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如峰
摘 要:新課改不僅僅是教學內容的變革,還是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整個教學模式改革。班級管理改革的進行也是新課改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以新課改理念為基礎,探討了傳統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問題,并就這些問題以新課改為理論基礎提出見解和看法,以期望為我國的初中教育發展作出微薄貢獻。
關鍵詞:新課改;班級管理;班級氛圍
隨著教育教學理念的發展,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也隨之開展起來。教學改革不僅僅是教科書和教學內容的改變,還是教學理念的革新,是人才培養模式的變革。新課改是一個系統的工程。班級管理改革正是這一系統的一個組成部分。
班級是構成學校的基礎,學校的特色也在每一個班級中體
現,學校課改的實施也是通過班級教學來實施的。班級管理的成績也決定了學校教學任務和教學目標的實現。因此,班級管理工作可以說是學校工作的基礎。要想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以使其適應新課改的需要,就必須要對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進行改革。
在傳統的班級管理中,學生是被管理的對象,是管理中的客體。在這種管理體制下,學生沒有了自主性,學生評價成了管理學生的一種手段,而不是對學生的發展作出的結論,進而失去了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隨著新課改的進行,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正在被打破,傳統的班級管理理念也在逐漸被新的辦理理念所取代,以學生為中心,以學生發展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經成了教育管理者的共識。在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中,教師管理的中心和主導。班主任是班級權力的中心,班級的所有事情都是由教師決定。班級的規章制度、集體活動的展開則是由班主任決定的。學生之間的糾紛、沖突也是由班主任做評判。這種管理制度下,班級的活動,管理都是硬性的執行,學生沒有任何實質的自主權力。
傳統的班級管理,都是以完成學校的教學管理任務為最終目的。這種情況下,班級管理是以學校中心,學生就成為完成任務的工具,進而忽略了學生的發展。不僅如此,在傳統的管理體制下,成績是評判管理好壞的唯一標準,嚴重的時候甚至以學生考試分數高低作為評判管理的標準。這就使得班級管理的單一化,進而導致學生學校生活的單一,違背了人性培養的多元化規律。這也造成了班級管理硬化。因此,傳統的班級管理模式和理念不利于學生的培養,也不利于新課改的實施。
隨著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用)》的頒布和實施,新的教育教學理念也在迅速傳播到中小學教學和班級管理之中。新課改強調學生為中心,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基于這種理念,新課改下的初中班級管理改革就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一、在班級管理中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
學生就具有獨立人格的主體,這就決定了學生在學習中是各具特色,各不相同的。因此,在班級管理中也不能將學生整齊劃一地進行管理,這就要求教師不能以統一的標準來衡量學生。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關注每一個學生的發展,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這就要求我們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性。學校是教育人的地方,換言之學校就是給人犯錯誤的地方,這一點對于中學生而言更是如此。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有著自己的認識和選擇,也就不可避免地要犯錯誤。作為班主任要允許學生犯錯誤,因為我們的職責就是為學生指出錯誤,并使其在以后的生活中避免重犯。要想做到這一點,就要深入理解新課改理念,樹立正確的學生觀念。班主任必須把學生當作完整的生命存在來尊重,允許學生有犯錯誤的體驗,尊重他們的自由選擇,善于發現他們的價值。
二、管理要制度化
所謂制度化管理是在班級管理中要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及學校的規定。在以往的教學管理中,尤其是對學生進行懲罰的過程中,侵犯學生基本權利,乃至對學生造成嚴重傷害的事件可謂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各種法規制度的完善,人的法律意識也在不斷增強。在進行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教師要尊重學生的權利。要做到這點,我們就要提高自己的法律觀念。同時在班級治理的過程中,我們將各種管理制度化,所謂制度化就是不因班主任的感情變化而變化。要想真正地做到這一點,還需要學校作出相應的配套措施。首先,學校要制訂科學的規章制度,為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提供文本基礎;其次,要加強對班級管理的監督,對于任何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要給予相應的懲罰。
三、營造民主的現代化的班級氛圍
隨著社會的發展,今天的孩子已經遠非以往可以相比的。由于網絡的介入使得他們能夠接觸到更多的知識,進而出現了“早熟”的現象。這種現象對班級管理是非常有利的,知識的豐富可以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和辨析能力。這樣我們就可以引導學生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而民主、和諧、自由的環境也為學生的健康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發展環境,為形成學生的心理自由提供了基礎,而這些正是學生創造性和自主性得以發揮的前提。所以在班級管理中,我們要逐漸地淡化班主任的權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到班級管理當中來。這不僅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進行,還可以鍛煉學生的判斷能力。
班級管理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也決定了新課改的發展。要想更好地進行班級管理,我要以積極學習新課改的理念,以新的理念組織班級管理。在組織班級管理的過程中,我們要以學生為中心,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堅決杜絕班主任一言堂和侵犯學生權利的行為發生。
參考文獻:
[1]劉培征,竇連佩,劉桂梧.班集體活動論[M].天津教育出版社,2002.
[2]白中軍,趙大霞.班主任工作模式的反思與建構[J].中小學學校管理,2003.
(作者單位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虹橋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