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施新課標的大背景之下,該如何引導學生觀察感知,豐富想象,拓展思維,從而讓學生作文表達“有物”“有色”“有序”,是每一位語文教師不容回避的重要課題。
一、注重觀察,讓表達“言之有物”
作文就是用筆說話,而要想有話說,就要留心觀察身邊的人和事,切忌胡編亂造,閉門造車。培養孩子觀察的習慣,對發展孩子的表達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1. 觀察中感知眼前“景”。
任何事物、事件都有其自身的特點。觀察事物時抓住其特點,描寫才能逼真。一般來說,寫景類,可按上到下、遠到近、整體到局部等空間順序進行觀察;狀物類,可對事物的形態、構造、功能等著眼;記敘類,則應細致觀察人的外貌、語言、動作、神態,以及事件的過程、細節、場面等。請看孫雙金老師觀察作文指導課的一個片段。
師:……你真的了解這塊磚頭嗎?你仔細觀察過它嗎?(板書:觀)你會從哪幾個方面觀察?
生1:我會從它的形狀、顏色、大小來觀察,還從它的作用來思考。
(板書:形?搖色?搖大小)
生2:我覺得還可以從它的輕重來觀察。
生3:還可以從它的用途進行觀察。
師:用途能觀察出來嗎?用途靠什么啊?靠大腦去聯想。(板書:想用途)
師:好,誰來觀察它的形狀、顏色、大小?
生1:它是長方體;它的顏色是土黃色的……
師:仔細看看是黃還是紅?
生1:是土紅色。
師:有誰來掂掂這磚頭的重量?這個磚頭大約有多重?
生2:這個磚頭大約有3克重。(笑聲)
師:3克有多重啊?(笑聲)看來你沒有重量概念啊!你上來掂掂,看它有多重?
生2:好像有3千克。
師:我曾經稱過磚頭,大概兩三公斤。看磚頭不光看它的重量,還要看它的質地。誰上來敲一敲?推薦你們班的大力士。(學生上臺)你敲一敲這個磚頭硬不硬?看看你能不能把這塊磚頭折斷,能折斷證明你是真正的大力士。大家給他加油……(生掰磚頭)
師:班上的大力士怎么折也折不斷這塊磚頭。小小的一塊磚頭如此堅硬,你知道它是用什么做成的嗎?
生:是用土做成的。(板書:來歷)
一塊磚頭,看似非常簡單,似乎沒什么可觀察的。但在孫老師的引導下,學生進行了有序的細致觀察,對磚頭的認識就比較全面、豐富,為書面表達積累了豐富的素材,更重要的是學生學到了觀察事物的方法。
2. 觀察中感悟“景”中“意”。
這里的“意”是指現實“景象”背后所蘊含的“情意”“意思”“意境”“意趣”“意蘊”等,即人對現實“景象”的“見聞”所產生的“感受”“感觸”。在學生初步觀察眼前“景”之后,應引領學生細細品味“景”中之“情”與“意”。如帶領學生參觀中國茶博匯之后,我先讓學生談談在茶博匯的所見、所聞;然后提出幾個問題:①現在,同學們看到的茶博匯恢宏壯觀,人來人往,可過去這里是荒山野嶺。今昔變化這么大,說明了什么?②你們在參觀時聯想到什么?③請你來當小導游,向他人介紹家鄉博大精深的茶文化……讓學生交流所思所感,以深化感悟。
二、豐富想象,讓表達“言之有色”
想象豐富了,語言表達自然就生動;想象活躍了,語言表達就有情趣。教學中,通常可采用假設、比擬、推測等方式引導學生展開想象之翅。當然還要注意想象要有意義,合乎情理,令人信服,有利于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①假設想象。在假定的情境中,通過想象,構思文章的內容或故事情節。如指導學生寫《假如我是……》。②比擬想象。運用擬人化手法,將人的語言、行動,以及思想感情賦予動植物或其他沒有生命的物體,通過作者豐富的想象塑造形象,安排情節,構思完整的故事。如指導作文《續寫狐假虎威》時,讓學生根據寓言《狐假虎威》,構思老虎第二次上當受騙的故事,刻畫老虎的兇惡、愚蠢和狐貍的陰險、狡猾。③推測想象。如人教版六年級上冊《口語交際習作一》中《聽聲音編故事》一題,就是讓學生根據教師提供的一些聲響素材,展開推測想象:這些聲音是什么聲音?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聲音?是發生什么事情了嗎?經過一系列的推測后,使故事的情節發展波瀾起伏、環環相扣,充滿戲劇性的變化。
三、啟迪思維,讓表達“言之有序”
在學生習作中,常見的“語無倫次”“詞不達意”等現象,是其思維受到阻塞的結果。指導學生用準確、具體、生動的語言有條理地表達自己的思想,是作文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因此,指導學生在下筆之前,要給所寫的內容安排一條暢達的思路。一般可交給學生以下兩把鑰匙:第一把鑰匙,心練——口練——筆練。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語文園地七《編寫動物童話故事》時,先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動物,再讓學生伏案閉目,以“過電影”的方式,在心里默默地對自己講述“故事”,達到訓練;接著,在同桌間小聲地講述自己編的故事,還可以邊說邊表演;最后,讓學生動筆把話寫下來。第二把鑰匙:列提綱。讓學生對頭腦中留下的客觀事物理出頭緒,從材料的取舍、各部分的布局安排、敘述的先后、詳略的確定等方面,確定先寫什么——再寫什么——最后怎么寫的順序,擬出寫作提綱。提綱越清晰,思路越連貫,條理就更清楚。
(作者單位:福建省安溪縣第十一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