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指出:“要使學生學到有價值的知識,有實用性的知識,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因此,身為一名數學教師,不得不反思我們目前的數學教學狀況,并以新課改理念為指導,轉變教學思想,把提高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作為最終的教學目標。下面,以小學數學為例,結合多年教學實踐經歷,對如何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這一話題作詳細交流與
闡述。
關鍵詞:小學數學;有效性;教學情境;多媒體;激勵性教學評價
所謂數學課堂的有效性,指的是在一定的時間范圍內,通過教師的教學活動,使學生不僅學到基本的數學知識,數學各方面的能力也得到相應的提高。下面,我們就來談一談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性的具體策略。
一、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俄國著名教育家烏申斯基曾說:“沒有絲毫興趣的強制性學習,將會扼殺學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并且我們的教學對象是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他們因為年齡小,具有活潑、好動等性格特點,注意力不易集中,這無疑給我們的數學教學增加了難度。再加上數學是一門抽象復雜的學科,如果我們運用的方法不正確,就很難做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更別說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
了。因此,我們必須采用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策略,讓他們對數學產生極大的求知欲,讓學生由原來的排斥數學發展到喜歡數學,而創設生動真實的教學情境,不失為實現此教學目的的一條有效手段。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認識物體”時,為了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我給學生創設了一種與我們日常生活聯系緊密的教學情境,讓小學生認識到數學是與我們的實際生活緊密相連的。我對學生說:“同學們,你們好,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好多禮物,每一個小組呢,都有一個裝滿禮物的袋子,你們想知道袋子里裝的禮物是什么嗎?下面,老師請你們把袋子里的東西倒出來,并把你覺得形狀相同的物體放在一起。”因為他們在上小學之前已經接觸過很多與圖形和空間相關的事物,對一些物體的形狀還是有一定的感知能力的,這樣的教學情境,會使學生倍感親切。在做完這些活動后,再順勢引入新課,學生馬上就能做到入情入境了。
二、利用多媒體,優化數學課堂結構
傳統的教學工具粉筆和黑板正逐漸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有著眾多優勢的多媒體技術。因為,傳統的教學工具不僅浪費教師寫板書的時間,有時再加上教師枯燥、無味的講解,學生很難集中注意力去聽教師的講解。小學生年齡小,對一切新鮮獨特的事物有著強烈的好奇心理,而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學恰好能滿足學生的這種心理。多媒體技術可以把聲音、圖像、圖文等有效結合在一起,具有生動逼真的畫面和悅耳動聽的聲音效果,這樣就可以把數學教材中的一些難點、重點以更加直觀和形象的方式表現出來,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同時也優化了數學課堂結構。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第五單元“觀察物體”時,我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讓學生觀看在生活中我們可以觀察到的物體,使學生感受到觀察者所站的位置不同,觀察到的物體面也會不同。深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同時使學生認識到數學的美,感受數學的真正魅力所在。當然,并不是所有的教材內容都適合利用多媒體,如果我們過多地依賴多媒體,整節課就變成了幻燈片的不斷變化,既得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又浪費了教學資源,所以,我們必須把握好使用多媒體的這個“度”。
三、重視激勵性教學評價,使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所有人都喜歡聽到別人對自己的表揚,小學生更是,尤其是來自家長和教師的表揚。所以,身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學生進行激勵性教學評價這一環教學環節,幫助學生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因為自信對學生的學習乃至整個人生都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他們只有不斷受到激勵,才會不斷地成長,不斷地進步。因此,在數學課堂上,每當學生回答完我提問的問題,我都會使用贊美性的語言對他們進行鼓勵,比如,“回答得真棒,你比上節課進步了好多呢!”“不錯,雖然答案不夠完整,但是老師非常欣賞你的勇氣!”“想法真獨特,你真聰明,來,大家快鼓鼓掌”等等,或者一個充滿暖意的微笑,一個表示肯定意味的點頭,都能對這些小學生起到極大的鼓勵作用,而且這也能讓學生體會到成功的喜悅感,并在老師的這種評價中得到鼓舞,建立學好數學的自信。
總之,課堂的有效性一直是廣大教師所追求的,也是一項極其艱巨的教學任務。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我們要始終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并且從小學生自身出發,認真解讀教材,精心設計教學過程,真正實現小學數學課堂的有效性。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全面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質量,為學生以后的數學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吳正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師生互動共同創建以有效課堂[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張奠宙,宋乃慶,金成梁.小學數學教學案例研究.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作者單位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南門小學)
?誗編輯 代躍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