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積極向上,表達真情實感。”然而,在實際教學中由于對學生已有的認識向文章的轉化過程研究不夠,對學生的生活及情感特征缺乏系統的把握,因此,作文教學存在著脫離學生生活實際、情感實際等諸多問題。為了改變小學作文教學工作量大,但收效甚微的局面,我以下面三點作為切入點來改進作文教學,取得了明顯的實效。
一、指導隨機觀察,豐富習作素材
小學生的生活世界雖然多姿多彩,然而他們仍覺得無新內容可寫,寫在文章里的總是那么幾件事。為什么他們對身邊的生活視而不見呢?主要是觀察生活的能力差,尤其是不會隨機觀察。所謂隨機觀察,就是面對生活中五彩繽紛的世界,時時處處留心觀察,及時捕捉生活中的人物、事物、景物及偶然看到的、聽到的并由此想到的事件。中、高年段的學生,有意注意和無意注意已經得到了一定的發展。在這樣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他們做生活中的有心人,養成他們“事事處處留個心”的習慣,讓他們多積累生活中的素材。例如:遇到天氣突變時——教師可以引導觀察風、雨、雷、電等自然現象的變幻,引導學生怎樣寫景;課間學生吵鬧——可讓參加吵鬧的學生自述事情的發生經過,并通過班上同學討論評判,把事情發生的經過寫下來,教會如何記事;觀察身邊的人——家人、老師和同學,抓住這些人物的特征,指導怎樣寫人。
在教學《課間十分鐘》課文時,我重點分析了作者是如何抓住場面和人物的動作特點進行描寫。課后,我布置了一道小習作題:仔細觀察從“預備鈴響”到“上課”兩分鐘場景中的人和事,并寫下來。結果絕大多數的作文都寫得比較具體、生動。其中一位同學下課時忘了上衛生間,預備鈴一響他著急了。我就引導他說出“經歷”,然后加以指導,再讓他寫出事情的經過。他寫道:“‘鈴鈴……鈴鈴……’上課鈴響了,糟了!我還沒上衛生間,怎么辦?我扭頭就向衛生間跑去。啊!剛巧與走出衛生間的林昕撞個滿懷,我來不及說聲‘對不起’,就急忙往衛生間里鉆。解完手后,我一邊跑一邊系皮帶。當我氣喘吁吁地跑到教室門前喊‘報、報、報……報告’時,全班同學看我狼狽不堪的模樣,哄堂大笑。”由于學生的觀察帶有明確的目的性,為習作累積了豐富的素材,寫作時自然有話可說、有內容可寫,并且蘊含著濃情厚誼。
二、引導參與體驗,讓情感融入作文
作文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學生心靈的展現。但是,許多學生的作文喜、怒、哀、樂之類的情感因素很弱,這樣的作文也就枯燥乏味了。而情感因素的產生源于對生活的體驗。體驗越深,情感就越濃,文章的生命力也就越強。因此,我們要多開展有意義的活動,鼓勵引導學生從家庭、學校生活中走出來,邁向社會和自然,在參與體驗中培養他們對生活的敏銳感,從而豐富他們的習作內容,使習作成為生活中的一種需要與方式。如:在教學《我們與周圍的環境》時,我并沒有讓學生直接審題和教學生如何寫作的方法,而是先開展“我們與周圍環境”的社會調查活動,要求學生記錄調查結果。在習作指導課上,學生用豐富多彩的形式匯報耳聞目擊。之后我再通過動漫等形式展現環境污染情況。觀看之后學生踴躍舉手發言。最后在學生作文時出現了《地球在哭泣》《夢中旅游》《保護地球,從我做起》《致全人類的一封信》等富有創意的好文章。
實踐證明:唯有學生對事物有了深刻的情感體驗,才會寫出富有新意的好文章,才會生動展現他們純潔而美麗的心靈。
三、注重開拓創新,讓個性在作文中傳揚
傳揚個性,表達自我,敢于創新,這是作文的生命和靈魂。習作過程是富有個性和創造性的實踐活動過程。一篇作文的產生,其蘊含的個性特征是諸多方面的,是興趣、情緒、性格、智力等因素的綜合反映。因為從大的方面來看,創作過程,是一個人全部生活體驗、情感、思維、語言能力、內心世界等方面的集中體現。因此,作文就是富有個性特征的精神產物。如:一堂二年級的口語交際課,執教的教師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小鴨子掉進坑里了,它該怎么辦呢?(“呼救”“自己想辦法”)哪些動物聽見了,或者看見了,它們會怎么做?如何對話?孩子們發揮自己的想象,各抒己見。而后教師再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想象編故事,自由組合排練童話,并當堂表演、評議。課堂成為了萌發學生聯想比較、綜合抉擇、開拓創新的陣地,課堂上充滿了人文的陽光。在一次習作課上,我決定引導學生到大自然去找尋寫作的靈感。起初我對習作的事只字未提,只說帶他們去接觸自然,親近自然,到大自然中去探究科學,找一找“自己”。學生一聽激動而迷惑。我告訴他們“就是尋找自己的‘偶像’——自己喜愛的一種樹。”話音未落,學生就爭先恐后地發言。小部分同學則表示沒有想好,需要觀賞后再說。到了樹林,學生們就像出籠的小鳥,在林中飛來飛去,尋找著自己喜愛的一種樹,觀察著大自然中千姿百態的樹木。“老師,你快聞一聞這片葉子!”“我看到果實扁扁的槐樹”“老師……”此時,我感受到了學生的心靈之門正向我敞開。我借此契機說:“同學們你們就贊美一下自己喜歡的樹吧!”話音剛落,同學們就躍躍欲試地爭搶著說,一場精彩的較量開始了。看到同學們那投入的神態,我暗暗自喜。果然,創設讓學生展示個性的環境,能撼動孩子們的心靈,激活情感的火花,激發他們的表達欲望。
總之,讓作文走進生活,讓生活進入作文,主動地讓學生觀察生活、感悟生活,會給予學生一個自由的空間,讓他們在真誠擁抱生活的基礎上,隨心所欲地想,盡情灑脫地說,揮灑自如地寫。也只有這樣,作文教學才有生命力。
(作者單位:福建省尤溪縣西城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