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才流動的加速和人事管理的改革,記錄個人資料的人事檔案不再需要與人們”如影相隨”了。遺棄檔案的現象越來越多。據介紹,某某人才服務中心所代理的15000份個人檔案中,就有7000份被遺棄,其中存放時間最長的已達10年,至今無人問津。該中心檔案室某某認為,過去檔案是組織部門考察了解干部的基本工具,如今檔案的內容不足以成為用人單位選擇和任用人才的依據,因此常常被忽略。
我們都知道,黃色的牛皮紙檔案袋里,裝著大學畢業生的畢業登記表、高考相關檔案、填報志愿表、實習鑒定表、以及學歷證書、職稱評定(報考)表及各種鑒定材料,記錄著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然而,據了解到,相當多的大學畢業生并不知道自己的檔案有什么用處,也不知道應如何保管自己的個人檔案,甚至有人把檔案看做一種累贅。如今,好多大學畢業生忙著找工作,不顧檔案、對檔案轉移重視不夠的現象越來越普遍,甚至有不少人認為,只要不進政府機關和事業單位,個人檔案幾乎就沒有什么作用。還有相當多的大學生對檔案不聞不問,因為就業多元化導致部分人檔案意識淡薄。好多大學畢業后在公司做事情,不考公務員,不進事業單位,檔案對自己來說可有可無,不在公司做了就去做生意,要檔案有什么用?甚至覺得檔案是個很麻煩的東西,據了解,很多企業單位不要求調檔案。在一家企業做人力資源管理的某某先生存說:主要原因是一些單位沒有檔案管理權,調檔后要增加管理成本,于是不愿管理員工檔案,“現在人才流動很頻繁,企業也不愿意增加這方面的投入和麻煩。如果個人檔案對就業和薪酬等沒有什么不利影響,求職者也就更不關心調檔案之事了。由于大學生畢業后相當長時間里工作不穩定,加上許多用人單位不接收應屆畢業生的人事檔案,導致越來越多的人對檔案持有一種可有可無的態度。再者,隨著社會就業方式、環境的日趨多元化,尤其是近年來非公經濟比重的逐年提高,一些大學生不用檔案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這在客觀上也促生了檔案意識淡薄最為根本的原因?!?/p>
可是,好多人都不存知道啊!個人檔案是記錄一個人的主要經歷、政治面貌、品德作風等個人情況的文件材料,起著憑證、依據和參考的作用,在個人轉正定級、職稱申報、辦理養老保險以及開具考研等相關證明時,都需要使用檔案。而且,隨著人事服務工作的發展,個人檔案的作用會越來越重要。在此我作為一個檔案工作者,想借此提醒一些還不夠重視自己個人檔案的人,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改革的變遷等。如果你沒有個人檔案,以后在申報職稱、退休、辦理養老保險等諸多方面都將成為一大難題。因為在六年的檔案工作中,我親眼目睹了很多在我館查找個人檔案的人,查著了,他們(她們)是多么的欣慰,查不著又是多么的失望和無奈。如今,隨著進入私企和自謀職業的大學畢業生越來越多,如何妥善地處理自己的個人檔案,也是必須面對的問題。
根據有關規定,個人不能保管檔案,如果大學畢業生不能及時就業,他們的檔案就會被打回原籍所在地的人才服務部門。在存放期間,如果與人才服務部門簽訂代理協議,服務部門會對檔案進行“維護”,替畢業生辦理轉正定級、代繳社保、評定職稱等服務。檔案沒有經過正規托管機構的認定,工齡無論多少都會記為零。據介紹,當畢業生參加工作后,面對如轉正定級、職稱申報、人事調動、社保福利、工齡計算等問題,都離不開檔案,那些因放棄或自揣個人檔案而造成記錄斷檔的人,在個人利益上可能就會蒙受損失。因為,檔案是你的學歷和其他經歷和成績的記錄,他可以讓一個企業或組織考察你的過去,進一步了解你的能力,以在動作中合理利用你,讓你充分發揮啊。檔案是一個人的歷史記錄,要到新的單位工作應轉出,里面有你的表現和工資晉升情況及身體、家庭情況等?,F在有的企業沒有檔案也可以工作,但正式的單位需要人還是要觀察檔案的,它是了解人的一個重要渠道,因此還是極其重要的。就目前的現實看,檔案對新人(尤其是對當代大學生檔案)有著太多的參考價值。如:招聘用人時要看你的硬件、學歷、職稱、技能、經驗等,如果你是老職工,情況就不一樣了,除了以上說的以外,在你退休后計算你的養老金就不能沒有檔案了。所以,檔案在目前的情況下看,對你退休審核時是絕對有用的,需要在檔案審核中找到你相關工作的原始依據。因此,我們每個人應該從學生時代起就要安排和保管自己的個人檔案,若干年后,誰能說檔案不重要呢!因為它畢竟是你人生的歷史依據.一般采用的方式是將檔案轉入當地人才交流中心委托保管,另外一個方法,可以同原單位協商,交納檔案保管費用,委托管理,但你手上一定要有相關委托管理的依據,否則,多年過后,如果原單位換了些新手,這些新手如果不重視檔案的收集管理,那你的檔案就有可能被當做垃圾處理了。
總之,檔案是你個人的,是屬于你工作的原始依據,若你的“個人檔案”還沒有處理妥當的話,那你最好將自己的檔案當成個事兒吧!這對你將來肯定會有很多好處的。
作者簡介
劉代敏(1970-),女,漢族,云南省昭通市巧家縣人,本科學歷,館員,主要從事檔案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