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磊
摘 要:本文研究了三類旅游上市公司的發展現狀,重點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四個方面,選擇12個具體財務指標分析旅游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在此基礎上提出了旅游上市公司發展建議。
關鍵詞:旅游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對策研究
一、旅游上市公司發展概況
在上海證劵交易所和深圳證劵交易所成立后不久,就有旅游上市公司出現,在上海證劵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旅游公司是新錦江(1993年6月)。在深圳證劵交易所上市的第一家公司是東方賓館。截止到2012年5月,我國旅游上市公司共32家,其中在上海證劵交易所社會服務類上市的旅游企業有13家,其中A股、B股均上市的公司有3家,上海錦江國際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單獨在B股上市。在深圳證劵交易所上市的旅游公司共19家,其中宋城股份和騰邦國際屬于創業板。
本文根據證監會2001發布的《上市公司行業分類指引》的分類方法中規定,當公司某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則將其劃入該業務相對應的類別。當公司沒有一類業務的營業收入比重大于或等于50%時,如果某類業務營業收入比重比其他業務收入比重均高出30%,則將該公司劃入此類業務相對應的行業類別;否則,將其劃為綜合類。其中旅游業屬于K類——社會服務業。
在證監會的分類基礎上,旅游行業的研究者根據上市公司的經營范圍不同,一般又將旅游板塊分為三類,一類是酒店餐飲類(主要以酒店經營、餐飲服務為主的旅游上市公司),第二類是資源類(主要包括依托一定旅游資源上市的景區企業),還有一類是綜合類(包括多元化經營的各種旅游企業)。本文采用的分類方法綜合了證監會和行業學者的方法。
本文主要的分析樣本是A股旅游上市公司情況,剔除B股、創業板、ST股(因其經營發生過重大變化)和上市未滿3年的公司,其后所剩的分析樣本數為22家。其中綜合類公司9家,資源類公司7家,酒店、餐飲類公司6家。數據來源為上海證劵交易所、深圳證劵交易所、證劵之星、新浪財經等多家媒體發布的2011年上市公司統計年報。
1.旅游上市公司地域分布相對廣泛,上市時間呈階段性
樣本旅游上市公司共分布在全國12個省、市、自治區,其中占前兩位的省區是北京和廣東。北京市共有5家上市旅游公司,約占總量的23%;廣東省有4家上市旅游公司,約占18%。從區域上看,7大區域都有分布。其中東北地區1家,華北地區5家,華東4家,華中1家,華南5家,西南4家,西北2家。旅游上市公司主要集中在上海、北京、廣東這樣的經濟發達省區和如云南、四川這樣的旅游業發達省區。
從上市時間上看,呈現出2000年前集中上市,2000年后上市數量減少的特點。2000年前,特別是1996年和1997年共有8家旅游公司上市,旅游上市公司的數量達到高潮,探討其原因在于1993年旅游企業開始接觸到股票融資方式及資本運營課題,經過幾年的準備,到96年和97年各項工作就緒,時機成熟。而到2000年后,旅游上市公司數量減少,一方面的原因在于條件成熟的企業均已上市,另一方面的原因是非典對旅游業產生了較大影響。到了2007年以后,旅游上市公司又出現了較大增長,如2007年上市的旅游公司就有3家。
2.旅游上市公司總量較小,結構合理
截止到2012年6月10日,滬深兩市共有上市公司2430家,其中在深圳證劵交易所上市的有1487家,在上海證劵交易所上市的有943家。這其中只有32家旅游公司,約占總量的1.32%。在上證指數中2010年也僅有中國國旅入選到上證180指數范圍內。
旅游產業具有綜合性,涵蓋的范圍較廣。雖然旅游景區、旅游酒店、旅行社等同屬于旅游業,但是他們的經營目標和經營方式存在著較大區別。目前上市的旅游公司基本上均衡的分布在酒店餐飲類、資源類和綜合類之間,數量分別為6家、7家和9家。
3.旅游上市公司財務狀況分析
旅游上市公司的財務狀況顯示出差異較大的特點,下文從盈利能力、償債能力、成長能力和資本運營能力四個方面,選擇12個具體財務指標分析旅游上市企業的財務狀況。
(1)盈利能力總體不突出,旅游上市公司差別較大
盈利能力是衡量企業經營業績的重點指標,反映企業賺取利潤的能力。選取每股收益、主營業務收益率、凈資產收益率和總資產利潤率4個具體財務指標分析后可得出的結論是資源類的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最強,其次是酒店餐飲類,最后的是綜合類。究其原因是因為資源類的旅游上市公司擁有壟斷性資源,并且擁有自主定價權,此外政府的投入也較大。而綜合類因業務涵蓋廣,在旅游主營業務方面專心程度較差,因此盈利能力也較低。
旅游上市公司盈利能力差別較大。以每股收益為例,每股收益反映每股資產創造的稅后利潤,2011年旅游上市公司每股平均收益僅為0.3296元。從類別上看每股收益最好的是資源類,其次是酒店餐飲類,而綜合類的旅游上市公司創造的利潤最少。各類別中不同的旅游公司也差別較大,如綜合類里面每股收益最好的是中國國旅,每股收益0.778元,而同類里面的國旅聯合的每股收益為負。
(2)長期償債能力和短期償債能力有進一步改善
償債能力能反映企業在債務到期時償還債務的能力。其中資產負債率可以反映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流動比率和速動比率可以反映出企業的短期償債能力。據2011年數據可知旅游上市企業的長期償債能力為38.3478%,屬于較強償債能力。旅游上市公司的短期償債各企業情況有差別。流動比率最高的是綜合類企業,然后是酒店餐飲類,最差的是資源類企業。理論界普遍認為流動比率比較適宜的值為2,可見除綜合類的償債能力較為合適外,其他兩類的償債能力較弱。速動比率方面學者們普遍認為速動比率為0.6—1較為合理,大于1說明企業具有足夠的償債能力,反之則相反。綜合類和酒店餐飲類旅游企業的速動比率大于1,而資源類旅游企業的速動比率為0.6625,說明短期償債能力相當較弱。
(3)成長能力欠佳,提升空間較大
成長能力各項指標是反映企業成長能力和發展趨勢的重要指標。旅游上市公司的成長能力在所有上市公司的排名中處于中等水平,這與迅速發展的中國旅游業發展不協調。分析2011年數據可知,總資產增長率方面,綜合類旅游公司因為多元化經營在資產的增值方面效果較好;而資源類旅游上市公司因壟斷經營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收入較好;凈利潤增值方面資源類旅游上市公司依托無可復制的資源優勢,利潤增長很快。酒店餐飲類公司凈利潤增長穩定,而綜合類的旅游上市公司呈現微弱增長態勢。
三、旅游上市公司發展的建議
1.抓住機遇,有條件的旅游企業應積極上市
近年來旅游業的經濟作用日益體現,旅游業已經成為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龐大的國內外旅游需求,使得旅游企業面臨經營的良好環境,旅游企業應該積極利用有利條件上市參與資本的運作。盡管2008年的金融危機波及到了中國旅游業,但是國家適時出臺了一系列提升內需,發展旅游業的政策,這些都為旅游企業發展提供基礎。
此外中國旅游企業缺乏國際知名的大型旅游集團,旅游企業應積極進行旅游產業的調整整合、結構優化和產業升級。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依托有競爭力的旅游企業,鼓勵強強聯合、跨地區兼并重組,積極上市。
2.積極發展主業,培養核心競爭力
目前旅游上市公司經營多元化趨勢明顯,所涉及的行業包括高科技、房地產、商貿零售等多個行業,有的企業在多元化的過程中受益,而有的旅游企業卻出現了資產總量增長而主業業務下降的結果。究其原因是因為主業不突出,忽視核心競爭力培養造成的。旅游上市公司的持續、健康的發展離不開主營業務的精進。只有核心業務定位清晰,提供專業化的產品才可能使公司產品擁有充分的市場定價能力。
3.加強成本控制,提高財務風險管理
旅游企業應該加強成本費用的控制,將成本管理貫徹到生產經營活動的全過程。旅游企業可以利用信息管理系統,簡化流程,壓縮開支。同時也應當控制期間費用,尤其是加強對管理費用的控制,轉變管理方式,提高管理效率,盡可能地降低管理費用。只有嚴格控制成本費用,才能在收入增長的同時不降低盈利水平。
旅游企業屬于對內外部環境依賴程度較大的產業,加強對財務風險的識別和評估,注意防范內部環境和外部環境引發的財務風險對旅游企業十分重要。選擇合理的投資項目,加強內部控制,提高營運資本周轉效率。
參考文獻
[1] 楊彥鋒,劉麗敏.中國旅游上市公司財務分析及對策研究[J].財會研究,2011(19).
[2] 戴學峰.旅游上市公司經營狀況分析[J].旅游學刊,2000(01).
[3] 尹美群,陶蕾.旅游上市公司績效評價研究—以中青旅為例[J].財會通訊,2011(27)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行政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