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國平
常聽初高中老師談起許多學生在數理化學習中,最吃虧的是計算。高中理科計算常常是繁瑣的,細致的,對學生的耐心細心要求極高。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就刻意注意鍛煉學生的計算能力。計算在我們的生活中中隨處可見,在小學,計算教學更是貫穿于數學教學的全過程,可見計算教學的重要性。但是小學生計算的正確率常受到學生的興趣、態度、意志、習慣等因素的影響。在做計算題時,學生普遍有輕視的態度,一些計算題并不是不會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夠集中、抄錯題、運算粗心、不進行驗算造成的。在計算教學中,我比較視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能力。小學生計算能力的培養.
《九年義務教育全日制小學數學教學大綱》中規定:“要使學生具有進行整數、小數、分數四則計算的能力”在數學教學中也強調,“使學生能夠正確使用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對于其中一些基礎的計算,要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并逐步做到計算方法的靈活使用”。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我也做了一些相關的探討。
1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在計算教學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計算興趣,讓學生樂于學、樂于做,并掌握一定的計算方法,達到算得準、快的目的。
變換不同的訓練形式,激發計算興趣。為了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寓教于樂,結合每天的教學內容,可以讓學生練習一些口算,在練習過程中講究訓練形式多樣化。如:用游戲、競賽等方式訓練;用卡片、小黑板視算,聽算;限時口算,自編計算題等。多種形式的訓練,不僅提高學生的計算興趣,還培養學生良好的計算習慣。本教學中,適時地用一些趣味的小故事或有生活氣息的小競賽來增添課堂氣氛,吸引學生注意力,可以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愛好和興趣,使學生集中精神進行計算,提高課堂上的學習效果。
2 嚴格要求是前提
在小學階段,特別是小學中低年級,是計算教學的重要階段,必須過好計算關,否則,到了高年級將寸步難行。要過計算關,首先是計算準確,計算錯了,其它的也就沒有意義了。保證計算準確就要透徹理解準確掌握運算法則,這是提高計算能力的基礎。計算法則是計算方法的程序化和規則化。算理的熟練掌握才能靈活運用,才能應付千變萬化的情況。所以,要嚴格要求學生掌握運算法則,打下扎實的基本功,這樣就能提高學生的計算的準確性。
3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
要保障計算的正確,除了正確理解、掌握、運用法則外還受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的直接影響。因此,只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保證計算的正確。。因此,教師要嚴格要求學生做到認真聽課,認真審題.、算后驗算的習慣。驗算是計算過程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生必須培養的一種習慣,這樣可以隨時發現錯誤和糾正錯誤,保證計算結果的正確。還有要求學生認真思索,認真獨立的完成作業,練習中刻苦鉆研,細心推敲,不輕易問別人或急于求證得數。還要養成自覺檢查、驗算和有錯必改的習慣。
4 培養堅強的意志
培養學生堅強的意志對學生能夠長期進行準確、快速的計算,會產生良好的促進作用。學生的思維也能夠得到發展,就能使計算達到正確、迅速、合理、靈活。同時,計算能力得到了發展,又能促進思維能力的提高。我班學生每天堅持練口心算。計算教學中,口算是筆算的基礎,可以根據每天的教學內容適時適量地進行一些口算訓練,口算時,學生必須高度集中注意力,迅速進行計算。通過長期堅持的訓練,既培養了學生堅強的意志,又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
針對小學生只喜歡做簡單的計算題,不喜歡做或做不對稍復雜的計算、簡算等題目的弱點,教學中要善于發現小學生的思維障礙,克服影響學生正確計算的心理因素??梢酝ㄟ^各種方法進行練習,鼓勵學生一題多解等形式培養學生的意志。
計算教學是一個長期復雜的教學過程,要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見到成效
針對小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數學教學內容應力求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發設計數學問題,讓學生真正體驗數學與生活的關系,從而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為此,教的知識經驗和他們所熟悉的事物組織教學,把學生的生活經驗課堂化,將抽象的數學轉化為有趣、生動、易讓學生從生活中尋找數學素材,感受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處處有美感,縮短數學與生活的距離,擴大了學生的認知視野,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既滿足了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的需要,又體會了數學的價值,培養了數學興趣,何樂而不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