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聽、說、讀、寫、思的能力。有效的閱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從閱讀中增長知識,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如何進行有效的閱讀,則是我們在語文教學中長期關注的一個問題。以下是我在語文教學中總結的“四環節”閱讀教學法。
一、課前預習是基礎
通過指導預習,讓學生讀通課文,自學生字詞,查找資料,收集信息,找出疑難點,對要學習的內容做到心中有數。我們提出了“不動筆墨不讀書,我的預習我做主”的預習口號,制訂了不同年段的預習內容,通過“感知課文讀三遍,圈出生字我會認,畫出好詞佳句記一記,提出問題作批注,完成練習做一做”等形式,為課堂展示做好充分的準備。同時針對不同教學內容制訂了如何進行精讀課文、略讀課文和口語交際的預習規則,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預習習慣,讓精彩的教學活動從預習開始。我們可稱之為“五步預習法”。
二、課堂展示是重點
給學生展示的機會,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人,老師搭臺,學生唱戲。老師是引導者、組織者,讓學生參與聽、說、讀、寫,進而讓學生會聽、會說、會讀、會寫。課堂上老師要善于創設情境,營造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讓學生有思維形成的過程,讓學生參與課堂互動,包括師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學生之間的互動,學生與文本的對話。課堂要讓學生快樂發展,自信發展。
比如說,初讀質疑。可以說:“請同學們打開書,自由地讀一讀課文,如果在讀課文中有什么問題可以提出來。”在這個環節中,主要訓練學生的質疑能力。先讓學生在朗讀的基礎上自學字詞,弄懂課文的主要內容,然后針對課文提出疑問,老師和學生可圍繞教學目標,篩選學生提出的問題,確定有必要解決的幾個主要問題。還有品讀升華這個環節主要是發展學生的朗讀能力,培養學生的語感,讓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課上,老師可采用多種形式讓學生讀課文,范讀、個別讀、同桌互相檢查讀、小組評議讀、開火車輪讀、分角色讀、齊讀,為學生提供朗讀的機會。將文章的思想內涵升華,在讀中感,在讀中悟,使學生從課文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朗讀時自然地悟出來,做到以情帶聲,以聲傳情。學生能夠參與課堂,大膽展示,有精彩的生成,一堂課自然魅力四射。
三、合作探究是途徑
出示重點問題,讓學生再次讀課文(最好是默讀),帶著問題邊讀邊思考,培養學生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1.圈點勾畫。即用相關的符號在課文中畫出重點詞句,或標出疑難困惑等。
2.作批注。即在文章旁邊寫出自己的見解和感受。可以品評遣詞造句的精妙,也可以寫出自己的理解、體會和感想。
通過學生合作探究、交流找到答案,而老師只起到組織、指導、點撥的作用。抓住重點句段研讀,引導學生抓住課文精華之處深讀領悟。一般的方式為:出示句子(或配相關的圖畫)—合作探究,交流感受—有感情地朗讀(可配樂)。合作探究就是集中大家的智慧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傾聽、表達、思考的習慣,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四、當堂練習是關鍵
這一環節主要是基礎訓練、拓展練習,如閱讀精彩的段落、積累好詞佳句、談感受、小練筆等,起到鞏固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要從實效性與層次性兩方面精選練習題,難易適度,循序漸進。還應注重將課內外知識結合起來,使知識向能力遷移,課內向課外延伸。當堂練習,就是要趁熱打鐵,鞏固知識,發展學生的思維。
以上是我在進行閱讀教學時的一點感受。閱讀教學是一門藝術,需要老師好好去琢磨,細心去研究,精心去設計,大膽去創新,讓課堂成為師生共同成長的舞臺。
(作者單位 廣東省東莞市萬江區黃岡理想學校)
?誗編輯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