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湘
[摘要]實驗室是化工行業發展的技術支撐,在化工行業發展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檢驗是化工企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對于產品質量的判定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為了保證所提供的數據公正、準確和科學,這就要求加強實驗室管理,對實驗室所有活動進行有效的質量控制。
[關鍵詞]化工實驗 質量控制 探討
[中圖分類號]TQ01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5158(2013)05—0451—02
檢驗是化工企業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結果對于產品質量的判定有著舉足輕重的意義。在檢驗過程中,由于檢驗時所使用的儀器、采用的方法以及檢驗的環境條件和操作人員的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限制,檢驗結果往往與真實數值有著一定的誤差。
如何使誤差減少到最小程度,獲得比較準確的檢驗結果,這就需要對實驗室進行全面、有效的質量控制。化工實驗室質量控制主要由內部質量控制和外部質量評價組成。
1內部質量控制
1.1檢測環節的質量控制
1.1.1人員的管理
檢驗人員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實驗室技術能力相當大程度體現在人員素質上,特別強調人的技能和經驗,它是直接影響報告質量的要素。檢驗人員要具備與其工作相適應的專業知識、技術能力和操作水平。有針對性的培訓和比對實驗是提高人員技術能力的有效手段,應鼓勵檢驗人員掌握新技術、新方法,通過量化考核調動人員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人的能力。
1.1.2儀器設備的管理
任何檢測都要通過設備來實現,化工實驗室應配備性能良好、靈敏度滿足檢驗標準要求的儀器設備。凡對檢驗準確性和有效性有影響的儀器設備,在投入使用前必須進行校準或鑒定,并定期送計量部門檢定或按規程自檢。建立完善的儀器設備檔案及儀器設備使用、維護、核查記錄制度。
1.1.3實驗材料的采購
實驗材料包括試劑及消耗材料等的采購是整個檢測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直接影響檢測質量。實驗室應對實驗材料采購實施控制,選擇有資質和能力的服務方,并獲得相應的證明性文件。建立合格供方名錄,從而保證實驗材料的相對穩定性。
1.1.4檢測方法的選擇
制定標準收集、發放、備案、跟蹤制度。優先采用國際、區域或國家標準發布的方法,或知名技術組織或有關科學書籍、期刊公布的,或有設備制造商指定的方法。實驗室采用的方法,應首先征得客戶同意,經過適當的確認后才能使用。方法確認的內容至少包括方法檢測限、線性范圍、回收率、準確度和精密度等。
1.1.5環境條件的控制
具備必要的環境條件并進行有效的監控是保證檢測工作正常開展的先決條件。環境條件要確保適應以下方面的要求:標準/規程的要求、特殊精密儀器設備的需要、人員本身的需要。應對可能影響檢測的環境因素進行有效的控制、記錄,對不相容的檢測活動進行有效的隔離,使設施和環境能滿足檢測需要,有利于檢測的正確實施,并確保實驗室的安全。
1.1.6標準物質的溯源
量值溯源是保證測量結果準確可靠的關鍵環節。標準物質應能溯源到國家或國際計量基準,即SI單位的復現值,它是全球一體化和互認的基礎。若標準物質不能溯源至要求的計量基準,應通過比對實驗、能力驗證等方式證明量值的正確和溯源。
1.1.7樣品的管理
檢測樣品是否具有代表性,直接影響到總體樣本的質量。應制定嚴格的樣品管理程序并按規定進行傳遞、制備和儲存。如果實驗室涉及取樣,須制定取樣計劃,確保樣品具有代表性。并對采樣過程進行詳細記錄,包括采樣地址、現場條件、采樣布點、采樣容器、采樣介質、采樣數量、樣品標識等。實驗室應配備符合樣品保存要求的樣品庫,以避免樣品在檢驗或保存過程中發生丟失、變質、損壞或交叉污染。
1.1.8分析過程的控制分析過程
從樣品的前處理、操作分析到檢驗報告的出具,都要按照檢驗標準的規定執行。另外可以通過人員比對、留樣復檢、平行雙樣測定、全程序空白值測定、考察加標回收率等多種方法,從不同方面對分析過程進行控制,從而提高檢測結果的科學性、準確性、可靠性。
1.1.9客戶抱怨的處理
客戶有抱怨,說明質量體系中某個環節出了問題,對于抱怨(申訴)一定要嚴肅認真、查清事實、及時處理。若因質量原因給客戶造成經濟損失,實驗室應承擔民事和法律責任。
1.2實驗室活動總體控制
實驗室應建立完整、有效、適應的質量體系,使實驗室的所有質量活動都處于受控狀態。制定詳細的質量控制計劃,并按計劃組織實施;具備良好的管理,職責分工明確,相關部門崗位銜接協調;按計劃定期開展內部評審和管理評審等”】。
1.2.1對檢測各環節進行有效監督實驗室技術負責人、質量監督員負責對本科室的檢測工作各環節進行有效的監督,并識別、記錄、報告和分析,使之得以及時糾正。
1.2.2對檢測數據和結果進行統計分析
實驗室應采用統計技術對檢測數據和結果進行分析,若出現偏差較大的點或在同一側出現幾個連續遞增的偏差點時,就要進行原因分析,找出影響因素,當發現這些影響因素可能已發出錯誤的報告時,立即追回已發出的錯誤報告進行糾正,必要時采取糾正措施和預防措施,以達到質量控制的目的。
1.2.3定期開展內部審核和管理評審
內部審核是一項有計劃的活動,計劃須涉及體系所有要素和實驗室所有部門。內審發現的不符合項須落實人員制定、實施糾正措施并進行跟蹤審核,通過內審,可糾正體系或實施的不足,進一步確保管理體系與標準的符合性及實施的有效性,對檢測全過程進行有效控制。
2外部質量評價
2.1實驗室認可
認可是由權威機構對實驗室資格和技術能力的正式承認。一個實驗室若希望證明自己運作了質量體系,有技術能力,且能出具技術上有效的檢測/校準結果,就應該按要求來規范自身的工作。從以下方面對實驗室進行規范:實驗室的能力(包括實驗室人力的知識和技能、設施設備、質量控制、操作程序、出具準確結果等方面的能力)、個人職責、方法的科學性、實驗結果的客觀性、公正性、溯源性、可重復性以及實驗過程的透明性。
2.2室問比對實驗
通過實驗室間的比對實驗可以消除實驗室的系統誤差,這一誤差是重復實驗、同一實驗室由不同人員操作的比對無法消除的。通過此比對,找出發生偏差的原因,及時糾正與改進因操作、溫濕度環境條件及設備因素等引起的各種偏差。
2.3能力驗證活動
實驗室能力驗證也稱為實驗室水平測試,是檢查實驗室能力和水平的一項活動,是確定實驗室進行某些特定檢測或測量能力,以及監督控制實驗室持續能力的重要工具。要真正使實驗室的檢測能力上一個臺階,還須參加認證認可機構或上級主管部門下達的能力驗證實驗。只有通過能力驗證,才能了解自己在該檢測項目中的真實水平,發現問題、采取措施、及早糾正和整改。
綜上所述,化工實驗室質量控制過程中,必須扎實開展實驗室內部質量控制和積極參加實驗室間比對或能力驗證。通過實現全面的質量管理,實驗室出具的檢驗檢測數據,結果的準確性、有效性和可比性才有了質量的保證。
參考文獻
[1]胡桂枝.淺談食品理化檢驗中的誤差來源[J]實用醫技雜志,2006,13(5):21
[2]顧曉燕,何奕南.關于衛生理化實驗室質量控制的探討[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0):113-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