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順姣

摘 要:微型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的企業群體,經濟規模雖小,但在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中有著極其重要的影響。本文通過研究重慶市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各項政策,分析其發展情況,找到其存在的各類問題,并就如何優化微型企業的創業扶持政策進行深入探討。主要研究結論為:一是建立全面的金融服務體系;二是健全微型企業管理、社會服務體系;三是完善微型企業包括法律、稅收等的經營環境。
關鍵詞:微型企業;扶持政策;問題;優化政策
“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委市政府將扶持微型企業發展定為重慶十大民生工程之一。經過幾年的發展,微型企業對重慶的經濟發展與社會穩定產生了巨大影響。據了解,從首批微型企業創立開始到2011年12月25日,重慶市已累計發展50955戶微企,帶動40.62萬人就業,極大地激發了重慶經濟發展的活力。與此同時,微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扶持政策不合理及自身天然痼疾等原因出現了一些問題,本文就微型企業存在的問題,結合國外微型企業發展的經驗,進一步探討政府應如何進一步優化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政策,為微型企業發展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與經營環境。
1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實踐
1.1 重慶微型企業發展概論
“十二五”期間,重慶市委市政府按照“十二五規劃”的文件精神,結合“大城市帶大農村”和城鄉二元結構突出等特殊市情,針對三峽庫區產業空虛和企業改革導致下崗失業等問題,為了進一步擴大就業,激發民間活力,改善民生,實現社會的和諧穩定,率先在全國提出“大力發展微型企業”這一理念。同時,在市委三屆九次全委會提出的“共富12條”中,也把“發展微型企業15萬個”作為重要內容之一。
隨著微型企業的進一步發展,重慶市政府繼續推進扶持微型企業政策,在重慶市政府出臺的《重慶市人民政府關于大力發展微型企業若干意見》和配套文件《重慶市微型企業創業扶持管理辦法(試行)》、《重慶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對微型企業進行后續幫扶指導的實施意見》3個文件的基礎上,工商、財政等相關部門或單獨或聯合下發支持微型企業發展的文件23個,涵蓋了微型企業發展政策扶持的諸多方面。目前,已建立完善了微企申請、創業培訓、資金評審、注冊登記、政策兌現、后續幫扶和工作監管等一套較為完整的操作規程,微型企業發展構成正步入規范化、制度化、程序化。
1.2 重慶微型企業的發展特點
根據以下三個圖表顯示,重慶微型企業發展存在以下三特點:政府大力支持,發展速度快;創業人員多樣且差異大;創業領域多元化,領域分布差別大。
2 重慶微企創業扶持政策解析
2.1 微型企業“1+3”模式
“1+3”扶持模式即:投資者出一點、財政補一點、稅收返一點、金融機構貸一點。[2]
首先,財政補一點。重慶市財政每年制定扶持微型企業發展的資金預算,用于微型企業注冊資本金補助;同時,各區縣財政投入專項配套資金,向申請人撥付其注冊資本金50%以內的資本金補助資金。
其次,稅收返一點。除享受國家和重慶市對中小企業及特定行業、區域、環節的稅收優惠政策外,微型企業繳納企業所得稅還能享受西部大開發等優惠政策。同時,微企實際繳付的所有稅收中,由地方以獲得的資本金補助金額等額為限留存一部分,實行先征后返。
最后,金融機構貸一點。重慶市政府指定專門的擔保機構對發展前景好、擴張能力強、符合國家及重慶市產業導向的微型企業提供免費擔保,承貸金融機構則按照擔保基金與貸款余額1:3至1:5的比例向微型企業發放小額擔保貸款。
2.2 扶持微型企業四措施
重慶市政府要求簡化微型企業申辦程序,從程序上按照四措施促進微型企業發展。
首先,以微型企業孵化園、創業基地為發展平臺,為有發展潛力、符合重慶市產業導向的微型企業提供專門的生產經營場所及服務。各區縣設立微型企業特色孵化園,在有條件的市級重點街鎮設立微型企業創業基地或示范街,實現集群效應、規模效應。其次,以微型企業協會為行業平臺,為創業者提供免費咨詢、建議和政策指導,做好創業準備;幫助微型企業與大中型企業建立協作關系等。再次,以微型企業創業指導站為指導平臺,加強創業申請和微企經營信息收集工作。最后,以微型企業發展網和微型企業創業平臺為網絡平臺,為微型企業提供電子政務、網上貿易和電子商務等服務。
3 微型企業發展存在的問題
3.1 融資困難
《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形勢分析報告(2011-2012)》顯示,我國銀行貸款的主要發放對象為大中型企業,大企業貸款覆蓋率為100%,中型企業為90%,小企業僅為20%,而微型企業幾乎為零。重慶市微企辦進行了摸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60%以上的微型企業有貸款需求。由于微型企業規模小、數量多且大多無抵押擔保物,而銀行為保證貸款的及時償還,對企業的貸款審批程序和風險管控較為嚴格,雙方的矛盾導致微型企業開戶和融資貸款困難。
3.2 發展環境較差
1.管理體制不合理
我國缺乏類似美國小企業管理局(SBA)的管理機構,盡管有些地方政府已成立了中小企業管理部門,但對微型企業的重視不足,因而出臺的政策相互制肘,企業無所適從。國家管理體制的不合理,使得微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遇到相關問題后不知所措,其合法權益受到損害。
2.社會化服務體系不健全
現有社會化服務體系存在幾個問題:一是服務機構工作職能不明確、缺乏對微型企業的專業認識;二是從事公共服務的組織機構本身也面臨著機構定位、組織形式、經費來源以及人員素質、管理制度等難題;三是服務費用高,很多人因無法承擔中介機構的指導費用而缺乏必要的指導、服務,在創業時難免顯得盲從。
3.法律環境不完善
雖《關于印發中小企業劃型標準規定的通知》(工信部聯企業【2011】300號)文件中新增了微型企業的標準,但就如何解決微型企業因經營產生的經濟糾紛,保障微型企業的合法權利,仍沒有具體規定。同時,由于缺少與微型企業發展相配套的鼓勵、優惠、扶持等專項法律,微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存在過度依賴相關政策、規章等傾向。
4.高成本的壓力
根據“2010年度中國民營企業經營發展遇到的最主要困難”調查結果顯示,“人工成本上升”比例最高,達73%。同時,從1980-2008年底,我國原材料及能源價格上漲了3倍,年平均增長率為17%。由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等國家政策的提出,各行業也更新行業標準,再加上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一系列稅種,以及多檔次的稅率,微型企業發展不堪重負。
4 優化扶持政策的建議
4.1 建立全面的融資服務體系
一是發揮政府作用,從中央財政與地方財政撥出專項資金建立自上而下的微型企業融資機構,地方政府根據當地微型企業注冊資金的上限從財政中撥出專項資金及其他渠道籌集資金,建立地方微型企業融資機構,為政策中的“九類人群”提供貸款。需注意的是,微型企業融資機構只為經過政府有關部門認定的、政策中的“九類人群”提供貸款,有著嚴格的貸款人群限制。同時,為了盡快保證資金的回籠,應確定以下問題。首先,償還率應低于同期的銀行利率,減少微型企業主的利息負擔。其次,推出鼓勵還貸的政策,設置優惠還貸期限,在期限中將享受減免利息的優惠;對經營好、利潤高的微型企業給予減免利息的優惠。再次,微型企業主貸款需抵押有價值的抵押物,而抵押物的標準可比一般的金融機構低。
二是發揮社會資本、民間資本作用,在農村設立微型企業基金會,選拔有思想、有技術、有創業意愿的人,資助其創業,創業成功后要將利潤按一定比例投入微型企業基金會中,繼續維持基金會的運行,以此完善微型企業融資服務體系。
4.2 健全微型企業管理、社會服務體系
1.加強對微型企業的管理
一是在各級政府的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增設微型企業管理科,培訓專業的人才統一微型企業的管理與政策制定,向微型企業能人轉送技術、產品和市場等信息;二是使各級中小企業管理部門的微型企業管理科與各級工商行政管理局的微型企業科進行充分溝通,明確自身的職能與優勢,并通過交流達到信息資源共享。
2.構建多個平臺相互合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利用現有多個平臺,建立以微型企業協會、微型企業創業指導站、微型企業發展網和微型企業創業平臺等相互合作的社會化服務體系。首先,微型企業協會的職能為:提供專業、良好的創業培訓、管理培訓,為微型企業主做詳細的指導,使其做好創業前的準備;按照“大帶小”的原則,建立大型企業與微型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中小企業管理部門、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的溝通,及時快速地了解微型企業最新信息;謀劃新的創業教育方式,收集典型的案例;幫助微型企業解決轉型升級、商業模式選擇、企業可持續發展等問題等。其次,充分發揮微型企業創業指導站、微型企業發展網和微型企業創業平臺的作用,使其更好地分工合作。微型企業創業指導站可以下設在高校、社區、街道等,主要做好政策的宣傳與指導;而微型企業發展網和微型企業創業平臺便依靠網絡等創新手段,達到在網絡上宣傳政策,及時解答創業人員遇到的問題及困惑等。線上線下指導相結合,進一步促進微型企業的發展。
4.3 完善微型企業的經營環境
1.完善法律制度
建議政府出臺與中央政策相配套的微型企業專項法律,地方可以按照自身特點形成解釋意見等,主要在融資擔保、信用建設、教育培訓、管理咨詢、科技創新、企業經營、市場開拓等幾個方面進行規定,并形成系統,使微型企業經營有法可依。
2.改善稅收負擔
學習借鑒俄羅斯、巴西、莫桑比克等國對微型企業實行最簡單的稅制。首先,將種類繁多的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營業稅等稅種合并為一個稅種,減少稅種的數量;其次,采用統一的計稅依據,按照微型企業的收入額或利潤作為計稅依據,按照個人所得稅的免稅標準進行計稅等。
參考文獻
[1] 重慶市微型企業發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重慶市微型企業創業指南[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2] 黃奇帆.在首批微型企業營業執照發放儀式上的講話[N].重慶市人民政府公報,2010-19:4-6.
[3] 張陸,張麗鸝.大力扶持“微型企業”:我國民營經濟發展中需要重視的一問題[J].經濟經緯,2006-6.
[4] 中國民主建國會中央委員會企業委員會,婦女委員會,中國企業家調查系統.經濟轉型中的民營企業發展——2010年千戶民營企業跟蹤調查報告[J].經濟界,2010-6.
[5] 辛永容.中國制造業勞動力成本的影響因素研究[J].價格月刊,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