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結構調整是我國工業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的重要保障,也是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保持穩定的重要保障。當前,加快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結構升級調整迫在眉睫,只有依靠我們持續不斷地加快產業結構升級調整,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才有希望。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思考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一直保持了兩位數的年均增長速度,中國已經是電子信息產品的制造大國。但從總體上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還處在大而不強的發展階段,在一些關鍵技術的突破上、產業的創新和產業的布局的方面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十二五"規劃的整體強調國民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大背景下,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也勢在必行。在"十二五"規劃中,下一代信息技術的戰略突破為我們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業提供了良好的契機。
1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依據
根據什么調整——歸根結底是根據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結構需求,包括當前需求和未來需求,現實需求和潛在需求,同時要考慮我們創造需求的能力。
1.1 虛擬經營
虛擬經營是指企業在組織上突破有形界限,雖有生產、行銷、設計、財務等功能,但企業體內卻沒有完整的執行這些功能的組織。這就是說,企業在有限的資源下,為取得競爭中的最大優勢,僅保留企業最關鍵的功能,而將其他的功能虛擬化——通過各種方式借助外力進行整合彌補,它依靠電子網絡手段形成統一指揮的經營實體,并能以最快的速度推出高質量、低成本的新產品,其目的是在競爭中最有效率地發揮企業有限的資源。
虛擬經營一般由虛擬人員、虛擬功能和虛擬工廠三個要素組成。虛擬人員是指借外部的人力資源,以彌補自身智力資源的不足;虛擬功能是一種借用外部力量,來改善企業劣勢部門的功能,使其與企業其他的優勢功能相配合,避免因局部功能弱化而影響和阻礙企業的快速發展;虛擬工廠就是企業集中公司資源,專攻附加值最高的設計和營銷,其生產則選擇或委托人工成本較低的地區的企業代為加工產生,是信息流支配物流,不受時空限制的隱形管理。
1.2 新商業經濟
隨著市場經濟體制在世界范圍的發展,各國走向開放以及科學技術的迅速進步推動各國經濟涌匯到一個洪流中,這就是經濟的全球化。經濟的全球化意味著生產的全球化、消費的全球化、競爭的全球化,它體現在投資的自由化、貿易的自由化和金融的自由化上。中國已宣布參與投資自由化和貿易自由化進程,意味著我們已經選擇了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戰略,中國的選擇對經濟全球化有實質性的推進,因為沒有中國這樣的人口大國和經濟大國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進程,從某種意義來說,就不能是完全意義的經濟全球化。因此,世界要選擇中國。
21世紀全球經濟模式會出現新的特點,制造業會有重大革新,超級承包公司會是新世紀制造業最重要的形式。超級承包公司規模很大,在全世界擁有幾十家工廠和供應網,它們的經營范圍日趨擴大,有能力生產和創造用戶所需的全部系列產品和提供全套服務。在新的生產模式下,研究、制造、銷售緊密聯系在一起,產品開發商與組件開發、批發、零售和制造方面的專家之間是一種合作伙伴關系,這種關系與合同關系完全不同。由于擺脫了許多非核心功能,工業巨頭可以把投資集中于研究和營銷,因而有利于發明創造及成果轉化。而且由于這種模式減少對資本內部運作的要求,大大減少新技術進入市場所面臨的壁壘。經濟全球化和區域化是兩個命題,但從長遠發展趨勢上看二者又是一致的,因為要從小到大形成全球化,但在區域化的某個階段可能與全球化又有矛盾。
2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幾點思考
2.1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中政府、市場和企業的作用
這實際是誰來調整結構的問題。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它主要是在結構調整中起戰略引導作用:確定方向、規則和框架,同時用政策規則、法制形成有利于結構調整的機制。按市場規律——市場是配置資源基礎性手段的要求,促進結構調整。企業是市場的主體也就是結構調整的主體,企業在結構調整中發揮主體作用與企業發展要求是一致的。無論是中國還是亞洲其他國家,政府自己充當結構調整的主體都不成功。我國在確定國內信息產業的規則的同時,還要考慮謀求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的主動權。
2.2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定位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目標有在產業自身體現的,又有通過服務于其他產業體現的,這是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內涵決定的,又是信息產業的自身特性決定的。從我們研究看,無論從支柱產業定義還是從對經濟增長貢獻來看,目前,我國信息產業和信息產業的裝備業已達到支柱產業標準。
2.3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要在開放條件下進行國際分工
在經濟全球化的潮流下,各國的企業都要根據自身的競爭優勢在全球范圍內出售產品,提供服務和配置資源。中國必須建立一個在全球空間范圍內發展可以取勝的體系,那我國的經濟才能獲得持續穩定發展。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不是在封閉條件下進行,而是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在開放的條件下進行。這就必須審視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動態比較優勢,我國IT企業的現實的和潛在的競爭能力。
2.4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涉及結構體系的調整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是不斷進行、不斷適應國民經濟發展的過程,嚴格說各國的產業結構調整在發展過程中都是不斷進行的,不會停止。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要素特別是資本、人才和技術主要來源于市場包括國內外市場。所以提出結構調整問題,是因為在某一發展階段或發展時期結構問題顯得很突出。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涉及電子信息產業中行業結構、技術結構、所有制結構、地區結構、市場結構、企業組織結構等等,涉及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全局,從某種意義來說是電子信息產業發展戰略的新提升。
2.5 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的關鍵
為企業創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商業環境是關鍵。投資環境一般是指為投資者(可能是企業)創造良好的環境,使他們感到投資于這個產業能獲得良好的投資回報和良好的運行制度保證,商業環境是指投資設立企業之后,運行環境良好,體現企業是主體的基本要求。在政府戰略的引導下,結構調整與企業的利益就能結合在市場經濟中,結構調整就會形成不斷進行的過程。信息產業至少在今后10年是我國成長最快的最重要產業之一。同時,又是對我國產業結構調整有重要作用的產業。我國政府已制定了若干有利于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政策、法規和制度,特別是近期在促進信息產業競爭方面取得可喜效果。我們要堅決貫徹“堅持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出一條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人力資源優勢得到充分發揮的新型工業化路子”。進一步促進信息產業的發展和對經濟發展以及結構調整的帶動作用。
參考文獻
[1]周子學.工業和信息化部總經濟師,電子信息產業結構調整十年路[N];中國電子報;2010年
[2]吳劍雄;資本市場與產業結構調整關系研究[D];上海社會科學院;2012年
[3]李變花.全球產業轉型的總體態勢分析[J];長春大學學報;2011年11期
[4]劉貽新;張光宇;張玉磊;廖麗平.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突變評價模型[J];工業工程;2011年03期
[5]易訓華.天津市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生態環境的構建[A];2010年度京津冀區域協作論壇論文集[C];2010年.
作者簡介
梁波鑼(1990-),男,浙江上虞,漢族,杭州電子科技大學信息工程學院電子信息工程專業2009級在本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