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解決教學問題要創設情境,提高學習的趣味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積極引導培養學生主動性的提高,這樣才可以養成課堂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好習慣,可以使問題變被動為主動,有效提高學習效率。
關鍵詞:數學情景;興趣;訓練;學以致用
結合我在教學中的經驗,概括以下幾點解決問題的方法與大家分享。
一、創設數學情境可以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積極性
1.在生活情境中引發興趣
教師在上數學課時,可以設置一些與日常生活有關的情境,課上提一些學生會感興趣的問題。通過創設問題情境,可以打開思路,使學生能夠感知問題,關鍵是能使學生在生活和學習中碰到問題時很快進入積極思考狀態
2.在矛盾沖突中引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矛盾就是推動事物發展的動力所在。在數學問題中,矛盾隨處可見,例如,在解決問題時出示這樣一道題:“一塊正方形的地,一邊種10棵桃樹,四個角都種一棵,40棵桃樹夠用嗎?”學生馬上就算出40棵,小樹夠用。教師再問:“肯定夠嗎?用木棒排列一下。”學生擺完后很奇怪:“是36,怎么會是這樣呢?”還沒等教師要求,學生立刻就自己組成小組一起研究起問題的原因來了,當學生發現的問題和原來的知識矛盾的時候,學生的情緒就會在矛盾的刺激下越發高漲,于是就產生了十分強烈的探索欲望。
二、加強學生學習策略訓練,不斷優化系統知識結構
我在數學教學中常常引導學生采用“一題多解”的思考模式,希望學生可以使用不同的方法來解決同一個問題,長此以往,通過拓展,學生的思維方式就會由線性思維向非線性思維發展,由單一向多元化發展,不僅提高了學生系統的思維能力,還增加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三、發展學生思維水平,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小學生的思維是由形象思維逐漸發展為抽象思維的過程,因此,在教學中我一般采用最直觀、易懂的方法,盡量讓語言通俗易懂,上課時引導學生對發現的問題大膽做出假設,這樣可以讓學生積極思考問題。
要提高學生日常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就一定要注意加強對學生思維方式的指導,通過日常上課教會學生正確的解題策略和思維方式,如,對應思想、化歸思想、轉換思想、統計思想等思想,還要教會學生一些數學方法,這些思想和方法可以幫助學生在遇到問題的時候有法可用,不斷培養學生學習中的創新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總而言之,我們教師必須要轉變常規教育思想,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這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楊光偉.數學教學文化研究.教育科學出版社,2009(06).
(作者單位 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市鳳崗鎮鳳崗中心
小學)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