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強
摘 要:思維能力關系到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否真正學會并達到會學的效果。語文學科的特殊性,更需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理解課文,從而使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好語文。
關鍵詞:思維能力;高效課堂;思維模式
法國著名思想家帕斯卡爾說過:“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上積極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有助于提高課堂效率,真正實現學生的樂學與會學。
一、從學科的角度看,應引導學生樹立一種會思考、會學習的思維模式
小學生是各種能力培養的最好階段,對于他們來說,什么都是新鮮的。那么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究竟應該思考什么呢?美國教育學家布盧姆按照認知的復雜程度,將思維過程具體分為由低到高六個行為表現:記憶、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記憶、理解和應用,通常被稱為低階思維,這三項主要是針對基礎知識本身的。比如,一個知識點首先你記沒記住,也就是基礎是否夯實,然后你能不能理解知識本身是什么意思,再接著是對知識理解基礎上的一個運用;而分析、綜合和評價,通常被稱之為高階思維,就是在基礎知識的基礎上,把情境材料、假設條件加入,讓學生
根據所學去進行一個綜合歸納整理,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思維
能力。
我的做法是:一是在訓練中培養。比如,在新課的自主學習中,要求學生自己檢索相關信息,畫出課文中的關鍵字詞。二是要重視夯實基礎知識。語文的知識功底是獲取和解讀試題信息的基礎。基礎知識越深厚,對信息的感受越敏銳,對事物的判斷則越準確。三是要創設條件讓學生親自去解讀和獲取信息。在教授了學生方法和思路之后,應該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從而形成習慣。但是老師要做好導航燈,適時給予點撥。例如,在講解習題時,要讓學生讀題,能鍛煉學生“抑揚頓挫”,學生通過讀題,也能讀到題中的隱含信息,找到解題關鍵。
二、從學習模式來看,想要得高分不能單打獨斗
在我的課堂上,我會用蘆葦這個例子給學生打比喻,強調小組學習的重要性。學生在小組學習的過程中,能夠各抒己見,并且在小組中,沒有學優生和學困生之分,大家感覺是平等的,學習起來比較有興趣。學生在討論問題的過程中,就培養和鍛煉了高階思維的能力。最后一個環節就是展示小組的學習成果,教師要予以點評和更正。例如,一道題不會都是有原因的,是什么原因,只有學生自己清楚,所以,在問題解決完之后,要給學生一個反思的空間,想一想理想和現實、正確與錯誤,為什么距離總是那么近,但結果總是很氣人。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扎實地學習知識,最終取得優異的成績。
思維能力的培養,對于學生自主學習、獨立思考等都有著深遠的意義,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的順利進行得益于它的存在和形成,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打造出小學語文的高效課堂。
(作者單位 遼寧省錦州市黑山縣英城子鄉朝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