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琳 程琳
摘 要:高校是一個培養人才的地方,作為我國的高等教育機構,它是我國未來的希望、科研的前線,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一旦出現,可謂是牽一發而動全身,必將備受社會各界的關注,不僅給高校自身帶來極為惡劣的影響,還引起我國的教育體制的動蕩,因而對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可謂是勢在必行。本文結合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現實狀況,分析其出現的原因,進而探討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措施,希望還給廣大學子一個安全和諧的環境,維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關鍵詞: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現狀分析;產生原因;預防措施
基金:2011年吉林省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成果,項目名稱: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與處置對策研究,項目編號:2011B237
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是指在高等院校中,突然發生的,有多人參與,為達到某種目的,使用一些非常手段,直接或間接威脅校園的和諧安定,甚至對社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為了避免此類問題的發生,我們要從根源探尋預防問題的方法,防患于未然。
1 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現實狀況
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普通高校在校學生數為2231.7929萬人,高校學生人數在世界上是數一數二的,但是隨之帶來的弊端也日益凸顯,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也時有發生,危急在校大師生的利益,破壞和諧的校園文化,但是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相對于社會突發群體性事件而言,程度較輕,目的較為單純,只是在校的利益受到了威脅,為維護自己的相關利益而采取的不當的行為方式,同時應當注意的是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暴力沖突較少,很少采用打砸等比較極端的方式來宣泄情緒以達到自己的目的,相反高校學生的受教育程度相對較高,利用網絡作為媒介參與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之中,表達自己的真實心聲來達到自己的目的。總的來說我國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現實狀況并不算壞,因而應該在維持原有狀況的同時不斷完善預防機制,以保證高校的和諧的校園文化。
2 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成因
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原因在于在校的學子利益受損,得不到合理的解釋容易采取極端的行為,威脅校園的和諧;高校人才輩出,是探討國家政治、社會焦點問題的前沿陣地,同時高校學生充滿了青春活力,但是性格沖動,在國內外矛盾凸顯的環境下,可能會不計后果,用非常手段來抵制矛盾,不僅傷害了自己,也會波及到高校的師生;高校的學子涉世不深,分辨能力有限,許多分裂分子利用高校學生的單純以及影響力制造突發群體性事件以達到他們破壞社會安定和諧的目的;最后高校的管理體制在這方面可能存在著欠缺,導致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頻發。
3 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措施
3.1 遵循高校公平公開的原則
在高校中發生突發群體性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大學生的利益發生了沖突,自己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此時一定要遵循公平公開的原則,減少突發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可能性,例如在黨課名額、黨員名額以及其他榮譽的分配方面,若不采用公開透明的方式選擇最優秀的學生,想必會引起高校學生的不滿乃至直接導致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因而高校對于榮譽的選拔要堅持公開公平的原則,采用讓高校學子所認可的方式,不論是對高校正常工作的開展,還是對突發群體性事件的預防方面都是有益無害的。
3.2 引導高校學生的政治導向
高校是科技的前沿,思想極為進步,它擁有一群特殊的群體,也就意味著它不平凡的地位和不同尋常的職責。當代的學生關心國家政治,關注社會的熱點問題,對相關問題的熱忱遠遠超過一般人,他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去幫助其他人,改變社會現狀,盡管自己的力量是極為微薄的,如果達不到自己的目的,可能會采取非常手段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因為在高校中要積極引導學生的政治導向,讓高校學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學會站在全局的角度去思考問題、衡量問題,加強學生的思想教育建設,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在今后處理問題方面要運用理性的思維方式,讓自己真正地了解社會,辯證地看待各種社會現象,為構建校園文化以及和諧社會貢獻出自己的綿薄之力。
3.3 完善高校的管理機制
由于高校管理機制的欠缺,會被有些人利用制造事端去傷害更多的人,從而我們應該建立完善的高校管理機制,不給居心叵測的人以可乘之機,從制度上減少突發群體性事件出現的可能,完善的高校管理機制為我們預防和解決此類事件都會有不可替代的借鑒意義,對某些不安分的學生都會有震懾的作用,時刻為他們敲響警鐘。
3.4 建立有效的投訴機構
高校應該設立有效的投訴機構,解決學生的現實問題。高校學生一般都會比較敏感,對于不公平的待遇和現實,要讓他們有地方去表達、去傾訴,所反映的問題能夠得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學生的情緒得到了有效地疏導;完善高校的投訴機制,讓學生有勇氣說,并且有話說,從學生那里去了解學校的現實狀況,以學生為本,從他們的角度出發,讓高校真正成為一種精神的支撐而不是作為禁錮學子的枷鎖,只有擺正了自己的位置,才能真正地為社會服務,借助廣大學子的力量發揮高校應有的作用。也從另一方面避免了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發生的可能。
3.5 加強高校警衛人員的培訓
維護高校正常的運作和安定的環境,需要校領導的正確決策,更離不開警衛人員的付出,警衛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常常會巡視校園,以便能夠第一時間發現問題,將解決不了的問題及時上報,進而可以避免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的發生或態勢的惡化,因而高校的警衛人員要經過嚴格的上崗培訓和考核,能夠善于觀察周邊的環境,更重要的是要負責任,讓高校警衛人員成為一道堅實的屏障,有效地保障校園師生的安全。
3.6 預警機制的建立和實施
預警機制是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預防的重中之重,可以說如果缺乏高校預警機制,防范的措施可能僅僅是花架子中看不中用,完全沒有意義,制定高校預警機制要考慮到學校的具體情況盡可能的人性化,并要根據內外部環境的變化時時更新,做到萬無一失,建立完善的預警機制后不要束之高閣,而是將預警機制的運作方式和意義通過海報、講座、演練等方式傳播給高校的師生,在被人熟知之后,預警機制才能真正地發揮其作用,維護高校的安定團結。
高校在社會乃至國家的影響力都是舉足輕重的,在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傳播知識、服務社會方面都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一石激起千層浪”,若高校發生突發群體性事件,所造成的后果必會不堪設想。由此可見高校受到的壓力很大而且肩上的責任很重,高校的相關負責人也在不斷地尋求新的途徑預防高校突發群體性事件,努力為學生構建和諧的校園文化,促進社會的和諧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傅真放,張惠榮,韋平.高校突發性學生群體事件的防范和控制機制.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11,8(13).
[2]張正金.大學生突發性群體事件的危機管理.遼寧醫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11(9).
作者簡介
張春琳(1974—),男,吉林省吉林市人,東北電力大學招生就業處講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程琳(1980-),女,吉林省德惠市人,碩士研究生,吉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 英美文學,英語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