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晨楓
1 引言
目前我國入境游客增長迅速,市場對英語導游的培養不斷提出高要求,要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扎實的理論基礎和豐富的業務知識、較強的專業技能、較高的外語水平、身心健康的高級人才。因此,涉及到語言基本功、語音語調、業務知識、應變能力和思想素質等各個方面的教學尤為重要。在這樣一個背景下,筆者以因材施教教學理論、雄辯術以及社會語言學理論為基礎,探討英語演講教學在英語導游培養中的運用及意義。
2 英語演講教學與英語導游培養的關系
演講課是國外大學,尤其是許多美國大學對文科生必開的一門課,這門學科具有悠 久的歷史(顧曰國1990)。在西方,其歷史可追溯到古希臘亞里士多德(384—322B.C.) 的《修辭學》(Rhetoric),自中世紀起,牛津劍橋大學就開設此課(Conley1990)。在我 國,口才辭令學從古至今為人重視。在英語教學中,北京大學早期曾在英語專業開設演 講辯論課(許國璋1989)。可見此課并不是一種新鮮事物。英語演講( public speaking), 美國威斯康星大學教授Stephen E. Lucas 在其著作“The Art of Public Speaking” 中對此作了深刻的闡述:Public speaking, as its name implies, is a way of making your ideas public- of sharing them with other people and of influencing other people.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英語演講既要使你自己的觀點思想讓眾人了解清楚,還需要你所表達的觀點思想不是如過眼云煙一晃而過而是要去跟你的聽眾進行交流從而影響到你的聽眾,這才是演講的目的。
而作為英語導游English Tour guide,既要與來自海外不同文化背景的有客用英語交流,又要有思想、有目的、有動機的進行面對面、情對情、正式或非正式、目的性明確、并且當場見效的一種跨語言、跨文化、跨情感的國際交流和人際交流。所以英語導游不僅翻譯和講解景點,關鍵是讓游客對旅游吸引物有全面的認識,而且他本人也能給游客留下好感,促進游客的參與。 英語演講教學是語言操練與語境教學的統一,它不僅以語言為手段,以交際為目的,更注重交際過程中各種能力的培養,如邏輯與創造思維、論據收集、分析、合成、組織構架、快速反應、自信心的培養、鑒別賞析水平(Grice1998),培養有過硬語言能力、勝任多種語境的立體人 才。這種人才正是符合市場對英語導游的要求。
3 英語導游培養中開展英語演講教學的意義
3.1 英語演講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英語思維的形成
英語學習關鍵在于學習用它去思維,用其表達的時候,腦子里涌現出的是英文的行文習慣,而不是先想到中文,然后在大腦里把中文翻譯成英文這類容易產生誤解的“洋涇濱”。如果英語導游在講解或者在回答客人所提出的問題的時候,還需要在腦海里把要表達的內容過濾、翻譯,一是不能迅速應對情景,二也不能完全做到遵從客源國的思維習慣,只是在用中國的習慣去簡單地應對,不能很好的服務于游客。英語演講課嚴格系統的訓練有助于學生逐步成為思想周密、善于用英語表達的人,同時也能促進學生逐步形成用英語去思維,真正做到出口成章、脫口而出。
3.2 英語演講教學有助于培養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
良好的知識積累是合格的英語導游重要條件,所以英語演講課程的開設不旨在于培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英語思維,還在于從多方面、多角度增加學生的文化積累,因而該課程的取材廣泛,教學手段也具有多樣性。可以是自我介紹,可以是一段景點介紹,也可以是時事熱點的分析;可以是多媒體的運用,可以是視頻教學,也可以是戶外景點的現場教學。這樣多樣性的取材和教學手段可以讓學生了解客源國的文化背景同時積累自己的知識,也能有效的培養他們良好的交際接待能力。
4 英語演講教學在英語導游培養中的實施及其理論基礎
4.1 因材施教理論
(1)因材施教策略
因材施教的重要性歷來為教育家所強調。受教育者因先天稟賦與后天經歷、閱歷的不同構成了人與人之間的學習差異。為追求教育效果,教育者必須看重并且研究因材施教的策略。而要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因材施教,也就是達到教育的真正公平,就必須重視學生個體的差異,根據詫異性去實施教育,采取不同的教學手段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
(2)因材施教的實踐
對于旅游職業學院的學生,有許多愛好導游的學生,又有許多喜歡英語的學生,他們之間存在著個體的差異,這些差異包括專業的不同,興趣的不同以及可能還有先天稟賦的差異,我們首先找到了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根據因材施教的理論,我們可以對他們實施與其他同學不同的教育,這便是因材施教。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引入演講教學,給他們當中講話的機會同時也培養他們怎樣才能當眾講得好。
4.2 昆體良(Marcus Fabius Quintilianus)雄辯術普遍運用的理論之一
(1)雄辯術與演講教學
昆體良的雄辯術教學實際上就是現代的演講教學,他的教學理論深受其哲學觀點的影響,從他關于教學形式的論述中,我們可以窺測出"演講教學"的萌芽。其中包括,“雄辯術教師的分析和演講,無論聽眾有多少,一定要讓每一個都能聽清楚”,“我想起了我的老師們所采用的一種有益的教學方法。他們將我們分成班級,按照各人的能力輪流發表演講,能力強的就先演講”,然后“老師對學生的演講作出評價”。此類型的演講教學,有意鍛煉學生的膽量和當眾講話的勇氣,這一點從心理學角度——采用鼓舞式的教學手段來看也是頗為重要的。
(2)雄辯術與演講課程的設置
昆體良還認為,雄辯家應該是一名具有廣博知識的人,他不僅要善于辭令、精通文學,還要滿腹經綸、學富五車,能隨時引經據典,使聽者無懈可擊。演講教學的目的亦是如此,演講者必須對自己所要闡述的內容熟稔于胸,并對這一領域有所熟悉,比如我們的英語導游要做到講解清楚明了,并且還要熟悉講解地的風土人情,文化底蘊。從這點出發,昆體良還為培養雄辯家的各教學階段設置了廣泛的課程。他認為高等教育的階段,主要學習作文、演說,廣泛閱讀名著,以及修辭理論等等。根據他的這一設置,我們英語演講課程也必須做到廣泛涉獵而不是單純的聽說課,如果要想真正的做到跟英語導游的培養的結合,就必須加入導游知識、導游文化、導游業務的內容,只不過所有這些都應該采用英語來教學。
4.3 社會語言學理論
(1)社會語言學理論的目的
本文引用社會語言學理論的目的在于從語言學的角度探求在培養英語導游過程中實施英語演講教學方法的語言學理論基礎。社會語言學包括語言的社會功能和語言使用者的社會特征,也就是說語言學習不是單純的聽說讀寫的學習,而是要與社會結合在一起,才能做到真正意義的語言的學習,這點尤其體現在英語導游的培養上。
(2)演講課堂的語言學習
根據社會語言學的定義,我們要在英語演講課堂上學習語言,包括發音、詞匯、句型、語法等等,這些都是語言的組成部分,所以要做好演講,這些磚頭是必須要有的。這是作任何演講的準備階段,演講者必須具備較高的語言素質,才能吸引聽眾,達到演講的目的。
5 結語
英語導游培養是一個語言形式、語境教學與思維訓練融為一體并相輔相成系統化的教學過程,以培養出流利的英文講解員和文化傳播者兼備的服務型人才為目標。在培養的過程中開設英語演講課程,運用其教學方式,通過系統的訓練努力培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規范表達技巧,培養語言思維以及跨文化交際能力,使其善于根據不同的內容、形式、語境、對象等選擇恰當的方法和手段,去叩擊聽眾的心扉,震憾心靈,引起共鳴,征服他們,最終取得最佳的表達效果。
參考文獻
[1] 任鐘印選譯,《昆體良教育論著選》[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2] 胡壯麟. 語言學教程[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