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總體目標之一:“具有日常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學會傾聽、表達與交流,初步學會運用口頭語言文明地進行人際溝通和社會交往。”但在教學實際中,往往因班生數過多、評價是以紙筆測試為主的等諸多原因,忽略了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張鴻苓先生調查了學生口語交際的現狀,發現中小學生說話能力普遍比較低,存在“生人面前,羞于開口”“支離破碎,缺乏條理”“別人談話,隨意插言”等九大問題。鑒于此,語文教師應明確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基本理念,加強對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
一、立足語文課堂,培養口語交際能力
每單元口語交際教學僅有1至2課時。針對課時的局限,我們應努力拓展訓練的渠道與空間。學校生活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就是真實的口語交際的呈現。因此,我們應將訓練時間化整為零,將訓練內容與語文教學活動中的“識字寫字”“閱讀”“習作”等領域的學習有機地結合起來。把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分解、融入到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實現聽說讀寫的緊密聯系,達成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語文學習應注重聽說讀寫的相互聯系,注重語文與生活的聯系,注重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整體發展。”
1. 鼓勵發言,鍛煉膽量。教師可借助課堂發言來鍛煉學生的膽量,訓練學生學會說話。從低學段起,教師就應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說”的訓練。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由表達。同時,訓練的面要廣,訓練的形式要多樣,爭取做到個個開口,規范發言。要讓發言成為一種習慣,讓主動發言逐步代替被動發言。學生有了說的欲望與膽量,口語交際就少了一個障礙。
2. 朗讀訓練,練習說話。每篇入選教材的課文均文質兼美,具有典范性,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培養語文能力的好例文。因此,教師應重視朗讀的指導與訓練,讓學生開口讀,大聲讀,自然、有感情地朗讀。通過經典句段的朗讀,通過精彩對白的演繹,讓學生品味語言,培養良好的語感,學習有條理說話,說完整話,提高口語交際時的表達能力。
3. 學會傾聽,練習評價。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中,教師還應引導并訓練學生專心聽講,認真傾聽他人發言,不隨意打斷。他人發言完畢能做出評價。這評價哪怕僅僅是“他的聲音真響亮”“他說的很有趣”,一點一滴的訓練、積累,勢必會“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為實現口語交際時的“真交際”打下基礎。
二、創設交際情境,提升口語交際效果
口語交際教學應在具體的交際活動中進行。口語交際是一種雙向或多向的復雜活動。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創設一定情境,借助話語的渲染或媒介的影響,讓學生真正置身于交際情境之中,全身心地展開交際,這樣才能利于學生主體性和創造性的發揮,進一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有時,隨著話題的一步一步逐漸深入,教師還要采取多種形式,變化交際的情境,讓學生從比較熟悉的簡單話題進入,然后過渡到一些較復雜話題的思考。
1. 語言的渲染。教師要預設口語交際中學生可能表達的話語、內容,尤其是容易出毛病的地方。此外教師的旁白、每個環節的過渡語也是極其重要的。在引導中,教師的這些語言要簡練、貼切,最重要的是要具有煽動性,啟發性,能催使學生融入到角色中,并推動口語交際的順利進行,直至完成交際活動。
2. 情境的擬真。在口語交際中,逼真的情境創設會幫助學生盡快地進入角色。教師要做一名好導演,要注重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不要吝嗇背景、道具、音響的布置,當然不必面面俱到,大費周章。有時一個頭飾、一頂帽子、一段音樂,都可以成為很好的催化劑,使口語交際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總之,應當讓課堂教學與學生生活實際巧妙地接軌,達到交際素材源自生活,交際情境力求擬真,交際過程再現生活,學生在交際中鮮活地展現自己的個性。
三、遵循互動原則,實現交際訓練目標
口語交際,交際為第一性,口語為第二性。在口語交際教學中,不但要注重表達技能的培養,而且要有意識地引導和提高學生的交際水平。
1. 示范互動。小學生有著極強的模仿能力,在訓練中,教師的示范發揮著引領作用。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互動,在口語交際中扮演角色。通過示范,讓學生直觀地明確口語交際的原則、要領等知識。同時教師的參與,會使學生產生親切感,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使教師的指導更具說服力。
2. 評價互動。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與互動”,即“注意將教師的評價,學生的自我評價及學生之間的相互評價相結合”。在口語交際活動中,評價發揮著重要作用,特別是過程性評價,它推動著交際的進程,它是交際雙方你來我往交際時的反饋、引導,甚至是激勵。評價應該是互動的,互動的評價能提升學生應對、應變等能力,提高交際雙方的交際能力。
四、拓展實踐陣地,鍛煉口語交際能力
1. 與各科教學相聯系,拓寬實踐陣地。《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語文課程“應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僅僅依賴口語交際課,僅僅立足于語文課堂還遠遠不夠。其他學科的課堂也應成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的陣地。教師應引導學生在不同的課堂上,在不同的學習情境中鍛煉自己的口語交際能力。
2. 家校合作,延伸口語交際空間。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我們應該充分利用家庭的力量與空間鍛煉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教師可與家長聯系,有計劃地、適當地布置口語交際作業,讓孩子與家長互動,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如:低年級可布置學生將校內所學的故事講給家長聽;高年級可布置學生與家長討論學校開展的某項活動等。慢慢地,再引導學生將觸角伸向社會進行真交際,從容地融入社會生活中。
(作者單位:福建師范大學附屬小學 本專輯責任編輯:辛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