法。創設情景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提供一個真實、完整的問題背景,并通過啟發講授,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在強烈的求知欲中獲得知識的一種教學方法。稅收法律制度是該課程比較重要而且比較難懂的一章,在講授時,就可以采用創設情景法進行教學。筆者引入這樣一個情景,如果你將來的工資為每月6000元,那么你要不要交個人所得稅?如果要交,交多少?課堂上,同學們各抒己見,有人說要交,有人說不需要。此時,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得出各個知識點,如個稅的免征額、稅率、計算公式等。最后,創設下一個新的情景,如果你出版小說的稿酬為6000元,又要交多少的個稅?這樣通過創設一個個情景,讓學生自己得出一個個正確結果,這種方法可以使學生主動參與,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

表1 一般納稅人和小規模納稅人的區別
4.網絡教學法。充分利用企業教學資源,創新教學和學習方式,聯合校企合作單位稅友軟件集團開展教學活動。課程組成員開發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包括電子教案、階段性習題、章節習題以及綜合性測試題,利用稅友旗下浙江衡信教育集團專業的財稅培訓資源,為學生搭建融學習、競賽、自測等多項功能為一體的學習平臺,方便學生在不同時間、不同地點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自主化、個性化學習;課程組教師利用校園網上的個人電子郵箱,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搭建一個互動的平臺,使教師與學生之間更好的了解和溝通。
根據教高[2006]16號文件及教職成[2011]6號中“將相關課程考試考核與職業技能鑒定合并進行,推動學生在取得畢業證書的同時,獲得相關專業的職業資格證書和行業崗位職業能力證書”的有關規定,為提高我院會計資格證書考試通過率,結合兄弟院校的成功經驗及數年來我院在會計資格證書考試課程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的教學、培訓經驗,我院對考核成績進行重新設計。本課程的考核成績(滿分100分)包括兩部分,第一部分為《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成績占30%,此部分包括平時成績10%、階段性測試10%和課程期末考試10%;第二部分會計從業資格證書考試成績占70%,此部分成績為 (《會計基礎》+《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2。這種考核方式更側重于強調學生會計從業資格考試的通過率,讓學生明白學習本課程不只是為了通過期末考試,更主要目的是取得會計從業資格證書,從而為將來走向社會從事相關工作奠定職業基礎。
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建設一支優秀的教師隊伍是培養優秀人才的前提條件。因此,穩定教師隊伍,進行教學團隊建設勢在必行。在本課程的教學中,我院選派既懂會計實務知識,又有法律、金融、稅收等財經法律基礎的教師進行授課,幫助學生加深對本課程的理解和掌握。我院本課程團隊目前共有8位教師,畢業于8所不同的學校,8個專業。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名,高級工程師1名,高級講師1名,講師、會計師等中級職稱教師4名。我院計劃,在未來三年內,進一步優化現有團隊專業知識結構和學緣結構,提高高層次人才比例,逐步使75%的教師具有副高級以上職稱。
《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作為考證的必考課程,其重要性顯而易見,但本課程的教學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不斷探索、不斷總結、不斷改進的過程,其最終目標是不僅能幫助學生順利通過會計從業資格考試,更重要的是能讓學生養成嚴格遵守各種法律法規、依法辦事、依法經營的意識與習慣,提高學生會計職業道德修養,為順利走上會計工作崗位并嚴格執行會計法律規范和技術規范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