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雙語是由不同民族互相接觸引發的語言交融現象,在新疆等西部地區,隨著不同民族之間交流與合作不斷深入,雙語教學顯得愈發重要。然而,幼兒學習本民族語言很容易,但學習第二種語言的環境、氛圍和效果就不怎么樂觀了,尤其是在民族人口總數較多的西部。當前,民族幼兒雙語教學受到了國家的高度重視,但由于缺乏語言學習氛圍,在實施過程中出現了很多問題。從語言氛圍、藝術氛圍和環境氛圍三個方面構建了學前教育的框架,以期為民族學前雙語教學提供借鑒。
關鍵詞:新疆;雙語教學;幼兒教育;氛圍
雙語教學對西部地區幼兒的語言發展、認知發展以及處理不同民族同學關系,日后學業都有重要的促進作用。從各少數民族的長遠利益出發,學前雙語教學有著重要的意義。但是,如何讓幼兒快樂地接受另一種語言并輕松學習?這就需要我們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學習氛圍,激發幼兒潛在的動力,激活幼兒想象力,延伸學習空間。經過長期的實踐和總結,本文認為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促進新疆幼兒雙語教育發展:
一、營造語言氛圍,利用“體驗學習”
雙語教育應當按照兒童學習語言的規律,創設一種積極的雙語學習氛圍,讓幼兒能夠在輕松的氛圍中習得語言。把學習氛圍的創設融入雙語教學中,可以在幼兒每天的生活活動中,創設輕松的聽、說交往氛圍。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采用童謠、歌曲、游戲、律動、故事、卡通片等形式進行教學,可以讓幼兒時刻感受到雙語環境就在身邊,營造一種想說、敢說、愿意說的氛圍。
體驗學習是營造語言氛圍的重要手段,也是幼兒最基本的學習形式。它強調幼兒在實踐活動中,通過反復觀察、實踐、練習,體驗不同的情感、行為和事物,進一步領悟到知識,養成一些語言行為習慣,乃至形成某些情感、態度和觀念。3~6歲幼兒正處于快速接受新事物的主要階段,利用強化試聽、動手操作、唱歌跳舞等體驗式學習來完成雙語教學是一種最有效的學習方式,可以使思維有質的飛躍。
二、構建藝術氛圍,提供豐富的語言輸入
在新課程改革的理念下,幼兒園漢哈雙語藝術氛圍的創設,應從課程設計著手,結合幼兒園整體課程規劃和教學內容,從室外區域結構的設置到室內墻面的布置,都要為幼兒學習雙語不斷地調整和變化,通過精心創設的藝術氛圍,讓幼兒在藝術氛圍濃重的教學環境快樂地學習雙語。
大部分幼兒都喜歡唱歌,且學得快。教師可以根據教學主題,選擇一些歌謠詩歌,教幼兒學唱,幼兒潛移默化中就接受了雙語的學習。朗朗上口的兒歌,幼兒學習起來比較輕松,既鞏固所學詞匯,又可以學到新句子,還可以發揮幼兒的想象力,讓其自己編句子,學習雙語的同時,使幼兒感到無限的樂趣。同時畫畫也是重要的輔助學習方式,在幼兒園樓梯的側面張貼幼兒熟悉的各種顏色、數字,提醒幼兒有序上、下樓;樓梯拐角處張貼提醒幼兒注意安全的雙語小標識,這些藝術氛圍都在無聲地促進幼兒雙語能力的提高,讓幼兒來到幼兒園就仿佛進了五彩繽紛的樂園。
沒有大量的視覺、聽覺、意識信息的輸入,雙語學習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在漢哈雙語教學實施上,豐富輸入原則并不只是強調語言結構的豐富性,更包括語言輸入在各個教學環節及層面的信息種類、數量、質量、真實性、相關性、可理解性等方面。幼兒教師在雙語教學時,應主動創造多個情境,讓幼兒接觸重復的用語,利用不同的情景加強語言識記。同時,雙語教師要注重利用影像、閱讀、圖片、聽力等多種方式與媒介呈現語言內容,增加雙語教學的趣味性。
三、打造合作環境氛圍,輔助個別化教學
合作學習是指以合作學習小組為單位的教學組織形式,包括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校內部各因素與家長等教學動態因素之間的互動互賴,為進一步促進學習群體中的個體成員的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策略。語言活動往往以任務為基礎,以小組為單位在教學活動中完成。合作學習要針對民族幼兒語言學習的特點,明確雙語教學活動目標,宜采用角色扮演、看圖討論、語言游戲、戲劇游戲等方式進行。
個別化教學是指教學方法個別化,當面對不同班級、不同性別、不同領悟能力的幼兒時,統一化的教材和規范化的方法,必然捉襟見肘。為顧及個別能力不同、興趣不一的幼兒,教師須在教學中設計不同的教學計劃。個別化教學是合作教學的補充,也是一種創新教學的策略,可以打破僵化的傳統班級教學,創新教學設計,使其能夠適應幼兒個別差異。由于個體差異性,學前兒童學習雙語的水平參差不齊,因此,在學前兒童漢哈雙語教學中,必須堅持個別化教學原則。
幼兒漢哈雙語教學是一門學問,在少數民族地區幼兒教學中更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如何為幼兒營造一個良好的雙語學習氛圍,需要幼兒園、教師、家長的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一個樂聽、想說、敢說、快樂愉快并能得到積極應答的雙語學習環境,力求實現幼兒學得快、記得牢,同時不斷增強文化認同感。
參考文獻:
汪淑蓉.淺談少數民族地區幼兒園的雙語教學[J].幼兒教學研究,2009(1).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昭蘇縣陽光寶貝雙語幼兒園)
·編輯 薄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