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赟
這幾年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和日常生活息息相關,能夠幫助他們提升生活質量的各種新事物和新資訊有了較為強烈的要求。在此基礎上,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成了全國各地老百姓的關注的焦點。那么對于生活服務類節目的定位,選題,以及主持人的語言特點,個性發揮,素質要求都有著哪些變化呢?
1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持特點
1.1 身份感把握正確、恰當合適
想要做一個好的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就要給自己的身份角色定好位,崔永元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做節目主持人有兩個前提一是心態,二是技巧。這心態就是平民心態,想要觀眾接受你,就必須讓他們覺得你和他們一樣,活生生的生活在他們周圍,有時候可能會和他們有一樣的困惑。董浩在主持《天天飲食》的時候,有一次,教大家做蓑衣黃瓜,把黃瓜兩頭切掉以后,他說了一句:咱們都是老百姓啊,這東西做菜不好看,扔了又可惜了,干脆……于是,他拿著兩截黃瓜頭就塞進了嘴里。他的這種鄰居大叔的做法,不僅活躍了氣氛,還拉近了與老百姓之間的距離。但如,某地方臺有位主持人在做一檔老年健康節目的時候,她的語言表達是裝老練,教育的語氣,而不是交流,探討式的,正是因為這位主持人沒有擺正自己的身份位置,沒有把握恰當的身份感,所以導致語氣交流錯誤。
1.2 語言通俗易懂、生動簡練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主要傳播對象是老百姓,并且這一類節目受眾在收聽收看節目時往往是伴隨性的,所以采用的語言常常選取的都是容易讓老百姓聽得懂的詞匯來傳達節目的信息。
1.3 風格親切自然、輕松幽默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都應該常常抱有這樣的心態來主持節目:你的受眾是你的一個朋友或者一個鄰居,他(她)現在遇到了一個生活中的小問題,你恰恰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所以你們聊了起來。有些人普通話不標準,但是非常輕松幽默,很具有感染力。
1.4 非語言符號設置巧妙、運用得體
在主持節目過程中,主持人要被受眾接納,并進一步取得好的傳播效果,就需要盡可能地調動一切手段、運用多種信息符號,試圖攻破受眾的心理防線。在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種種傳播手段中,除語言符號外,非語言符號,即主持人的相貌,服飾、表情、體態,以及使用的道具等亦可成為主持人傳播的重要策略。語言學家愛德華·薩丕爾將其稱作“一種不見諸文字,無人知曉,但大家都能理解的微妙代碼。”在主持人參與的這種類似人際傳播的大眾傳播中,非語言符號所傳遞的信息量不容忽視。研究表明,在有兩個人傳播的局面中,有一半以上的含義是通過非語言傳播的。
2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應具備的素質
2.1 親切真誠的形象和態度
作為貼近生活、服務大眾的電視節目,主旨是為百姓服務,關注百姓關心的話題,做百姓生活的好幫手。所以,電視生活類節目主持人首先應該做到讓觀眾觀看節目時是愉快輕松的,就是說要有觀眾緣。除了一定的長相,服裝之外,更為重要的是主持人在節目中的真情流露。很多主持人不寫稿子,不做前期采訪,照本宣科的念稿子,沒有將這些文字化成自己的語言,讓觀眾覺得生硬。只有主持人自己獨居個性,觀眾才會覺得親切,才會對主持人和他主持的節目產生信任感。
2.2 豐富的生活常識和閱歷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在滿足受眾知識信息需要的同時,也要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閱歷一直以來都是人生的一種財富,經過歲月積累表現出來的智慧,所以主持人個人的生活閱歷和對人生的感悟就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當然,主持人還需要專業的生活知識和技能。電視生活服務類主持人更應該如此,對生活中的各個方面,如飲食、服裝、家居、汽車等都要具備一定的涉獵程度,對于一個常年主持同一類型節目的主持人來說,甚至要成為這個方面的半個專家。
2.3 自覺的服務意識和心態
首先,擺正自身的位置,應該清醒的認識到自己是信息知識的傳遞者,如果我們把節目當中的信息看作商品的話,那么主持人就應當扮演售貨員的角色,從而確定服務的心態。而不能擺出“專家”的架子,成為受眾的教授者,高高在上的為受眾傳遞信息。如果對自身定位不準確,長久下去,“盛氣凌人”的語調就會出現在節目當中,而我們必須認識到是否接受這個節目和主持人的最終決定權永遠存在于受眾的手中。
其次,必須永遠把受眾的需要作為自己制作主持節目的準繩。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可以在知識水平上成為專家,但是不可以在對待事物的思維方式
上成為專家。我們知道,所謂“專家”就是對某一領域的知識具備廣泛而且深刻的掌握,但是往往在生活中,我們老百姓所需要的只是這一知識體系中與自身生活息息相關的最表層的部分。如果我們站在一個專家的角度上去主持一個節目,
往往會出現主持人所說的話題,受眾并不感興趣;而受眾所關心的話題,主持人卻忽略掉了。
3 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的現實性訴求
3.1 深厚的語言功力
口頭語言是節目主持人表達節目內容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主持人的口語形式是多種多樣的,別具特色的語言風格為表征,它是主持人節目的重要表達形式,也是反映節目主持人個性、才華的重要方面。然而,在一些烹飪類的節目中,主持人的即興口語能力令人擔憂,肚里沒貨,整個節目下來基本上只能說“嗯、是、就是”之類的話,連起碼的語言密度也沒有。有的主持人語法結構意識淡漠,使用“那么呢”、“接下來”、“而且”、“然后呢”之類的詞語頻率之高,到了令人心煩的程度。有時,一檔節目下來竟說了五十多個“那么”。所以,首先,如何少說水詞,讓語言精煉幽默是考察主持人語言功力的一個標準。
其次,語言表達要有自己的特色,要富有感染力。服務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要平實自然,讓觀眾聽起來是主持人的肺腑之言。在此基礎上,根據當時氛圍下的語言表達需要,可以適當運用夸張、含蓄等語言表達方式,同時還要注意掌握一些語言表達上的技能,如分寸、節奏、語氣、重音、停連等等,只有做到了這些,主持人才能對語言駕馭自如,使語言表達富有自己的特色。
3.2 高尚的審美格調
現在部分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在審美上存在缺陷,從而導致節目出現低齡化,低俗化的趨勢,所以首先要在審美情趣和文化修養方面提高自己。有一些主持人素質確實很低,開的玩笑沒有尺度。另外,有些人把一些外來的、本來是由于缺陷造成的語言表達方式或是語調,當作一種時髦用到節目當中,說出來的話嗲聲嗲氣,結果造成審美情趣的低下。
所以,對于主持人來說,矯揉造作和脫離生活都是不可取的,應該平和自然,貼近生活,貼近觀眾。
3.3 獨特的創新能力
只有參與策劃,才能真正了解節目的目的、觀眾的需要,做到貼近群眾,貼近生活,所以對于如何提高主持人的策劃創新能力是當務之急。一名優秀的具有創新思維的節目主持人應該是集形體魅力、捕捉能力和表達能力為一體的。也就是說不僅要有良好的外型外貌,還要做心靈的捕手、控制局面的高手。而這一切決不是主持人與生俱來的,必須經過艱苦的錘煉和積累。
4 結論
在電視生活服務類節目的發展過程中,主持人不斷提高自身素質及駕馭節目的能力,用淵博的知識、精辟的見解、機智的談吐,在觀眾心目中樹立自己的形象和地位,做觀眾的知心朋友。所以,我們要求主持人盡量多參與節目的前期策劃、制作工作,力爭做到從語言到服飾化妝都要注意與整期節目風格相吻合,做到平和、親近、自然。總之,作為一名優秀的生活服務類節目主持人來說,要不斷提高自身的語言功力,品位格調,創新能力,使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認可你,喜歡你,成為他們中的一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