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數學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從創設生活情境、創設問題情境、創設富有探索性的情境、創設開放的教學氛圍四個方面談談在教學中的體會。
關鍵詞:生活;問題;探索;氛圍
在新課程下,教師在教學中必須樹立創新性的教育觀念,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喚起學生的創新欲望,培養創新精神,最終在實踐活動中提高其創新能力。
一、創設與現實生活相聯系的生活情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師在教學中應從學生生活實際出發,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來引入問題,讓學生感覺到知識就在身邊,學習了知識就能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在教學100以內數的認識時,先讓學生自由發言,嘗試用數字去刻畫他們所熟悉的事物和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如,奶奶今年84歲,班上有56名同學等等。有一位學生還能說出,教室墻上有一幅瓷磚拼成的畫,橫著鋪了13塊瓷磚,豎著鋪了7塊瓷磚,一共是91塊瓷磚。通過這些素材,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與現實生活息息相關,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熱情和實踐意識。
二、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誘發學生創新靈感
“疑是思之始,學之端”,探索總是和問題連接在一起,問題既是探索的起點,又是探索的動力。因此,教師要有意識地創設有趣的問題情境,以疑點激發學生,從而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獲取知識,誘發創新靈感。
如,在教學“圓的周長”中測量圓的周長時,我先問學生:“在學習正方形、長方形時,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們的周長,而圓的周長是一條封閉曲線,怎樣測出它的周長呢?”學生思考后說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條去測量實驗桌上的幾個圓的周長。教師肯定學生的方法,并請大家實驗一下。再因勢利導,提出更多問題讓大家再實驗,直到得出:圓的周長是直徑的π倍。這樣,通過質疑、操作、討論、觀察、思考,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探索問題,既掌握了知識,又發展了思維。
三、創設富有探索性的成功情境,喚起學生創新欲望
小學生好奇心強、求知欲盛。當他們正確回答一個比較難的問題或解決了一道難題后,都會從心底升起一股興奮感。因此,我們要保護學生內在的學習積極性,給他們滿足的機會,進而產生學習的成功感,引發積極探索的興趣和動機。
在教學能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我先讓學生猜一猜,在學生猜想提出“個位上是0、3、6、9的數能被3整除”時,我沒有否定學生,而是引導學生舉例先初步驗證,再用實驗驗證,通過用小圓珠擺一擺、算一算,接著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在這樣的環境中,聽不到呵斥和嘆息的聲音,看不到苦惱、僵持的狀態。學生充分體驗了成功的喜悅,提高了學習效率。
四、營造愉悅、和諧、開放的教學氛圍,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在課堂上營造民主、平等、和諧的氛圍,是實施創新教育的基礎。對于同一問題,教師可以鼓勵學生積極尋求多種不同的思路和方法,允許學生自由表達不同的意見,注意用“誰還想說”“誰還有不一樣的方法”等話語鼓勵學生大膽發表獨立的見解、勇于創新。因為對同一個問題,不同的人由于思維方式的不同,運用的策略也不盡相同。我們要善待新奇的想法,鼓勵學生“別出心裁”。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王興鎮中心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