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穎
摘 要:國有企業在我國的市場經濟發展中占據主導地位,國有企業的發展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以便提升更好的提升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績效評價機制,一方面能規范企業的行為,另一方面能夠反映出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為企業制度的改革提供信息,因此,我們必須重視國有企業經濟管理中的績效評價機制的構建。
關鍵詞:國有企業;經濟管理;績效評價機制
國有企業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不僅直接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的水平,同時對我國的人民的生活產生直接的影響。在我國的中央企業中絕大部分集中在石油、煤炭、通信、鐵路等重要行業,因此,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到國民生活的質量。因此,無論從經濟發展、人民生活還是國家發展的角度,我們都必須重視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在國有企業的管理當中,績效評價是一項重要的機制,企業通過各項評價標準的設立、評價機制的運行,規范企業內部領導和員工的行為,利于企業的管理,同時績效評價結果可以為企業的未來發展規劃和內部改革提供信息依據,因此,我們必須根據經濟發展形勢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一系列有效的評價體系,這樣才能不斷提升國有企業的經濟管理水平。
1 當前國有企業經濟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1.1 資產所有人和經營者的責任劃分模糊
在當前的國有企業中,資產所有人承擔的責任和義務比較大,造成企業的經營權基本落入資產所有人的手中,這一現象導致很多國有企業的決策者不能從企業的長期利益和社會效益的角度出發,在做經營決策的時候盲目擴大。同時,為例提升個人的利益,對已企業內部的經營者沒有一個合理的績效薪酬的考評制度,甚至有些企業經營者選擇不利于國有資產保值的尋租行為。
1.2 經濟活力不足
很多國有企業的的經濟發展沒有活力,經營績效低下。很多國有企業的領導和員工誒有創新和競爭的意識,很多人只是為了掙得固定的工資,因此工作缺乏活力和競爭意識,導致國有企業的經營績效遠遠不如私企。同時由于國有企業內部缺乏有效的腳力機制,導致員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熱情不高,企業內部的經營和發展缺乏生機。
1.3 管理層級設置不合理
由于很多國有企業經營的行業涉及到我國的經濟命脈和經濟安全,因此,在國有企業的高層領導全部是由國家政府進行直接任命,同時國有企業長期處于政府的領導和管理之中,導致國有企業的管理層級設置重復,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企業內部管理現代化的進程。
2 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
2.1 績效評價概念模糊
在當前的國有企業的駕校評級管理當中,很多人對績效評價的主體認識不清楚,主要是在評價人和被評價人之間的概念界定不清晰,同時對于績效評價的目標不夠明確,不同的評價目標需要不同的評價體系和評價方法來支撐,由于國有企業對評價目標的不確定,導致當前的國有企業的評價體系不能真實的反應企業真實的狀況。
2.2 評價指標與經營指標存在差距
在國有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的評價指標的選擇上而言,表現為同企業的實際經營目標不切合
但是在當前的企業績效評價中,大量的依賴企業的財務報表、利潤率、銷售額等情況,而單純的通過會計資料去評價績效,存在片面性和不真實性。
2.3 當前國有企業績效評價標準的設定同企業的實際需要不匹配
目前,我國對國有企業經營績效的評價,原則的標準是國家財政部每年對外公布的國存工業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標準值,同時,該規定中也涵蓋了不同的行業,并且對不同的行業進行了相應的分類,但是企業的異質性大,仍然有很多企業每年在對其經營績效進行評價時,找不到自己適合的位置,從而選擇了大致的標準,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國有企業經績效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2.4 沒有合理的反饋機制
在當前的國有企業績效評價中,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偶反應企業中存在的問題不足,但是由于企業內部拳法合理有效的反饋機制,不能將這些信息及時、有效的反饋到領導部門或者決策者的手中,就導致評價機制的構建事倍功半,不能達到企業構建評價體系的真正目的。既然企業存在問題,只有真實、及時的把它反饋到相應的管理部門,才能及時對企業內部現存的不合理的制度和問題作出改進或者解決。
3 國有企業構建績效評價機制
3.1 評價標準的選擇原則
(1)目標一致性原則。所有列入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企業經營的短期戰略目標并在此積累企業長期發展的資源和能力。因此,績效指標需要將企業的短期經營行為和效果同企業長期發展的戰略目標綜合起來考慮,以保證企業的長期可持續發展。
(2)戰略一致性原則。企業經營績效評價指標的設計需要體現企業戰略目標實現的核心競爭能力和關鍵驅動要素,考慮企業發展的內外部可持續,并且能夠將企業的戰略目標細化成企業的部門目標和個人行動目標,并同企業的日常工作銜接起來。
(3)動態性原則。企業經營績效評價的指標需要和企業的動態競爭策略緊密結合。評價標準的科學、合理是保證評價結果公正、合理的前提條件。但是,企業績效的評價標準也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是在特定的經濟環境下產生的,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狀況的不'斷變化,績效評價的標準也需要不斷地調整和;完善,因此,我們要結合外部的環境和企業的實際情況將評價標準進行合理的選擇。
3.2 評價內容的設置兼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國有企業跟私有企業的最大不同之粗就在于,國有企業除了注重經濟效益之外,更要兼顧社會效益。尤其是國有企業所涉的行業關系到人民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在評價內容的具體設置上要分為兩大塊,一個是經濟效益的考核內容,一個是社會效益的考核內容,比如,國有企業每年對國家慈善事業的支出、便民服務的提供或者可以幫助人們解決一定困難的指標等考核內容都應當納入到國有企業的考核范圍中。
3.3 評價機構的設置
國有企業應該設立一個獨立的評價機構部門,企業內部的不同部門的具體考核標準和內容不同,但是企業需要設立一個獨立的評價機構,在將各個部門的考核資料進行整理的基礎上,還應該進行實地的調查和考核,以便提升評價資料的真實性和可信度,
3.4 反饋體系的運行
企業在固定的時期內應該將評價的結果反饋給各個管理部門,這樣才能將企業進行不斷的完善和改進,這就需要企業在評價機構的內部設置一個反饋體系,在規定的時間內可以將信息反饋給管理部門,同時對于比較棘手或者嚴重的問題應該隨時隨地進行反饋。
4 結束語
總之,國有企業必須在管理理念上充分認識到績效評價的重要性,在評價機制的構建上不僅要在理論上具有可行性,在實際的應用當中應該真正的發揮評價機制的效用。在評價機制的構建中,首先針對企業當前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實際考察和理論結合的基礎上,進行合理的機制構建。
參考文獻
[1]白天亮.挺起中國經濟的竹梁[J].人民F報,2011年1月26日.
[2]陳永麗,部航,基于可持續價值鏈的企業績效評價體系研究[J],經濟體制改革,2012年第2期:118-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