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霞 陶偉
摘 要:英語教學的最終目標在于如何能夠應用英語與人交流,英語教學的過程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信息交流的過程,而整個過程要體現在師生互動、生生互動上。各種教學活動的開展能教會學生如何用英語與他人交流,避免傳統英語教學的某些弊端,培養學生良好的口語交流能力。老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與參與意識,積極實踐,從而培養和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以真正達到交際教學的目的。
關鍵詞:師生互動的原則;課堂組織形式
1 師生互動的原則
1.1 主導性原則
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主導作用的教師,他負責組織并參與教學活動,并引導學生使用目的語。學生的配合也很關鍵,畢竟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任何的教學形式的實施有有賴于學生。因此,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學生積極參與,才能保障教學活動的順利實施。
1.2 主體性原則
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把知識的獲得或能力的形成主要針對主題來設定,尊重他們的主觀想法,給學生充分的發揮空間,使教學活動在以學生為體的前提下有針對性開展。
1.3 綜合性原則
語言教學的綜合性原則體現在對學生進行聽、說、讀、寫四個方面的全方位訓練,在課堂中,教師盡可能多地創設真實情景,鼓勵學生把握每一次運用語言的機會,這種語言的應用不僅僅是體現在用口頭語言上,更是體現在動情、動思等方面。
1.4 成功激勵
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獲得的積極的情感體驗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學生學習的甜頭,學生不但可以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還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盡可能多的創造學生獲得成功的機會是教師取得成功的有效機制。
2 有效的課堂組織形式
葉瀾教授曾提出:“人類的教育活動起源于交往,教育是人類一種特殊的交往活動。”教學活動一種特殊的人類交往的教育活動,從本質上講就是人類交往。而每個獨立的個人是人與人交往中的主體,每個人都是彼此相互認識和交流的對象,每個人都應具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因此,教學中的師生關系不再是“人—物”關系,而是“我—你”關系;教師不再是控制者,而是學生的良師益友。教學從本質上講是一個人人平等,師生心靈溝通和精神交融的過程。
3 師生互動的組織形式
3.1 展示
首先將學生分組,對學生提出任務計劃,要求其分組完成學習成果的展示,在這一過程中,通過和大家分享資料、提問、分析、評比的環節展示產生了積極的教學效果。
3.2 游戲
教師要營造一種積極的輕松的學習氛圍,需要在將教學中穿插一些有趣的游戲,考慮到學生的專業特點,開展多種多樣的交際游戲活動,學生的注意力在游戲中得以集中,英語學習的興趣也因此得到培養。課堂游戲的目的不是單純為了玩游戲,教師應當將游戲和具體教學內容聯系起來,使之為教學任務服務,通過游戲不但活躍了課堂氣氛,而且很自然的將學生引導到教學內容上來。
3.3 討論
小組討論可以實現信息交流,相互補充,激活思維。教師在課前對將要討論的主題的討論形式進行充分考慮,將學生分組(3-4人一組),同一組中成員間的英語水平因該趨近均勻分布,這樣才能保障討論的順利開展和競爭的公平性;不同學生在小組討論的角色也是不一樣的,根據其具體情況來分配最適合的學生的任務部分;討論之后,教師對整體情況進行整理,對討論主題總結出總體認識并展示給全體學生。
3.4 辯論
對于高年級的學生,教師就所學內容確定辯題,學生運用所學課文知識陳述自己的觀點,反駁對方,既達到在情景中學語言的目的,又培養了創新能力。辯論教學法要求教師在辯題選擇上要狠下功夫。首先,要選擇學生都有興趣的話題,這樣才能激發學生的積極性,積極準備資料,提煉觀點;要盡可能的選擇中性辯題,讓學生有的可辨,辯地熱烈、精彩;選擇教學中的重點、難點最為辯題不失是一明智之舉,通過辯論將課堂重點、難點推向高潮。
3 結語
綜上所述,英語教學要想取得實質性成功,實施互動教學非常有必要。才有那個展示、游戲、討論、辯論的互動教學方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創設自由的語言應用環境,還可以建立師生間積極民主的人際關系,并對學生的智力、情感及社會性都產生了積極的影響。
參考文獻
[1]高陽.從讀者接受美學的角度論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改革 [J]. 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5,13(4):31-34.
[2]襖納·塞佛林,小詹姆斯.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M].郭鎮之譯.北京:華夏出版社,2006.
[3]郭慶光.傳播學教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4]董宏樂.復旦大學和云南大學在大學英語教學模式上的比較[J].云南教育,2002,20(30):70-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