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過多年研究發現:兒童從四五歲到九十歲,他們的模仿力和記憶力都很強,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期,稱之為語言的“習得期”。可見,低年級是學習語言的最佳時期,然而六七歲的小學生,識字量不多,他們的說話能力、聽話能力,遠不如高年級學生,如何通過語文課培養這些小朋友的聽說能力,是語文教師的神圣職責,也是光榮任務。
一、調動注意力,培養聽的能力
“十個啞巴九個聾”,因為聽不見人說話,便自己也不會說話了。如果課堂上沒聽清老師的問話,就隨便回答出來,定會弄得滿堂大笑。如,我在教人教版第一冊語文識字(一)的第3課,課后有一題是看圖說幾句話。由于是孩子第一次接觸看圖說話,所以在教學時,我強調看圖說話時一定要說清楚四個要素,即:什么時間、誰、在什么地方、干什么?還可說說人物的動作、心里的想法等等。這時,我看見一個開小差的學生,我就提問他說:“你能根據圖意說幾句話嗎?”該學生想也沒想就回答說:“(1)小朋友喂雞。(2)小朋友正在喂雞。(3)小朋友正在喂小雞。”頓時全班學生大笑起來。正是因為這個學生在我講看圖說話的方法時走了神,把我問的話,沒搞清楚才鬧了笑話,所以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先要培養好學生的聽話能力。有老師對我說:“我的學生就不會聽話,你問東,他說西,你問南,他答北。”我認為,這不能光怪學生,要看看老師提問的話有無問題了,是提問不夠明白,還是語言過于深奧,如果這些都沒問題,那就是學生在聽問題時分了心,注意力不集中造成的了。所以,我們培養學生聽時,首先必須強調注意力要集中。那么,怎樣才能調動學生的注意力呢?
1.巧用簡明口令,調動注意力
由于低年級學生的有意注意力只能維持在10~15分鐘,為了引導學生的注意力轉移到教學活動中來,可采用對口令、接古詩或比比誰的紅花多等形式使他們分散的注意力集中到本節課中,能夠用心聽老師講課。如,我們老師經常會在課上說:“小嘴巴——”,孩子們答:“不說話”。又如我們說:“小眼睛——”,孩子們回應:“看黑板”。有時我們會說:“鋤禾日當午——”孩子們對:“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當學生能積極主動地聽課時,老師又能及時以紅花給予鼓勵,這樣他們會在喜悅的情況下更加認真地聽課學習了。
2.利用多媒體,創設情境
在教學中,可以播放優美的音樂與生動的故事吸引學生。如,我在教學人教版第一冊第七課《小小的船》時,由于課文簡單,很多孩子很快就背下課文了,就開始開小差了。我于是把事先在網上下載的歌曲《小小的船》播放給他們聽,他們當時聽到歌曲很是驚訝,人人都很興奮了,還跟著音樂唱起來,這時我順勢利導,讓學生聽著優美的音樂慢慢閉上眼睛,我柔柔地說:“讓我們乘著想象的翅膀,開始飛翔,我們飛出了教室,飛上了藍天,坐上了月亮船。讓我們隨著月亮船一起搖啊搖……”他們都很安靜地想象著。
3.發揮教師的個人魅力
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特點,上課時模仿孩子的口吻,語調要抑揚頓挫,有時還可夸張一些,這樣學生就愛聽,教學就能順利進行。
有經驗的老師提出問題后,都要問:“小朋友聽清楚了沒有?”然后再讓學生舉手回答。
二、積極評價,激發說話能力
學生有了聽的能力,就要培養他們口頭表達的能力了。那些不善于口頭表達的學生,有時急得口吃起來,臉紅筋脹地仍說不清楚一個問題,是很難受的。那些對自己沒信心的學生,說話時又聲音很小,有的又啰里啰嗦,說不出一個所以然。所以我們當老師的,在學生回答問題沒答好時,不能急躁,不要批評,要善于啟發,善于誘導,要讓學生有膽量在語文課堂上舉手回答問題,即使他答得不好,甚至答錯了,也要對他敢于爭取回答這一積極性作充分的肯定。從而增加孩子自信心,提高學生說話能力。
三、各種形式,訓練說話能力
1.課堂提問
這時,學生舉手爭取,教師指名回答,答后教師要指出優點和不足之處。
2.從簡單的詞、句入手
如,學生學拼音時,每課都有情景圖,圖里有拼音和詞,有時是句子。這時,就可以讓學生先看圖學詞,再用上該詞說一句話。由此逐步進行段的聽記,篇的聽記。這樣的說話訓練難度不大,學生就敢大膽地說,而且還能增加他們說的信心。
3.看圖說話
低年級課本中插圖很多,充分利用課文插圖,指導學生看圖說一句“四要素”完整的話。如,每次看圖說話時都提出問題:圖上畫的是誰?她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第二步,讓學生逐一回答,再按“誰,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的句式練習說話。當然,說話訓練時語序可以適當調換,但要說得連貫、通順。經過反復訓練,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說話能力,還能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拓展思維能力。
4.復述課文故事
復述課文就是將書面語轉化為口頭語,不僅能培養說話能力,還能培養學生的記憶能力。對低年級學生來說,復述課文開始可能會有一定難度,但堅持經常進行復述課文練習,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定會得到有效的提高。
5.課外故事會
可講課文上的故事,也可講小朋友自己的故事,故事會結束后,老師要總結,講得好的得表揚,講得不好的,老師可將故事補充完好,并鼓勵學生再來一次。
6.小表演
如,兩個小朋友表演“問路”(小品可由學生自編),一個扮演長著胡須的老人,一個扮演紅領巾學生,老人進城來,不識路,問路,紅領巾少先隊員熱情地給老人指路。在表演前,老師先指導一下問路的方法。如,問路的人首先要把問的地名說清楚,然后把那個地方的特征問明白,同時還要強調注意文明禮貌。這樣學生表演起來就順利多了。
總之,只要我們能根據低年級孩子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方式,讓學生多加練習,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能得到有效提高。讓我們共同努力吧!
(作者單位 中山火炬開發區第三小學)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