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章輝
摘 要:俗話說得好:“做人先做事”,讓學生學到知識固然重要,但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規范習慣更加重要。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更是重中之重。
關鍵詞:小學生;習慣;日常行為
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良好的行為習慣養成主要以《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為內容,以課堂訓練為主渠道,以各種教育活動相輔助。訓練學生自尊自愛,注重儀表;訓練學生誠實守信,禮貌待人;訓練學生遵規守紀,勤奮學習;訓練學生勤勞儉樸,孝敬父母;訓練學生嚴于律己,遵守公德……很多教育者都有這樣的困惑:“做了一二十年的教育工作,為什么小學生年級越高越不聽話,年紀越大習慣越不好呢?是我們的經驗欠缺還是我們的方法不對?是現在的學生不好教,還是我們思想落后?”如何破解這個疑難呢?筆者以為關鍵在教師,關鍵在學校。
一、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態度
“萬事開頭難。”入學第一周,學校一定要安排教師進行一系列的日常行為規范教育。“為什么不能遲到?”“為什么要戴校徽?”“為什么不能亂扔垃圾?”“為什么要用禮貌用語?”“為什么走路要靠右行?”……都要和學生講清楚、講明白,讓學生懂得做一個小學生日常行為起碼要做到的基本規范,端正態度、端正思想努力落實到日常行動中。小學生正在成長期,在日常行為上會反反復復,具有不確定性,這需要教師不厭其煩地教育,說一次忘記了再說一次,同時建立相應的獎懲機制,做得好的及時表揚,做得差的適時批評,批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對事不對人,一定要講究方法,要讓學生心服口服。態度左右行為,行為久而久之形成習慣。事在人為,任何時候只要每一位教師看到希望、充滿信心,學生就一定會形成良好的日常行為習慣。
二、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要嚴格地監督檢查、落實到位
學生養成習慣教育流于形式,落實不到位,主要在于監督檢查不到位、不及時。垃圾亂扔沒人管;桌椅亂刻沒人管;作業沒做沒人管……有的老師會說:“我一個人要管50多個人,管得過來嗎。”一個人管不了,可以發動學生互相監督;可以成立督導隊督促檢查學生日常行為;每天利用10分鐘時間小結反饋學生日常行
為表現,及時處理,及時落實,久而久之學生也就習以為常,自然形成了好習慣。
三、日常行為規范養成教育要教師身體力行
“你沒有的永遠給不了別人,你不會的永遠教不了別人。”“教人者先教己。”教師自己的日常行為習慣都不好怎么教育學生呢。倘若教師自己隨地吐痰,自己的生活區垃圾滿地,自己隨地亂扔垃圾,你想教育學生養成好的行為習慣,那是癡人說夢;倘若教師對待學校布置的工作都懶得去做,懶得去理,教育學生有好的行為習慣就無從談起;倘若教師自己都沒有意識到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性,哪里還會去把學生行為習慣落實到位呢。因此,學校要經常性地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活動,建立一整套獎懲機制,讓教師切實意識到學生日常養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而把學生養成教育落到實處。
(作者單位 福建省南平市松溪縣舊縣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