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著名教育家徐特立先生說:“教師和學生是平等關系,教師既要做學生的慈母,又要做學生的嚴父,更要做學生的益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應該是一種特殊的情感,教師給予學生的應該是一種無私的愛,是放射著人性光芒的理性的愛,這種理性的愛,能喚醒學生用同樣善良、同樣真誠的心去愛自己、愛他人、愛集體、愛社會……這種愛是教師用自己高尚的人格、優美的語言、規范的行為和真摯的情感去影響、啟迪、塑造、感染身邊的每一位學生,以此激發他們揚帆前進。
關鍵詞:父母;良師;智慧;師愛
一、用父母之愛關心孩子
近年來隨著進城務工人員的隊伍不斷擴大,哪些缺少母愛父愛的孩子則越來越多,他們或同叔叔伯伯、或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由于遠離父母的愛,對他們的健康成長造成了一定的影響。加之叔伯或爺爺、奶奶又忽視與孩子的心理溝通與交流,導致他們對親人陌生,親情關系出現了障礙。子女缺乏親情關愛,內心空虛,有的對家長有埋怨情緒,還有的孩子因缺少家庭的愛,為了宣泄煩惱,而走上極端。
這些孩子用一句方言講就是很不逗人愛的孩子。在現有教育資源匱乏情況下,教師人員緊張,教學超級大班存在的情況下,這些孩子常常被遺忘在角落。對于這些孩子,如果用一位全國優秀教師所說的兩句話: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進行換位思考的情感體驗,就會使我們對學生少些苛求,多些寬容;少些埋怨,多些理解;少些指責,多些尊重;并努力營造寬松、和諧、積極向上的氛圍,使他們一步步走向成功。如,我班的馬某從小父母在外打工,平日的起居由近七十歲的奶奶照顧,這無形給孩子的心靈留下些陰影。不過他平日還是比較活潑開朗的,但有一段時間我卻發現他總板著臉,上課也無精打采,就借機找他談了談。在交談中我終于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他想父母,很希望他們能回來,或給自己打個電話。聽了他的敘述,我不禁一顫:多可憐的孩子啊!我決定幫他實現這一愿望。于是我經過多方聯系給他的父母打通了電話,談了談孩子近期的情況。之后讓馬某同父母親通上了電話。隨后不久我在樓道看到他與同學正在高興地議論著什么。我走過一問,其中一個平日嘴快的男生說:老師,他父母親給他匯了一筆款。我一聽心中充滿了喜悅,而此時的馬某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眶中泛起了淚花。
面對這些缺失父母之愛的孩子,我們教師有義務、有責任地給予他們更多的更細心的關愛,讓他們從關愛中尋求前進的力量,從關愛中汲取精神的營養,從關愛中得到滿足和教育。
二、用良師之愛哺育學生
教師的愛是開啟學生心扉的鑰匙,是促進學生奮進的催化劑。教育實踐證明只有按規律辦事,掌握科學的方法,教育工作才能具有不竭的生命力。只要我們用愛哺育每一個孩子的心田,它一定會產生勃發的力量。教育人、感化人是一項艱苦而長期的工作,我們應更注意,多學些有關青少年發展的心理學知識,多掌握一些促進青少年發展的心理輔導方法,充分了解和正確把握學生在發展中的處境和需要,用自己博大的愛心,以自己高尚的人格力量去感染、教育每一個學生。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一段話: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不要讓任何一顆心靈的火花未被點燃,而要使一切天賦和才能都能最充分地表現出來。我發現點燃孩子心靈的火花,就是讓每一個孩子都生活在被欣賞中,不斷地體驗成功,建立自信,快樂成長。如,上課時我發現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只要用目光暗示、提醒學生,學生的目光總是跟著教師轉,教師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一個眼神、一個表情都影響著學生,使學生產生不同的感受。學生取得成功時,要抓住進行表揚與鼓勵,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學生獲得了成功,如果及時得到了老師的表揚與鼓勵,則會以更大的熱情去奪取下一個勝利。
三、用智慧之愛幫助學生
作為教師不僅要具有愛心,還應具有捕捉教育契機的能力。
他是一切教學智慧和機制的藝術結晶。我們知道,不同學生性格不同,家庭背景不同,犯錯誤的動機則不同,所以,對待他們的教育方式也就不同。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因人施教。只有打動孩子幼小的心靈,建立了深厚的感情,才會贏得孩子的信賴。有了孩子的信賴,孩子才會覺得執行你的要求是一種光榮,他們的心靈才會向你敞開,任你耕耘和澆灌。如,我班馬爾立(化名)同學,他本來是一個活潑、聰明的孩子,可是特別好動,上課不是自己玩東西,就是自言自語,或是動別人一下。這樣一來班上的學生不愿和他交往,原班教師也不喜歡他。因此他情緒低落,有厭學情緒。我接任這個班后,通過調查了解知道他這個壞習慣是由于得不到老師和同學的信賴和尊重,情緒低落,心里感到孤獨而形成的。于是我決定幫助他。我常把他拉到我的身邊,跟他談心,鼓勵他改正自己的缺點,大膽與同學接觸,積極加入班集體這個大家庭。由于我對他尊重,加上態度誠懇,語氣隨和,于是我得到了他的信任與尊重,我們也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從此,他改掉了自己的毛病,也得到了同學們的認可。
當然面對學生的偶發事件,教師是不可能預料或防止它的,但教師應及時地發現它,以從容的態度去面對它,并靈活機智的處理它,才會獲得更好的教育效果。作為教師應善于捕捉這樣的教育契機,只有這樣才是真正地對學生實施素質教育,才不愧教師這個光榮的稱號。
人們常把教師比喻為塑造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太陽底下最神圣的職業。的確,教師的肩上承擔著民族的希望,教師的雙手托起的是明天的太陽。作為一名教師,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都深深地懂得自己所肩負的責任,更加體會到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教師,不僅要有愛崗敬業、勇于創新的精神,更要用愛心去育人,用智慧去工作。因為教育就是愛,愛就是教育;有愛的教育才有生命,愛是教育的閃光點;用愛去教育,你的教育就會事半功倍。只要我們能用好“師愛”這個法寶,像慈母一樣去關愛孩子,像嚴父那樣去教育孩子,用我們崇高的師德去感染每一個學生,為他們揚起自信的風帆,我們得到的將是一個美麗而精彩的世界。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石嘴山市大武口區隆
湖六站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