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實施情境教學是十分關鍵的,為此,論述了小學數學教學中情境教學法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小學數學;情境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創設動手操作的教學情境
活潑好動是小學生的特點,他們是比較喜歡動手操作的?!读x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這門課程具有比較強的操作性,應當轉變單純性講解的教學模式,要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進行掌握。為此,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應當體現出學生善于動手的優勢,給學生創設一定的動手操作情境,以使學生在操作的過程中掌握數學知識。與此同時,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激發學生的思維,充分地挖掘學生的潛能。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當立足于讓學生動手,以操作實踐活動作為前提條件,激發學生的智力,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學會一些數學方法和數學思想。比如,教師在講解分數大小知識的時候,要求學生備好剪刀和紙張,先要求學生把紙張平均剪為三份,取其中的一份;把紙張平均剪為六份,取其中的一份;再把紙張平均剪為七份,取其中的一份。然后教師要求學生比較這些紙張的大小,這樣在學生動手操作的前提條件下,提高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操作技巧,這對于學生學習和理解數學知識是非常有幫助的,也還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
二、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
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并且是為實際生活服務的。數學教學的立足點和落腳點就是學以致用。學生在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過程中,能夠感受到數學知識的巨大魅力,與此同時,這也肯定了學生的數學學習,并且可以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比如,教師在講解平均數知識的時候,可以創設下面的生活情境:五年級的學生去郊游,看到了一條河流,在告示牌上寫著“平均水深1.5米”,教師問學生假如進去游泳,是否存在危險?在這個時候,學生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探討,從而加深了對平均數的理解。然后,教師為學生提供更多豐富的信息,如“某個村子的平均月電費是6000元”“某個地方工人的平均年工資是3萬元”等。這樣,學生學習數學知識變得具有實際意義,并且使得學生跟數學知識的距離拉近了,與此同時,提高了學生的數學應用
能力。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一定要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創設有效的教學情境,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大大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王德林.淺淡如何創建生活化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9(02).
(作者單位 湖北省建始縣官店鎮民族小學)
?誗編輯 王團蘭