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的課程價值觀關注人的生命發展,即教學所關心的不僅僅是學習者可以獲得多少知識、了解多少事物,更應是經由教育培養出的學生既具有深厚的母語素養和傳統文化積淀,又能讓每一個孩子的個性獲得充分發展。因此,融合了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凸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思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關注課堂氛圍;激發學生興趣;以人為本
以往的教學過于強調對于知識結果的掌握,而忽視了對求知過程的感悟。有些老師將學生視為被動的接受者,在課堂上只顧自己滔滔不絕,全然不顧學生的感受。很顯然,這樣的語文課堂是十分枯燥無味的。久而久之,學生便會喪失對語文學習的興趣。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可見,孔子是主張樂學的。但要使學生“好之”“樂之”,那我們在教學時就要注意方法,調動孩子的積極性,也就是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課堂上與我們更好地互動,而不是一味地去被動接受。
融合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小學語文教學,在凸顯新課程“以人為本”的思想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使語文課堂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呢?
一、變中有趣
同樣的課文內容,因為教師的教學手法不同,所取得的教學效果就會不一樣。對于教師們來說,教學是一門藝術。它需要明快的色彩、有趣的聲音、變化的動作以及獨特的設計環節,能夠產生美感,激發學生的興趣,形成思維的觸動。因此,我們要摒棄傳統的教學模式,將單一的“填鴨式”教學變成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使課堂變得生動有趣,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感受學習的樂趣。
角色扮演在語文課文中,有很多是童話故事類的課文。這時,教師可以讓孩子們扮演各種角色,進行教學。這樣一改課堂教學的常規模式,極大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深刻理解,提高學習效率。
編故事對于課文中人物的命運,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這時可以充分發揮孩子們的想象力,自己嘗試著編個故事,然后再講個大家聽。充分尊重學生的觀點,不僅培養了學生自尊、自信的優良品質,使學生愛思考、勤思考、善思考,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可見,在課堂教學中關注學生的獨特觀點,就是在培養學生生命發展的個性,主動去欣賞每個學生的與眾不同,就
不會用一個標準去衡量所有的學生。這樣才會真正地去聆聽每個學生的心聲,了解每個學生的優點與不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教學中得到發展,體驗到生命成長的快樂。
二、思中有趣
孩子喜歡獨立探索,這是一種與生俱來的本能。他們一生下來就對這個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而在教學中,如何有利于孩子的“好奇心”則是關鍵。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告訴我們,要把知識的果子放在讓學生跳一跳才能夠得著的位置,才能永葆孩子們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欲。這個教育理論告訴我們,孩子們對于知識的獲得,既不能唾手可得,又不能高不可攀。否則久而久之會讓孩子們喪失求知的興趣。所以要讓孩子們“跳一跳摘果子”,來激發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因此,我們在提出問題讓孩子們思考的時候,要注意以下三點:
1.開放式問題。同一個問題不要局限于唯一答案,特別是語文教學中。可以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這樣有利于孩子的發散思維和創新能力。
2.多層次問題。即由簡到繁,由易到難。步步設疑,層層遞進。把孩子的思維慢慢引向新的臺階。我們不僅讓答案層次化,還應多樣化。讓學生感受到知識的活力,還讓他們感受到知識的魅力。這樣的學習才會風情萬種,營養豐富。
3.啟發式問題。思啟于疑,沒有問題就沒有真正的思考,良好的思維過程是從疑問開始的。教師在設計問題時要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設問把教材的知識點結合起來,幫助學生通過思考問題,逐步品味出教材的重、難點。
總之,好問題的提出是激發學生興趣的關鍵,更是提高課堂效率,落實教學目標的有效途徑。
三、讀中有趣
這里指課文的朗讀和閱讀教學。
朗讀語文課文中有大量優美的文章,能讓人體會其中的音韻之美。在課文朗讀中若能讀出美感,自然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節奏是一切藝術的靈魂”,朗讀藝術也不例外。一篇優美的文章就像一首動聽的歌曲,若能抑揚頓挫,便會意趣橫生,猶如大珠小珠落玉盤般給人以美的享受。
閱讀教學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不應由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自己的思考。而是要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有所理解,有所感悟。首先,應該以孩子們喜歡的方式,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其次,閱讀教學應該給孩子們自主探究的機會。注重培養孩子收集、分析、處理信息的能力,更好地培養孩子的理解力和想象力。最后,閱讀教學能更好地培養孩子的想象力,讓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思維。
在新課程的改革下,我在不斷反思,我們的課堂是否重視過課堂氛圍,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我們是否有意無意在課堂中忽視了學生,我們的課堂關注過學生的感受嗎?很多時候,在語文課堂教學中,孩子們只是在機械地配合老師,自身根本沒有學習的熱情。他們丟失了獲得知識的喜悅,遺失了自我成長的快樂。如今,新課程改革對語文課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給我們帶來了嚴峻的挑戰和更多的機遇。它要求教師具備淵博的知識和廣泛的興趣。具備獨特的教學藝術和深厚的專業功底。據說,優秀的教師有一個共同的法寶,那就是善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他們不但方法多,而且各有所長。因為激勵能讓學生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并使火花猶如星星之火,照亮全班,讓整個課堂都充滿生機。我想這便是教學相長吧,教師變化了,從而讓學生也變化了。學生的變化反過來又會推動教師的變化。長此以往,語文課堂就能進入良性循環的狀態,并且蒸蒸日上。
參考文獻:
[1]陳翠榮.透視新課程實施的教學理念.教學與管理,2004(31).
[2]張行濤,郭東岐.新世紀教師素養:第七章建立新的課程評價體系.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06.
(作者單位 江西財大附中小學部)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