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小亮
摘 要:大學生科學商店作為舶來品,落地上海、投身科普服務已近7年。作為科普服務組織,科學商店在科學普及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美麗城市建設等方面作用明顯、成效顯著。隨著需求的變化、人才的流動、投入的限制,科學商店亟待創新運維方式、驅動價值實現、強化轉型發展。文章以科學商店的初始教育價值定位為起點,研究、分析落地依賴遭遇的挑戰和問題,提出重新定位和發展的意見。
關鍵詞:科學商店;人才培養;價值
大學生科學商店(Science Shop)①起源于20世紀70年代的荷蘭,成長于歐美。2006年11月,作為新興事物,因科教興國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戰略而被引入中國,她承載著促進高校、企業、社區在科學普及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美麗城市建設等方面共同合作的責任。上海大學生科學商店經過7年的建設形成了三方面的共識:一是科學商店是一個資源整合的平臺,政府科技與教育部門、企業、高校、居民、學生攜手共進,協調發展;二是科學商店是大學生提高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舞臺,在服務中發現問題,在研究中解決問題;三是科學商店的育人內涵和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的目標高度契合,為創新型人才培養提供了重要平臺②。三方面共識中尤以育人為重,可見其教育價值之高。隨著大學生科學商店的建設和發展,尤其是需求的變化、人才的流動、投入的限制等問題不斷的警示著科學商店的創新、發展和轉型。
一、科學商店的初始定位及其價值考量
首先是育人。高等院校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搖籃,注重培養學生實踐動手能力與刻苦實干精神、創新能力與創新精神、有效溝通與交流能力。要培養新形勢下的創新型人才,更應突破學時有限的課堂教學,打通一課與二課渠道,針對性地借助社會資源,科學商店就體現了這樣的職能。通過實踐服務,培養學生融入基層一線、腳踏實地的精神,培養敢于突破技術應用瓶頸、勇于創新精神。對比第一課堂與科學商店育人之間的不同,我們可以發現課堂教學重視知識的建構,科學商店注重實踐的積累;課堂教學以灌輸為主,更多的是教師為主體,科學商店以自育為主,更多的是學生為主體;課堂教學的內容相對穩定,科學商店的內容更加豐富。
其次是服務??茖W商店的核心理念之一就是“服務”,這是致力于拆除科學和生活之間壁壘的學者們所要詮釋的科學的真正價值。而科學商店特殊的所屬關系決定了她不僅為符合社會發展要求的人才培養提供助力和平臺,也承襲了大學的服務功能,為社區、企業提供科學服務。服務就需要正視公眾的需求,建立暢通的渠道,只有這樣才能在建設和諧社會、美麗中國的偉業中,體現并實現科學商店的價值。
第三是效益??茖W商店的運營如果只有投入而沒有產出的話,那么她的發展是不成功,也無法持續的。所以,科學商店在運營過程中也注重效益的產生,而衡量科學商店的效益,要結合政治效益、經濟效益和文化效益充分考慮。政治效益體現在國與國的競爭上,體現在人才的培養和發展上,體現在創新型國家的建設上;經濟效益不僅體現在科學商店本身運營的開源節流上,更體現在其成果的產業轉化和生動的科普活動上;文化效益體現在科學理念的普及、科學文化氛圍的營造和科技成果的推廣上,促進科學知識的普及、貢獻和科研成果的轉化和共享。
二、簡況、問題及其對策
大學生科學商店落戶上海以來,已有15家高校結合自身學科專業優勢在全市17個區縣100余家門店,內容設計節能環保、醫療健康、信息技術、汽車交通、家電維護、食品安全、法律援助、理財咨詢等方面,年服務群眾近20萬人次。與此同時社區市民需求的多樣性和多變性、師生志愿者群體的流動性和積極性、市、校等主管部門投入的限制性和其本身的非營利性,都對科學商店的進一步發展提出了諸多挑戰。
一是無償服務,更應注重服務態度的人性化。科學商店主要開展社區無償志愿服務,且多數以上門服務為主,急居民之所急,解民之所困。雖然為無償志愿服務,但不可隨意降低服務要求,怠慢居民需求,科普志愿者應該設身處地從居民的角度去考慮和解決問題,增進彼此的理解和尊重,從而創造出融洽的溝通交際環境。
二是需求多變,更應注重內容設計的特色化和服務教師的專業化。內容設計的特色化方面,科學商店主張結合研究、教學為社會提供服務,社會組織或居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向科學商店提出尋求幫助。解決的方式是,科學商店的“員工”將“需要”納入研究項目,不斷豐富服務內容、提升服務水平、形成服務特色,為科學商店的可持續發展奠定基礎。服務教師的專業化方面,科學商店活動離不開具備強大科研實力或者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老師指導。各服務部業務指導老師主要是研究服務部本身的建設與發展,利用常效的學分機制對志愿者學生進行專業化指導,同時根據公益活動的具體問題開展相關的科學商店系列講座、社區咨詢和日常咨詢等工作,指導學生在線回答社區居民提出的相關問題等。
三是人員流動,更應注重服務標準的科學化。科學商店在建立之初就在調研的基礎上形成了自身的服務標準與評價標準,為后續的發展奠定了好的基礎。由于科學商店的科普志愿者均為在校大學生,其流動性特征明顯,要避免因人員變更導致服務品質降低的主要途徑就是要加強對科普志愿者的專業培訓,強化標準、提升水平、創新形式,即要保證服務質量就必須注重服務的標準化建設。
四是信息社會,更應注重服務方式的網絡化?!罢l學會了運用網絡 誰就掌握了公眾與志愿者的脈搏”,高校大學生科學商店可以充分發揮師生志愿者的信息化優勢,通過網站和微博建設,大大地增強了網絡互動,特別是在線解答一些專業性的問題,使交流活動有專題、有載體、有平臺,加上運行和保障實現流程化、規范化和日常化管理,大學生科學商店的服務方式網絡化水平得到有力提升。
五是投入限制,更應注重服務機制的長效化和服務保障的常態化。隨著大學生科學商店的逐年投入,基礎設施的日趨完善,后續的建設和維護資金肯定會逐年降低并限制支出,加上大學生科學商店本身的非營利性屬性,其后續的運營和發展將遭遇諸多挑戰③。在此背景下,加強機制建設、構建保障體系,通過完善的科學商店實施方案、管理辦法、項目研究管理辦法、指導老師管理辦法、志愿者管理辦法等多項全面、細致、規范的運營管理辦法來確保各項服務的長效化、常態化,同時以高效的運維降低成本,將投入限制轉變成為轉型發展的催化劑。
三、創新與發展趨勢
1.定位與功能創新
(1)助力創新人才培養
志愿者服務已經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渠道,成為高校復合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實現柔性管理的有效途徑④。大學生作為“學校人”在走向“社會人”的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工作技能的脫節、個人憧憬與現實情況的脫節問題不可避免。大學生需要通過科學商店的實踐,了解社會、認識國情、增長才干、鍛煉意志、培養品格,同時走出校門、深入基層、深入群眾、深入實際,開展教學實踐、專業實習、社會調查、生產勞動、公益活動、科技發明等,把在課堂上學習到的抽象知識轉化為具體實際的生產力,使大學生參與奉獻科學商店服務的過程本身就成為了一個接受教育、提升責任的過程。
(2)服務美麗中國建設
公眾需要理解科學,科學也需要理解公眾,科學商店架起了科學與社會之間的橋梁??茖W商店的研究課題與項目均來源于社區居民的現實需求,在針對他們的實際問題提供科學幫助過程中,拉近了科學與公眾的距離,引領公眾認識和走進科學,通過科普知識的傳播和科學方法的教授,讓公眾對科學越來越熟悉,越來越了解,有效促進了公民素質的提升。
(3)服務社會科普需求⑤
在以往的科學研究中,研究者會根據自己的研究興趣選擇感興趣的問題作為研究對象,研究過程的開展也是在實驗室或書房中進行,很少考慮到所開發成果的市場需要。但在科學商店,各類課題研究大多來源于社區居民或企業的現實需要,研究過程也是在不斷的實踐與探索中進行,這樣就符合了公眾的切身利益,激發了公眾的參與興趣,吸引公眾自覺、自愿的參與到科學研究中來,有效滿足了社會科普需求。
2.借助新媒體,創新服務形態
加強科學商店的輿論宣傳,報道科學商店的成功案例,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網站等媒介提高科學商店的社會認知程度,為科學商店的持續發展創造良好的輿論環境。借助新型媒體網絡進一步做好科學商店“服務菜單”的宣傳工作,為居民提供網絡預約服務的新路徑,提高社區服務的數量與質量,加強志愿者扎根服務社區的過程體驗,通過微感言、微幸福的分享拓展科學商店的宣傳空間。
3.變“量”為“質”,實現價值品質的提升
科學商店的發展,給公眾帶來了很多的財富和福利,科學商店門店的服務活動對于民眾的進步起到了面對面的牽引作用??茖W商店活動的研究性,能夠降低牽扯到公眾的利益,公眾的健康,公眾的全面發展的科學技術風險。隨著民眾日益增長的科普文化需求,科學商店也在不斷提升服務質量,拓展服務項目,強化服務標準與規范,為公眾接觸、認識、了解、支持、推動科學商店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4.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拓展教師專業化、職業化發展新領域
大學生科學商店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把手,各高??茖W商店以對學生成長負責的態度,調動全院力量特別是輔導員、專業教師的力量促進其向專業化、職業化的方向發展,為其發展提供了新的領域。輔導員在志愿者招募培訓、日常運行管理等方面作用明顯,使他們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成為可能。
總之,大學生科學商店身負服務創新人才培養、社會科學普及和美麗中國建設的重要使命,在面對需求的變化、人才的流動、投入的限制等挑戰之時,亟須抓住其根本使命,創新服務形態,服務變“量”為“質”,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為強化其核心的教育價值,實現其長期、可持續的發展奠定基礎。
引文注釋
① 大學生科學商店(Science Shop)是依托大學、植根社區的科學研究與普及組織,旨在解答居民和非政府組織的科學疑問,為市民社會關心的問題提供獨立的(沒有利益關系)、參與式的研究,建立連接大學和社會的橋梁.
② 潘清.“科學商店”在技術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7)下.
③ 金盛蘭. 非營利組織與中國志愿服務發展面臨問題的解決[J].北京論壇,(2010).
④ 蒯海章.高校大學生志愿服務行動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D].南昌大學,2009.
⑤ 陳立俊,史悅.科學商店:大學生志愿者服務社區科普新路徑[J].當代青年研究,2010(1).
(作者單位:上海電機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