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所以,新課程改革下的語文教師要注重語文應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學生學有所用,進而,使學生獲得良好的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應用能力;聽說讀寫
語文作為一門工具性語言,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是其價值的體現。然而,在以往的教學模式中,我們將過多的注意力放在了“寫”上,而忽視了其他“聽說讀”三方面的培養,嚴重阻礙了學生應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本文就從以下幾個方面對如何提高學生語文應用能力進行簡單介紹。
一、借助講故事活動,提高學生的讀與說的能力
對于小學生來說,看漫畫、童話故事、中國寓言或者傳說等是他們最喜歡的一件事情。所以,在閱讀課上,我會組織“講故事”活動,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能力,當然,在學生相互講故事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也會隨著得到提高,進而使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得到提高。
二、借助廣泛的語文閱讀,培養學生的讀與寫的能力
雖然在授課的時候我們比較看重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但寫作依舊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難點內容。仔細分析原因,是因為學生缺乏寫作的素材,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鼓勵學生廣泛閱讀,從文本中積累一些好的素材,從而,將其運用到寫作當中,增加作文亮點。如,在閱讀《山中訪友》時,我引導學生感悟了以下幾個句子:“你好,山泉姐姐!你捧一面明鏡照我,是要照出我的混濁嗎?你好,溪流妹妹!你吟著一首小詩,是要我與你唱和嗎?……”“波光明滅,泡沫聚散,歲月是一去不返的逝川,唯有你堅持著……”讓學生從修辭手法和表達的情感上對學生進行閱讀欣賞,進而使學生學會運用相關的修辭手法,提高學生的寫作質量。
三、借助多媒體技術,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例如,在教學《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我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了錄音,并讓學生在聽的過程中明確本文的中心思想,讓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去復述課文。進而在不斷鍛煉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能力。
語文應用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夠提高的,它需要學生堅持不斷地練習,因此,在授課的時候,教師要采用多樣的教學模式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參考文獻:
沈躍秋.如何提高小學生語言運用能力[J].新語文學習:教師版,2009(06).
(作者單位 寧夏回族自治區海原縣高崖學區)
?誗編輯 張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