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傳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古詩文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古詩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習借鑒古人更多的寶貴文化經驗,更是考查學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
關鍵詞:小學教學;語文教學;古詩研究
中華五千年璀璨的文化為世界所矚目,更值得我們中華兒女驕傲。古詩詞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是中國古典文學的經典傳承。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古詩文占了很大一部分。在古詩的教學中,學生可以學習借鑒古人更多的寶貴文化經驗,更是考查學生成績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作為小學語文教師如何引領學生學習好古詩呢?下面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對這一問題的見解和嘗試。
一、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愛因斯坦曾說過:“對一切來說,只有熱愛才是最好的教師,它遠遠超過責任感。”學生學習古詩也是如此,他們若是厭煩古詩的學習,自然就是缺少了興趣,也就談不上學習古詩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要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樂趣,讓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可以想一些好的辦法和點子。比如,導語激趣,用生動的小故事或者猜謎的形式引入新課的學習,會在剛開始的學習上產生極大的學習動力。也正像人們所說的“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我在執教《贈汪倫》一課時,把汪倫給李白寫信的故事講給學生聽,學生就感到非常有意思。還可以用美妙的朗讀增加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用競賽的形式激趣等等。
二、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
學生學習效率的提高和興趣的激發,以及學生的學習潛能發揮,在一定程度上都與教學環境的營造有著直接的關系。若是能夠在和諧、平等、民主和愉悅的學習環境中學習,就會能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他們就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因此,在古詩教學中,教師要以熱情飽滿的情緒講授,用生動幽默的語言去講述,學生就會被激發出來學習古詩的熱情。學生也會積極地參與到學習中,學生的主體性就會得到充分的發揮。要向學生“授之以漁”,教給學生理解古詩、字詞意思的方法,要引導學生掌握古詩詞語句意思的途徑,要鼓勵學生在體會古詩詞意境和體驗情感的同時提高古詩詞閱讀和鑒賞能力。
三、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的大腦對已有的表象進行加工改造從而創造新形象的過程。在記憶表象的基礎上,充分發揮“想象”這一心理過程的作用,還原、再現詩中描繪的場景,使學生進入詩境。通過想象可以讓學生去暢想那些詩歌最美的東西,讓學生從中得到美的享受,要引導學生根據想象,形成詩歌的美好畫面。比如,在“遙看瀑布掛前川”一句中,要把“掛”字提出來,讓學生展開聯想,學生就能夠感受到凌空懸起的瀑布而瀉的壯觀美景和雄奇的氣勢。
總之,我們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要深入研究古詩教學,探究最佳教學方法,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提高古詩鑒賞教學水平,不斷提高教學效率,讓古詩在孩子們心中得到最美的享受。正確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學有效的手段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情感共鳴,才能使學生熱愛古詩詞,熱愛祖國優秀的文化。
(作者單位 吉林省伊通滿族自治縣景臺中心校)
?誗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