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船 李俊峰
【摘 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專科院校在綜合實力達到一定水準后升級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轉型過程中,這些學校面臨著從專科向本科的過渡以及從學術型向應用型的過渡。大學英語課程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的思路要始終以應用型為前提,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手段和模式,同時重視制度的建設,以及制度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本文從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內涵及培養舉措兩方面分析和討論了新建本科院校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思路。
【關鍵詞】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人才培養;思路
一、前言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許多專科院校在綜合實力達到一定水準后升級轉型為應用型本科院校。在轉型過程中,這些學校面臨著從專科向本科的過渡以及學術型向應用型的過渡。大學英語課程是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一門重要的基礎課。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的思路要始終以應用型為前提,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培養目標、手段和模式,同時重視制度的建設,以及制度的執行力度和執行效果。我們要真正理解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內涵,轉變思想,在實際辦學中采用和體現應用型人才綜合素質培養的新舉措,真正達到應用型人才培養的目標。
二、應用型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的內涵
相對于基礎性人才而言,本科教育應用型人才指應用客觀規律為社會謀取直接利益(社會利益)的人才。應用型人才分為三類:創造應用型人才、知識應用型人才和技術應用型人才。本科應用型人才的特征:突出應用、中高級層次、知識能力素質互相協調發展的高素質人才。應用型人才的知識要有廣度和深度,在能力方面要有操作能力、學習能力、組織管理、表達和創新能力,應以成熟的技術和規范為基礎,具有某種崗位的職業技能技藝的運用能力,具有構建應用知識進行技術創新和技術的二次開發的能力以及科學研究的能力。從高校大學英語教育角度看, 應用型人才必須具備較強的英語綜合能力。《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要求》明確提出:“培養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使他們在今后的學習、工作和社會交往中能用英語有效地進行交際;同時增強其自主學習能力,提高綜合文化素養,以適應我國社會發展和國際交流的需要。”
三、應用型大學英語人才培養的舉措
(一)制定應用型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的制定要集合多方面的力量,包括全體教師的參與,校內外專家、行業人士、畢業生代表。對于綱領性方案要明確本科知識體系,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由于評價人才培養方案的是社會、畢業生和行業人士,所以它的制定要符合行業需求和社會需求。學校可根據本校學生英語水平和師資力量情況對英語教學自主確定更合理的人才培養目標,設計“以就業為導向”的人才培養方案。
(二)改革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要加強基礎知識課程,強化語言能力課程,增加專門用途英語,增設選修課程。應用型本科教學就以學生能力培養為中心,適當提高英語實踐教育課時比例,因此在課程設置方面必須體現應用性,重視知識結構和能力培養的比重,本科教育理論課程和實踐課程的比重一般應為6:4。加強英語實踐與應用能力有助于培養學生利用英語知識和技能解決生產、服務、管理等方面的實際問題,是培養學生應用能力、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的重要環節。
(三)英語+專業人才培養方向
要根據市場需求調整專業方向,如,外經外貿英語、商務英語、財經英語、計算機英語、旅游英語、法律英語、新聞英語等。可以采用分層與模塊教學,大學英語教育應針對不同專業的需求, 在學習通用英語的基礎上, 逐步增加學科專業英語的學習, 如專業英語詞匯、專業術語等, 以利于提高工作和學習中解決實際困難的能力。培養學生一專多能,同時要注重學生知識、人格、能力三方面協調發展。
(四)課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
教學內容要符合人才培養的發展需要,教師要有創新能力,應用現代化教學技術,如利用多媒體構建交際情境,豐富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教師要以學生為主體,與學生深層次互動,做到課內與課外相結合,學習與應用相結合。課堂上要積極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如啟發式、討論式,達到學生與教師雙向性、互動性、交際化,另外還要積極開展專題式、案例式、討論式、實驗、情景模擬等教學活動, 突出學生綜合能力培養。
(五)加強合作辦學
合作辦學要有國際和世界的眼光,注重專業和行業、企業的對接,注重合作教育、辦學。合作形式多樣化,變被動為主動,擴大專業的影響。合作的方向可以是國內、國際的企業,也可以是與政府多層面的合作。培養模式可以是2+1+1,也可以是2+2,實習和實訓要分開,注重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的設計,要有合作的良性互動。
(六)課程考試考核多樣化
除了傳統的室內閉卷考試外,為了突出專業性和應用性,大學英語課程考試考核方法可以尋求多樣化。如在涉外環境中讓學生置身于真實環境進行實際英語應用來考核學生的語言能力, 或讓學生根據自己所學專業到相應的涉外單位或崗位上實習, 通過實習中的表現和業績來評定其課程成績,也可以安排教師現場教學, 或在學校建立 “語言車間”, 如談判室、咖啡廳、娛樂廳、翻譯間等。應把英語聽說等應用能力作為考查的重點, 如讓學生分組討論一個話題、闡述案例等。
(七)培養“雙師”型教師
“雙師”指“雙能”,就英語專業而言,“雙師型”教師指既能在教學一線講課,又能做翻譯等相關工作的教師,也指聘請到學校教學的行業的職業人士。培養“雙師”型教師,可以派教師到企業掛職培訓,也可以派往國外進行培訓,了解行業及社會前沿對人才的需求。加強大學英語“雙師型”師資的培養, 建設一支具有高水平的英語教師隊伍, 是提高應用型人才英語綜合能力的根本保障。
四、結語
培養應用型創新人才是社會發展的根本保證, 也是人才教育的最終目標。為了實現與國際接軌和適應中國教育和社會發展的需求,新建應用型本科院校大學英語人才培養必須突出人才的實用性和時代性,強化學生基礎知識,拓寬學生專業知識,培養學生綜合實力和綜合素養,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參考文獻:
[1]胡歆.淺析大學英語教學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策略[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2,(1).
[2]張文奇.大學英語教學與應用型人才培養[J].語言與文化研究,2011,(8).
[3]孟繁旭.應用型人才培養為導向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研究[J].遼寧科技學院學報,2013,(2).
[4]俞麗芳.大學英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改革與創新[J].青春歲月,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