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注重學生的閱讀積累和拓展,才能讓學生的知識根基變得牢固起來,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內涵和修養。
關鍵詞:閱讀教學;教學方法;創新能力
閱讀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向學生講授學習方法及規律性的東西。具體來講,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著手。
一、抓表演點創新
小學生好動,好表演,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很強的形象性,很適合兒童表演。教師可抓住表演點,讓學生進行表演,在表演中創新。因為實踐表明:表演調動和調節著以情感需要為核心的一切心理、生理因素,能把認識與創造、對美的追求與體驗、張揚個性與健全人格統一起來,而且在表演中,學生對教材有一個再想象、再創造的過程。前蘇聯著名心理學家維果茨基曾指出:利用表演進行教學本身包含創作的諸因素,促使學生的思維發展,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教學文中最后一段時,讓學生想象飛機脫險時機艙里人們的情形,讓學生表演此時興奮的人們,在這一表演中,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深一層的理解,學生的創新能力在表演中得到很好的培養。
二、抓模糊點創新
文學藝術的形象既是鮮明的,又是模糊的,具有一定的張力,學生閱讀課文的過程,是對文章的一個“再創造性”過程。不同生活經歷、個性特征的學生就有不同的理解和感情。教師切不可依戀灌輸式教學的那種呆板的“簡單化工”和“一錘定音”,板書的“唯我獨用”,解詞的“統一標準”,分段、中心思想的“步調一致”等等,課堂教學中要允許學生有不同答案,允許學生個性張揚。教師要善于抓“模糊點”,讓學生各抒己見,充分創新。如,課文中讓學生想象小揚眉脫險后會對總理說些什么,學生各自不同的說法,思維呈現多元化。
三、抓轉換點創新
語言轉換指的是在教師的指導下,讓學生對課文中的語言材料,在理解的基礎上,按一定的要求進行重新構思、組織、融合、潤色,并進行新的表達,以求借鑒規范的語言材料,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善于抓住語言材料,來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教師善于抓住語言轉換點,讓學生在轉換中創新,如,教學三上自然段時,讓學生用自己的話說說講了一件什么事,學后布置學生寫一件事,讓學生運用課文語言進行內化轉換的訓練。
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閱讀是一個長期積累和不斷補給的過程,是一個伴隨學生成長并滋潤學生心靈的過程,只有注重學生的閱讀積累和拓展,才能讓學生的知識根基變得牢固起來,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內涵和修養。
(作者單位 吉林省通榆縣明德小學)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